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将王翦攻破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灭亡;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秦始皇帝”。废分封,隶郡县,书同轨,车同文;置天下为三十六郡,北抵幽燕,南征百越,西连巴蜀。东到大海。从那时起中国便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象登上世界历史舞台。

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为统一管理西域,西汉在今新疆轮台县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正式将新疆地区纳入中央的管辖之下。
千年之后唐太宗曾言“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之赤子”。突厥可汗在接受唐朝册封时提出:天下理应大一统,尊唐太宗为“天可汗”,可见隋唐时期的西域诸国对“天下一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此后无论中原王朝政权如何更迭,西域诸国皆遣使归附。至明朝正统十四年,英宗皇帝北伐失利,使得明朝对于北部游牧民族的影响力日渐衰落,北方的鞑靼瓦剌部日渐强大。
厄鲁特蒙古是瓦剌之后,分为四大部: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土尔扈特部落是蒙古族的一部分 ,他们自古就生息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森林和草原,是一个勤劳、勇敢,有着光荣历史的部落。
明朝中后期瓦剌准噶尔部西迁至新疆地区,并征服东察合台汗国;世世代代生活在新疆的土尔扈特部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公元1628年明崇祯元年,土尔扈特部迫于准噶尔部的军事压力,决定举族西迁,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历经两年艰苦跋涉,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劳动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
渥巴锡汗
十七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进入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不断侵占已经定居此处三十多年的土尔扈特部落的牧场,奴役土尔扈特部落的人民。
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部的奴役是全方位的,政治上,土尔扈特汗国的最高权利归大汗所有,大汗之下有一个类似明朝内阁制度的王公组织“扎尔固”。沙俄政府要求土尔扈特部改组扎尔固,要求将扎尔固的行政地位与大汗一样,所有政令都需要沙皇批准方可施行,严重的威胁了当时的土尔扈特部大汗的权力。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大汗敦罗布喇什去世,由其十九岁的儿子渥巴锡即位。汗位交替之际,沙俄政府乘机将土尔扈特直属于汗的最高权力机构王公议会“ 札尔固”,强行隶属于沙俄外交部的控制之下,对“ 札尔固”成员实行年俸制,并派遣官员直接进行管辖,干涉“ 札尔固”内政,以达到架空汗权的目的。与此同时,沙俄政府又在土尔扈特内部另找代理人,以分化瓦解土尔扈特内部力量,与渥巴锡汗相对抗,进而驾驭土尔扈特部,以完全控制伏尔加河下游的广大地区。
哥萨克骑兵
经济上,沙俄政府还让大量的哥萨克移民不断向东扩展,进一步压缩土尔扈特人的游牧空间。
文化方面,众所周知蒙古部落一直信仰藏传佛教。土尔扈特部也不例外,他们崇信藏传佛教格鲁派,他们熬茶敬佛,在生活和文化等各方面都离不开喇嘛教。沙俄政府认为想要彻底让土尔扈特部臣服就必须改变他们的信仰,于是沙皇彼得一世下诏令传教士学习土尔扈特部族的语言,以便在土尔扈特部落了传播基督教(东正教)并大规模制造宗教纠纷,妄图剿灭藏传佛教,此举引起土尔扈特部族人的强烈反抗。
东正教
沙皇俄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扩张与战争的历史,军事上沙俄政府对土尔扈特强制实行“人质制度”要求其听从沙皇的指挥。十八世纪沙俄对外扩张日盛,为了和土耳其争夺出海口,沙俄大肆征兵,导致其国内和土尔扈特部族人口青壮年数量锐减。面对沙俄国内的农民起义,沙俄政府还勒令土尔扈特派出骑兵前往镇压。
公元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兆慧率领清军征服天山南路,准噶尔部众丧失殆尽,从此天山南北尽数并入清朝版图。在经过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持续打击之下准噶尔汗国被灭,新疆地区又重新归入中国版图。
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打击之下,渥巴锡汗再也无法忍受,他对族人说道:要保全自己的族人和部落,如果继续在此居住,继续受压迫,不出十年土尔扈特部落就将不复存在。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渥巴锡同手下大臣召开秘密会议,决定回归故土,回归中国。
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脱离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
尽管对外严加保密,但东归的消息还是泄露,渥巴锡欲携伏尔加河左岸的卫拉特人一起东归,奈何正值暖春,冰川消融,卫拉特人无法过河,于是渥巴锡决定右岸的三万余户先行行动,
当第二天清晨的阳光洒向伏尔加草原时,伏尔加河右岸的十七万土尔扈特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渥巴锡亲手点燃了自己的木质宫殿,部众也纷纷点燃自己的房屋,表达出破釜沉舟的勇气与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
东归英雄
渥巴锡率领一万骑兵殿后,掩护十七万部众踏上东归之路。得知土尔扈特部东归的消息,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从她的鼻尖下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叶卡捷琳娜二世
面对来势汹汹的哥萨克骑兵,分散在草原上的土尔扈特部众来不及组织抵抗死伤惨重。一路上残酷的战争,和严寒疾病的折磨使得土尔扈特部众减员严重,人民对于东归逐渐丧失信心。对此渥巴锡鼓舞士气对部众说:我们既然选择回归祖国,那就宁死不能回头,为了子孙后辈,我们必须前进!由于东归此举并没有通报清政府,清政府毫不知情,所以沿途没能提供任何帮助。
乾隆皇帝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四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向朝廷奏报说俄方派人来通报土尔扈特举部东返。清政府才得知这一消息。对于土尔扈特部众东归此举朝中大臣意见不一,有人恐沙俄借机犯边建议将土尔扈特部挡在国境之外。最后乾隆皇帝拍板说:既然土尔扈特部不远千里来归顺,我们应该接纳他们。
乾隆三十六年七月,历经六个月的艰难跋涉,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和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土尔扈特部抵达新疆伊犁时仅剩七万人。就在土尔扈特部刚刚进入新疆伊犁时,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提出交涉,威胁乾隆皇帝若是不将土尔扈特部交出来就不惜发动战争,乾隆皇帝听此话语勃然大怒,立即回复:“尔等若要追索伊等,可于俄罗斯境内追索之,我等绝不干预,然其已入我界,则尔等不得任意于我界内追逐,若尔等不从我言,决然不成,必与尔等交战”。
乾隆皇帝下诏从陕西银库拨银300万两,同时调集大量的物资接济土尔扈特。同时勘查水草丰美之地,一部分安置于今巴州区域,一部分被安置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而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
土尔扈特全族东归的壮举,深深感动了中华各族人民,各地纷纷捐献物品,供应土尔扈特人。清政府也拨专款采办牲畜、皮衣、茶叶粮米,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乾隆皇帝亲撰《土尔扈特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碑文两篇,立碑于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