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启幕,从10月26日开始进入百日倒计时。这座从夏季走向冬季的“双奥之城”,即将成为百年奥运史上新的里程碑。

中华民族自古便与冰雪有着不解之缘。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不仅学会了抵御冰雪的严寒,更学会了利用冰雪、观赏冰雪、嬉戏冰雪。同时,冰雪也渐渐融入了中国人的精神价值体系。
冰雪运动从古代冰嬉冰舞冰上吟诗作画,到近代天然的冰场乐园,再到现代国际热门体育赛事,毫不夸张地说,冰雪运动是中国人文与武、雅与俗的结合,也是娱乐与情怀、怀旧与竞技的贯通。
01
古人可太会玩雪
古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冰自然吃冰。
滑冰雪是生存打仗必备技能,尤其对北方民族来说,得冰面者得天下。等到自然条件变好,滑行已经满足不了古人猎奇心态,玩出了宫廷游戏新花样。
第一届冰上运动会应运而生,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就举办过跑冰鞋比赛,其实就是现代版溜冰,冠军赏银二十两,堪比大公司年终奖。
有人升官靠家境,有人进爵靠能力,还有第三种广为人知的途径:冰嬉。尤其到了明清代,冰嬉更是风靡一时,成为国俗。
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都是基础操作,冰上足球、冰上抛球、冰上射天球等二合一项目特受青睐,还有对抗性运动,例如冰上摔跤、打雪挞。每逢冬至到三九,宫廷设宴观赏,数千名将士表演,场面那叫一个壮观,整个就是古代皇家贵族版全运会。《甄嬛传》里安陵容冰上一舞,宛若飞燕,才再次复宠,可见清朝皇帝老儿对冰嬉的看重。
一句话概括,古人对冰雪运动的狂热不亚于对食物的研究,炸爆烧炒溜煮汆,花样百出。
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冰嬉的装备随着冰嬉这一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各种凝集古代人民劳动智慧的工具应运而生。
凌
床
/
宋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冬月载蒲苇,悉用凌床,官员亦乘之。"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冰床滑擦:太液池之五龙亭前,中海之水云榭前,寒冬冰冻以木作床,下镶钢条,一人在前引绳,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飞,名曰托床。”
凌床,除了作为文人贵族附庸风雅的冰上活动之外,也是一种冰上交通工具,在清朝每于河冰冻后,近京的贫民都会来到皇城内有冰的地方,靠拉拖床来糊口。
在劳动人民的智慧下,凌床的工具有了一定的改变和调整。拉冰床的绳子是骆驼毛拧成的,以防冻手。拉冰床的鞋与众不同,是皮向内毛朝外的一种特制的棉鞋,防滑又保暖。
滑
擦
清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国俗有冰嬉者,牢鞋用韦,底合双齿使啮凌而不踣焉,或践铁如刀,使践冰而不逾急也。”
从滑擦开始,人们所穿的鞋子都有铁齿,在冰上滑起来速度飞快,就像飞驰电掣,因此又得名叫溜冰。
清李佐贤《石泉书屋诗钞》卷四:“冰床:冻结长河一带斜,板床牵引水之涯。宜眠莫当陈蕃榻,小坐何殊卫玠车。平稳疑浮云外棹,空明恍泛月中槎。如飞更有冰鞋利, 一任诸君捷足夸。”可见,在冬日乘坐冰床,脚着冰鞋都是很常见的娱乐活动,而冰鞋速度极快,超过冰床。
跑
冰
鞋
《北京竹枝词》中,有一首描写初学滑冰摔倒的诗:“往来冰上走如风,鞋底钢条制造工,跌倒人前成一笑,头南脚北手西东。”
清代后期,我国的冰刀已升级为铁制的。同时,冰鞋也出现了单冰刀、双冰刀两种不同的类型。
清乾隆年间起,从大多采用马的胫骨制成的初期冰刀,逐渐出现木制的冰鞋和木制镶铁冰鞋。上至皇帝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爱冰嬉,清官修《国朝宫史》卷二十五:“御制冰嬉赋一部:国俗旧有冰嬉,以肄武事,皇上率循旧典,爰于每岁冰坚之候, 于太液池聚八旗武士陈之。御制冰嬉赋一篇,以叙其事。内廷诸臣恭注。”可见,这项运动是皇帝亲自参加且提供装备,八旗子弟参赛,技艺优胜者还有彩头。
与现在的冰刀不同的是,清代的冰刀都比较短,鞋的后跟有一部分下面没有冰刀,这样可以在需要时用鞋跟触及冰面以便停止滑行,或改变滑行方向。随着器材制作工艺的进步,这项运动在民间得到了快速发展。
直到今天,冰雪运动没有因娱乐项目繁多而淡出视野。相反,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冰雪运动发展迅猛,涌现出太多项目夺冠。它被赋予了更多力量美、速度美、智慧美、合作美,同时也带动民间滑雪运动的普及。希望在100天后的冬奥会,所有的冰雪健儿们都能在赛场上尽展英姿、尽展风采。
文字丨千叶
音频|阎嘉辉
排版|千叶
配图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