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公孙渊喜欢改换门庭,又左右摇摆,曾朝吴暮魏</h1>
公孙渊是三国时期的军阀,辽东郡襄平县人,公元228年,曹操的孙子——魏明帝封公孙渊为辽东太守。
可是公孙渊是个不安分的主,他喜欢改换门庭:先偷偷地和孙权结成同盟,孙权也对公孙渊的忠心深信不疑,就派张弥、许晏,携大量金玉珍宝去慰问公孙渊,并任命公孙渊为燕王。
可是,孙权的使者还没到,公孙渊就开始打退堂鼓了,他想:辽东距离东吴的首都建业(今南京)太远,一旦曹魏的司马懿带前来讨伐,东吴的孙权远水难解近渴,绝对救不了辽东;
可是,东吴的慰问品实在诱人,公孙渊决定先拿到慰问品再说!
公元233年,孙权封公孙渊为燕王,并遣甲士万人携珍宝前往辽东。公孙渊得到好处后,就斩杀东吴使者,俘获东吴将士10000余人,公孙渊的做法使魏明帝很是欣慰,拜他为大司马,封乐浪公。
但是,公孙渊左右讨好,吴魏通吃,这样的性格注定不会长期忠于魏国的。
公元237年,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公开反叛魏国,第二年,魏明帝遣太尉司马懿率军4万进讨辽东,讨伐公孙渊。

司马懿剧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8">公孙渊反叛,魏明帝杀鸡用牛刀,搬出司马懿平叛</h1>
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曾出任曹魏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魏国三代托孤辅政大臣,后期成了全权掌控曹魏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成功地对抗诸葛亮的北伐。
公元238年,公孙渊勾结北方的燕北贵族,反叛魏国。魏明帝和司马懿说:“按理说这件事不值得您去征讨,但是我要出师必胜,所以才麻烦您出征!”
魏明帝杀鸡用牛刀,说明他深知公孙渊不是好东的。
第二年,司马懿率领金牛、胡遵等步骑兵4万大军北上,目标孙渊所在的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实行围而不打的战略。
司马懿对将领说:“不进攻敌人,只是围困,好像我们兵力不足一样。”
公孙渊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9">司马懿之所以围而不打,不怕攻不下,就怕他逃跑!</h1>
一连几个月过去了,司马懿部将陈硅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先前攻打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的孟达,司马懿的八路大军同时出发,日夜兼程;这次远道而来,反而如此悠闲自在,一点也不着急进攻。
司马懿不像来征讨叛逆的,倒是像来度假的,陈硅于是向司马懿请教。
司马懿解释说:“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孟达兵少,但粮草可以支撑一年;虽然我们的兵马比孟达多4倍,但粮草连一个月也支撑不了,只能速战速决!
今天,敌众我寡,敌人的粮食快吃完了,我们的包围圈还没形成,如果贸然进攻,不是赶他们逃跑吗?我们不怕攻不下,就怕他们逃跑!我之所以示弱,就是让他们安心留下,他们越守,形势对他们越不利!”
老滑头司马懿打仗也看人下菜点,过了些日子,公孙渊就被司马懿“包了饺子”:公孙渊粮草渐渐耗尽,陷入困境,几天后,襄平被司马懿攻破。
战争进行到最后,公孙渊派出相国、御使大夫向司马懿求和,司马懿严词拒绝,说,当年郑国被楚国打败后,郑伯肉袒牵羊迎接楚君,我是朝廷重臣,爵位上公,你这是求和的姿态吗?
最后,公孙渊被司马懿打得落花流水,公孙贺在梁水河边被杀。
司马懿颁发命令:“历来征战,只诛杀头目,一般给公孙贺打工的都爱宽大之列。”
至此以后,辽东一带全部被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