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上学时期,文言文是同学们不能回避的痛苦。文言文很多句子看起来和我们平时说的话意义差不多,其实并不相同,很多时候可能是背道而驰。

同学们在文言文翻译上闹出的尴尬场面也不少,其实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文言文表达简洁买很多时候经常容易误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文言文翻译的神级现场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文言文“零分”翻译现场,伯牙和钟子期谈恋爱,项羽是刘邦的?</h1>
上学的时候关于项羽和刘邦的文章是必学文章,其中有一段说刘邦说:“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这句话的原意本来是刘邦在运筹帷幄的表示自己有张良,韩信和萧何等猛将。但是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对他有猜疑,这是他最后失败的原因。
上学的时候学生一看就是没有认真听课,连历史人物的背景关系都不知道,就把原话翻译成:“刘邦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你项羽是我的。”
好家伙,同学这一个文言文翻译恐怕要把历史老师给气死,你让虞姬情何以堪?项羽最后乌江自刎是因为不喜欢刘邦,被逼无奈吗?
还有同学因为不熟悉历史人物而闹出笑话,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想必同学们都学习过。这个翻译也被同学翻译成:“伯牙想,一定要得到钟子期。”
好好的知音,被同学翻译之后怎么感觉基情满满?同学你知道他们两个都是男生吗?同样被同学把性别弄错的无独有偶。
这位同学翻译“将军向宠”,他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将军一向受到宠爱。这是什么将军啊?一想到古代将军威风凛凛的样子,忽然变成了换发粉红气息受宠爱的小女人。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5">“零分答案”能有多优秀,让人哭笑不得</h1>
以前上学的时候是分文科班和理科班,理科老师去给文科生上数学,物理化学课的时候肯定很头疼。这种头疼也发生在给理科班,上语文课的老师身上。
理科班的一堂语文课上,翻译的文言文:“老翁年逾八旬,卒。”结果同学给出的答案是:“老翁年龄过了八十岁,去当兵了。”
能想象当时语文老师肯定是满脸黑线,这个老翁是廉颇吗?赵王想再次启用廉颇之时都要考虑“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位同学肯定是象棋下多了。
上学时候关于孔孟的文言文学得很多,其中有这样一句话翻译出来是这样的:“孔子在四川说:死去的那个人好像是我的丈夫,部分白天还是晚上”。
孔子自己可能都不知道,在一千多年后的新时代,有位同学给他找了个丈夫,还死了。不分昼夜地站在河上,这件事听起来还有点凄凉。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文言文没有那么简单,和白话文差别很大</h1>
关于差距还体现在很多古诗词上,李清照是我们都熟知的才女。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里有一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本来表达的是一种凄凉孤独的情绪,自个人守在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结果变了味道,同学觉得是这样的:“望着外面的人,怎么只有我长得这么黑”。
不光是李清照被迫晒黑,上学时候《出师表》想必同学们都背过。里面诸葛亮一句:“臣本布衣”,被同学翻译成:“诸葛亮本是布依族”。
不但文言文和古诗词被同学们翻译错了,连人名都没放过。高渐离的意思是高高兴兴地渐渐离开,真的是被这些同学气的哭笑不得。
很多时候不单单是一个人名,可能一个朝代就被同学这么给翻译没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被翻译成:小路蜿蜒曲折,就是明朝灭亡的原因。
很多同学上学时候背诵过千里马那篇文章,这位同学就厉害里。千里马吃草,愣是让同学翻译过后,千里马被吃了。
笔者寄语:
看过了同学们翻译的文言文和古诗词,笔者也想提醒同学们,虽然这样拿出来看还挺好笑的。但是文言文和古诗词翻译在考试里是一个重要环节,同学们要认真学习,不要因此丢分。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文言文的翻译?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