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代蒋嵩的《归渔图》如何体现隐逸情结?画家其人画家其画君翁笔下的“渔父”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文人画家与隐逸情结有着不解之缘,其中“渔父”这个看似平凡的劳动者形象,备受文人画家们的青睐。

在画坛宗师黄君璧先生的白云堂珍藏中,就曾收藏了一张明代蒋嵩的《归渔图》,黄君璧先生于1985年将此画捐赠给台北故宫博物院。

<h1 class="pgc-h-arrow-right">画家其人</h1>

明代蒋嵩的《归渔图》如何体现隐逸情结?画家其人画家其画君翁笔下的“渔父”

蒋嵩,生卒年不详,嘉、万年间,金陵人,号三松,善画山水、人物,宗法浙派吴伟,用焦墨枯笔,最入时人之眼。然行笔粗莽,多逾矩度,与当时郑颠仙、张复阳、钟钦礼、张平山等辈,往往笔呈狂态,目为邪礼。蒋嵩出身于书香门第。受家族文化影响,蒋嵩的山水画有浓厚的文人色彩。

<h1 class="pgc-h-arrow-right">画家其画</h1>

明代蒋嵩的《归渔图》如何体现隐逸情结?画家其人画家其画君翁笔下的“渔父”

明 蒋嵩《归渔图》轴 绢本 水墨 纵141公分 横94公分

如蒋嵩的《归渔图》中,笔触非常粗犷、潇洒、淋漓,整幅画的景物充满大气氤氲的效果。此画采用了“一河两岸”的构图,近景的坡石、树丛与上方的远山隔着空阔的江面遥遥相对,营造出疏简平淡的气氛。一派秋影清涵水,烟痕澹著山的秋天美景。

明代蒋嵩的《归渔图》如何体现隐逸情结?画家其人画家其画君翁笔下的“渔父”

在蒋嵩的笔下,山水似乎是为了衬托人物而存在,渔父的出现,仿佛给画面注入了精神灵魂。画中渔父手握钓竿,弯腰蹒跚前行,从其文人服饰,以及整个画面上的意趣,都把渔父的身份指向隐遁之士,表达了隐士徜徉山水之间享受平淡之乐。

<h1 class="pgc-h-arrow-right">君翁笔下的“渔父”</h1>

作为文人画家,黄君璧先生笔下也不乏画渔父题材的佳作。他们或是隐逸之士“渔父”:

明代蒋嵩的《归渔图》如何体现隐逸情结?画家其人画家其画君翁笔下的“渔父”

黄君璧《停舟觅句》(局部)

小舟泛于江面,一人闲坐其上,陶醉于眼前之景,似在酝酿诗句,让人心生无限向往。

明代蒋嵩的《归渔图》如何体现隐逸情结?画家其人画家其画君翁笔下的“渔父”

《寻幽垂钓》(局部)

濛濛云影恋青山,谷隐忘机意自闲。

喜听泉声和鸟语,寻游垂钓不知还。

又或是带有世俗化倾向的劳动者“渔夫”:

明代蒋嵩的《归渔图》如何体现隐逸情结?画家其人画家其画君翁笔下的“渔父”

《风雨归舟》(局部)

暴雨降临之际,风雨交加,江面上小舟颠簸摆荡,船尾的渔夫身裹蓑衣,迎风而行,奋力摇橹,画面气势撼人。

山水画是文人画家们抒情言志的载体之一,渔父也成了画中常有的表达方式,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由此被完美体现在山水氤氲的虚实变化之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视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