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朝人当真不吃猪肉?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双尾猫

字数:1527,阅读时间:约3分钟

近来一些穿越小说还有动漫常有这样的桥段——男主靠养猪致富然后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之所以有这个桥段是因为网上流传这样一个说法:明清以前猪肉都是贱肉,没有人吃的。然后到了明朝人们开始吃猪肉,清朝建立后满洲集团因为生活习惯影响,把吃猪肉的习惯普及到了全国。

故此,许多小说作者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古代不吃猪肉。

但是中国古代真的不吃猪肉吗?错!首先声明一点中国人养猪历史非常早,在河南舞阳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就发现过大量的猪骨。这些猪骨属于驯化后的家猪,贾湖遗址文化层年代距今9000-7000年,所以中国地区养猪历史很久了,而在浙江的河姆渡遗址还有良渚遗址也都发现有大量猪骨,形态上已经不同于野猪。在良渚文化遗址中还发现过整只用来祭祀的家猪骨骼,可以说在当时家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牲畜。从良渚文化一些遗址来看越是核心等级的大型聚落猪骨越多,越是边缘小聚落猪骨越少。

唐朝人当真不吃猪肉?

▲良渚文化猪骨

唐朝人当真不吃猪肉?

▲贾湖遗址家猪下颌骨

到商周时期猪肉依然受欢迎,周代文学作品中《诗经》中就有:“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小雅·渐渐之石》);还有“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的字样。这里面就提到了养猪用于食用和祭祀。

对于为何要用猪祭祀,《淮南子·汜论训》是这样说的:“彘为上牲者,非彘能贤于野兽、麋鹿也。而神明独飨之,何也?以为彘者家人所常畜,而易得之物也”。

唐朝人当真不吃猪肉?

▲猪

这表明当时猪是常见的家畜,同时也是祭祀所用的重要牲畜。过去的祭祀活动中猪牛羊被合称为三牲。

在汉代汉朝知名的《相猪经》,教人们如何挑选猪。《易·大畜·六五爻辞》有豮豕之牙吉的记录。《说文》里有豮,羠豕也。从豕,贲声。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说被阉割的猪。所以阉割猪的技术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让猪快速增肥。在汉代竹简还有不少猪肉交易记录。《居延汉简》中记载,武帝太初三年至东汉建武六年这一段时间里,当地的猪肉价格为100斤肉为700文钱(五铢钱)。汉代一斤只相当于今天半斤,当时的佣工价格在每月400-1200钱之间,所以猪肉不便宜,也不是所谓只是祭祀没有人吃。

唐朝人当真不吃猪肉?

▲阮籍

魏晋南北朝时吃猪肉特别普遍,阮籍就喜欢吃蒸豚,《齐民要术》还有蒸豚的一些做法:

好肥豚一头,净冼垢,煮令半熟,以豉汁渍之。生林米一升,勿令近水,浓豉汁渍米,令黄色,炊作饭,复以豉汁洒之。细切姜、桔皮各一升,葱白(三寸)四升,桔叶一升,合著甑中,密覆,蒸两三炊久。复以猪膏三升,合豉汁一升酒,便熟也。

从这种做法来看肯定不是普通平民吃的,北齐距离唐朝也不远,所以唐朝贵族断不可能不吃猪肉。

唐朝人当真不吃猪肉?

▲古人杀猪

在唐朝,亲王以下到二品大官,每个月供给二十口羊、六十斤猪肉。《全唐诗》里还有“蒸豚揾蒜酱”的诗句。在唐代烧尾宴中还有蒸豚肩的记录。

隋唐时受游牧影响,导致晚唐五代时贵族间流行羊肉,宋朝皇宫更是只用羊肉。于是乎,许多人依据宋朝皇宫只用羊肉就断定当时人不吃猪肉,但是从当时的宋朝人所写的笔记描述,”每群万数“的猪涌进城里”杀猪巷“,”坊巷桥市,皆有肉案。当时养猪还是很普遍的。

淳化四年(993),京畿民牟晖击登闻鼓,声称家奴丢失了他的1头公猪,“诏令赐千钱偿其直,可见当时猪价格不低。

唐朝人当真不吃猪肉?

▲东坡肉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苏轼说猪肉价钱很低,富人不愿意吃,穷人不愿意煮,主要是当时黄州人口相对少,对于富人来说猪肉自然不如羊肉显示身份,而穷人来说猪肉还是有些贵。苏轼虽然贬官但是好歹有积蓄不是一般平民能比的,站在他的角度来说自然很难完全理解普通平民。

总地来说,作为一种被饲养时间长达八千年以上的家畜,中国古人不吃猪肉无论如何说不通。一些营销号、穿越小说的作者们引用段子不作查询,当真是不学无术,霍光传不可不读。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双尾猫。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