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弃疾像
在我国历史上,青年英俊不乏其人。热血青年辛弃疾,就是一位文武全才的能人:在文学上,他是南宋豪放派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在军事上,他抗金归宋,23岁时曾率50人勇闯敌营生擒叛将张安国,英雄壮举轰动朝野。
辛弃疾从小习文练武,勤奋读书,尤其酷爱兵书,研习古人兵法。史书上说他“天生红颊青眼,目光有棱,健壮如牛”。
辛弃疾的祖父辛赞,是一名文官,念念不忘恢复中原,经常带幼年的辛弃疾登高望远,给他讲解兵家谋略。他对祖父讲的兵法非常感兴趣,祖父对他也非常满意。长大后,祖父安排他参加了两次科考,都没考上,而他丝毫不气馁,满怀信心地等待着报效国家的机会。
1161年,金国完颜亮南侵攻宋,宋金战争再次爆发,各地纷纷揭竿而起,辛弃疾也拉起一支抗金队伍。当时,耿京领导的起义队伍声势浩大,攻克多地,辛弃疾就率领队伍投奔了耿京。耿京文化有限,非常喜欢辛弃疾,让他担任掌书记。从此,辛弃疾开始了上马擒贼、下马草檄的峥嵘岁月。
当时,和辛弃疾一起投奔而来的和尚义端,是个贪恋荣华富贵的人,听说金兵重金犒赏投奔过去的汉人,就偷了辛弃疾掌管的大印,想去领赏。对此,辛弃疾非常恼火,竟一人策马狂奔,埋伏在半路将义端截杀,夺回大印。
辛弃疾建议投奔南宋,耿京也有此意,就派辛弃疾率人去朝廷汇报。当时宋高宗接见了他们,对他们的投奔十分高兴,还对起义军众人分封了官职。辛弃疾日夜兼程返回,将好消息通知耿京,但回到大营后,却发现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杀害了,于是便有了辛弃疾率50人勇闯敌营生擒叛将的英雄壮举。
南下的辛弃疾,被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后来主战的宋孝宗继位,为岳飞平反,打压秦桧,对金宣战。辛弃疾虽然为文官,宋孝宗的态度,再次激起了他的抗金热血,便写了《美芹十论》和《九议》,论述敌我不利和有利的条件,战术的长处和短处。因为形势发生变化,他的建议未能实行。
直到晚年,辛弃疾想起意气风发的岁月,依然豪气万千,写下《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一词: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这是他听到有人慷慨激昂地谈论功名,也想起了年少时纵情恣意的战斗场景,千军万马,浩浩荡荡,直指金兵;现在年纪大了,胡子白了,抗金无望了,还是把我写的抗金策略和东边的邻居换几本种树的书吧。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心存谋略何人胜,古今英雄唯是君。”这是罗贯中评价姜维的话,用在辛弃疾身上一样适用。一代大词人、南宋将领辛弃疾,空有一腔抱负,确无用武之地,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真是又凄凉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