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将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啟幕,從10月26日開始進入百日倒計時。這座從夏季走向冬季的“雙奧之城”,即将成為百年奧運史上新的裡程碑。

中華民族自古便與冰雪有着不解之緣。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中國人不僅學會了抵禦冰雪的嚴寒,更學會了利用冰雪、觀賞冰雪、嬉戲冰雪。同時,冰雪也漸漸融入了中國人的精神價值體系。
冰雪運動從古代冰嬉冰舞冰上吟詩作畫,到近代天然的冰場樂園,再到現代國際熱門體育賽事,毫不誇張地說,冰雪運動是中國人文與武、雅與俗的結合,也是娛樂與情懷、懷舊與競技的貫通。
01
古人可太會玩雪
古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冰自然吃冰。
滑冰雪是生存打仗必備技能,尤其對北方民族來說,得冰面者得天下。等到自然條件變好,滑行已經滿足不了古人獵奇心态,玩出了宮廷遊戲新花樣。
第一屆冰上運動會應運而生,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就舉辦過跑冰鞋比賽,其實就是現代版溜冰,冠軍賞銀二十兩,堪比大公司年終獎。
有人升官靠家境,有人進爵靠能力,還有第三種廣為人知的途徑:冰嬉。尤其到了明清代,冰嬉更是風靡一時,成為國俗。
速度滑冰和花樣滑冰都是基礎操作,冰上足球、冰上抛球、冰上射天球等二合一項目特受青睐,還有對抗性運動,例如冰上摔跤、打雪撻。每逢冬至到三九,宮廷設宴觀賞,數千名将士表演,場面那叫一個壯觀,整個就是古代皇家貴族版全運會。《甄嬛傳》裡安陵容冰上一舞,宛若飛燕,才再次複寵,可見清朝皇帝老兒對冰嬉的看重。
一句話概括,古人對冰雪運動的狂熱不亞于對食物的研究,炸爆燒炒溜煮汆,花樣百出。
02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冰嬉的裝備随着冰嬉這一運動的發展而不斷改進,各種凝集古代人民勞動智慧的工具應運而生。
淩
床
/
宋江休複 《江鄰幾雜志》:"冬月載蒲葦,悉用淩床,官員亦乘之。"
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冰床滑擦:太液池之五龍亭前,中海之水雲榭前,寒冬冰凍以木作床,下鑲鋼條,一人在前引繩,可坐三四人,行冰如飛,名曰托床。”
淩床,除了作為文人貴族附庸風雅的冰上活動之外,也是一種冰上交通工具,在清朝每于河冰凍後,近京的貧民都會來到皇城内有冰的地方,靠拉拖床來糊口。
在勞動人民的智慧下,淩床的工具有了一定的改變和調整。拉冰床的繩子是駱駝毛擰成的,以防凍手。拉冰床的鞋與衆不同,是皮向内毛朝外的一種特制的棉鞋,防滑又保暖。
滑
擦
清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國俗有冰嬉者,牢鞋用韋,底合雙齒使齧淩而不踣焉,或踐鐵如刀,使踐冰而不逾急也。”
從滑擦開始,人們所穿的鞋子都有鐵齒,在冰上滑起來速度飛快,就像飛馳電掣,是以又得名叫溜冰。
清李佐賢《石泉書屋詩鈔》卷四:“冰床:當機長河一帶斜,闆床牽引水之涯。宜眠莫當陳蕃榻,小坐何殊衛玠車。平穩疑浮雲外棹,空明恍泛月中槎。如飛更有冰鞋利, 一任諸君捷足誇。”可見,在冬日乘坐冰床,腳着冰鞋都是很常見的娛樂活動,而冰鞋速度極快,超過冰床。
跑
冰
鞋
《北京竹枝詞》中,有一首描寫初學滑冰摔倒的詩:“往來冰上走如風,鞋底鋼條制造工,跌倒人前成一笑,頭南腳北手西東。”
清代後期,我國的冰刀已更新為鐵制的。同時,冰鞋也出現了單冰刀、雙冰刀兩種不同的類型。
清乾隆年間起,從大多采用馬的胫骨制成的初期冰刀,逐漸出現木制的冰鞋和木制鑲鐵冰鞋。上至皇帝貴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愛冰嬉,清官修《國朝宮史》卷二十五:“禦制冰嬉賦一部:國俗舊有冰嬉,以肄武事,皇上率循舊典,爰于每歲冰堅之候, 于太液池聚八旗武士陳之。禦制冰嬉賦一篇,以叙其事。内廷諸臣恭注。”可見,這項運動是皇帝親自參加且提供裝備,八旗子弟參賽,技藝優勝者還有彩頭。
與現在的冰刀不同的是,清代的冰刀都比較短,鞋的後跟有一部分下面沒有冰刀,這樣可以在需要時用鞋跟觸及冰面以便停止滑行,或改變滑行方向。随着器材制作工藝的進步,這項運動在民間得到了快速發展。
直到今天,冰雪運動沒有因娛樂項目繁多而淡出視野。相反,随着我國競技體育冰雪運動發展迅猛,湧現出太多項目奪冠。它被賦予了更多力量美、速度美、智慧美、合作美,同時也帶動民間滑雪運動的普及。希望在100天後的冬奧會,所有的冰雪健兒們都能在賽場上盡展英姿、盡展風采。
文字丨千葉
音頻|閻嘉輝
排版|千葉
配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