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河东薛氏从地方豪强到爱国将军的转变之路

河东薛氏从地方豪强到爱国将军的转变之路

薛仁贵是唐朝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征战数十年,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

其子薛讷,官至大元帅、宰相;孙薛嵩,官至六州节度使、高平郡王;重孙薛平,官至太子太保、韩国公;玄孙薛从,官至上将军、河东县子。

蜀汉灭亡后,河东薛氏这一族入驻中原的地方豪强,何以在整个北朝和隋唐得到延续?

乱世豪族,门风勇武

薛仁贵出身的河东薛氏世族,属于从蜀地内迁至河东的社会力量,在当时的门第观念中,极被蔑视。

高门士族往往不愿意出任武职。要取得社会地位,通过武职升迁成为薛氏家族仕宦之路的捷径。

河东薛氏从地方豪强到爱国将军的转变之路

勇武粗豪的门风,让薛氏族人务实且不计较,他们积极融入社会,每一步都落实到实际。

族人眼界不止于仕宦,为上升为高门世族,薛氏开始重视文化。“到薛湖一支,尤精于学术”许多人都成为国内名重一时的人士。

仕宦和学术化促使薛氏列入郡姓,家族地位的提高促进薛氏的政治文化影响的进一步扩大。

家族成员独具使命感,薛氏的代表人物薛聪,就曾在皇帝面前力辩薛氏非“蜀”。薛氏还建立了一套“源远流长”的家谱,凝聚家族。

到了薛道衡,他是河东薛氏在政治文化两方面最高成就的代表,“声名籍甚,无竞一时”。

薛仁贵作为这样背景下的薛氏子孙,自然承担了薛氏兴盛的使命与责任。

这个家族完整的经历了整个北朝和隋唐这段漫长的历史,连绵不断的文化传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中兴家业,以行动教育子孙

薛仁贵是北魏将领薛安都的六世孙,隋末的战乱,到仁贵时已衰落到“贫贱,以田为业”的地步了。

当年家族由蜀地外族,以“英勇粗豪”门风一往无前,无所顾忌,跻身中原势族。

家道中落的薛仁贵,因妻子一句“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的劝诫,以白衣投军,骁勇善战,逐渐显达。

显然是家族门风和薛氏血液,让他有别于一般布衣文士,豪勇无匹,敢于冲锋陷阵,为命运翻盘。

河东薛氏从地方豪强到爱国将军的转变之路

薛仁贵一生功勋卓著,更是将振兴家族的情怀上升到忠君爱国,保家卫国之上。

他带领子孙长期戎马,"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 均是薛氏家族对国家的贡献,其子孙更是将勇武豪侠之风却沿袭不替。

史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闰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发。水冲至玄武门,保护皇帝的人大多都已逃命去了,独薛仁贵冒死登门框向皇宫大呼以救高宗。

薛仁贵长期戎马生涯,而未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但他以实际行动影响,带领着子孙后代报效国家。“英勇粗豪”的门风在他这上升为“精忠报国”。

薛仁贵衍传的十二世裔孙四十七人和其它河东薛氏裔孙三百三十余位文武官员,为唐朝立国的二百八十九年,相继的二十一位皇帝尽忠报国,为中国历史的著名的“大唐盛世”建功立业。

“薛家将”的家族门风与传承是中国古代“爱国为民”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