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未婚妻的秀发寄到前线的当天,他却在南疆的土地上长眠…

作者:拂晓哨位

编发:拂晓哨位

作者:郭建民、孟义飞、杨闻宇

未婚妻的秀发寄到前线的当天,他却在南疆的土地上长眠…

▲ 许保德烈士 一等功

他虽然已经长眠在南疆殷红的土地上,但战友们对他的怀念却是那样的执着、深沉。连队点名,连长会情不自禁再次提到他的名字;节假日会餐,大家都争相给他敬杯酒。

他,就是步兵第181团工兵连19岁的战士许保德。

(一)

1984年4月,我军收复老山的消息和一个个战斗英雄事迹通过电波、报纸传到许保德的家乡——山西省永济县城关镇后,许保德同全国人民一样,高兴得欢呼雀跃,他多么渴望像报纸上、广播中宣扬的老山战士那样英勇杀敌,报效祖国啊!

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开始了,他第一个跑到武装部报了名。当时,他家是全村响当当的运输专业户,他也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不到20岁就已驾驶小型拖拉机三年多,每年都能为家里挣2000多元钱。

许保德要参军的消息像插上了翅膀,很快传遍了全村。有的乡亲邻居劝他:“论家庭条件,你家要啥有啥,论发家致富,你是行家里手,去当兵划不来。”许宝德却说:“人不能光为自家捞票子,保家卫国是每个青年人应尽的义务。”

许保德虽然报了名,但能不能应征,他心里没个底。于是,他一连两天、三番五次找武装部长,硬是缠着部长点了头。他还是放心不下,又一个人开着拖拉机,风尘仆仆地跑到县城,东问西找,终于找到了部队接兵的同志,说了很多理由,坚决要求参军。接兵的领导看他报国心切,身体又好,当场答应收下他。

未婚妻的秀发寄到前线的当天,他却在南疆的土地上长眠…

(二)

许保德入伍以后,自觉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部队参战前タ,他父亲身患重病,卧床不起,家里连续拍来3封电报、两次来信,要他回去看望。但他考虑到连队刚刚组建,部队工作十分紧张,为了不给连首长添麻烦,他对谁都没讲,只给家里写了两封信,便一头扎进工作中。临出发前,他父亲的病情恶化,家里又给他发来“父病危住院”的加急电报。指导员左右为难,怀着矛盾的心情,试探性地问许保德怎么办?许保德说:“请指导员放心,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国事和家事的天平上,我知道哪头重,我会处理好的。”说完,他将电报装进口袋,收拾好行装,踏上了赴滇轮战南下的先遣列车。

上阵地不久,他患了严重的皮肤病,腿上长了3个大疖子,大腿内侧多处溃烂,化脓流血水。为了能继续抢到最艰巨、最危险的战斗任务,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也没有上去医院看一下。而是忍着巨大疼痛,同往常一样上山下山,排雷布雷。只是每天晚上,等到战友们入睡后,他悄悄躺在蚊帐里面,把从老乡那里要来的“肤轻松软膏”涂在患处。

上阵地后,把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工作上。他痴情热恋的未婚妻两天给他来一封信,可他二十多天没有顾上回一封信。就在他最后一次上阵地那天,未婚妻又来了两封信。他拿到信后,忙撕开手中的一封,刚读了几行,听到出发的哨音响了,便赶紧放下未婚妻的信,找到笔记本,撕下一页纸,在上面写下了这样几句话:

“秀兰:我马上要去执行任务,来不及读完你的信,不能与你详谈。这里的情况,就让老乡柴电江给你写写吧。你的保德。”

尔后他转身将信交给小柴,请替他把未婚妻的信看完,并写一封回信。他交代完后,就毅然与战友们迎着隆隆的炮声,向阵地走去。就在他牺牲的同一天,他的未婚妻在另一封信中给他寄来了一束自己的秀发,信中写道:

“保德,古人就曾有用结发、头发来比喻志同道合的情谊。我剪了一自己的头发送给你,请你把它带在身上,每当你遇到不幸和困难的时候,你看看这束头发,就想起在遥远的家乡,有一个姑娘在永远地爱着你、等着你。等你完成任务后,下阵地了,再把它寄给我,我就知道心上人平安回来了。”

多么好的娘啊」她寄给保德的不是一束头发。不是一件平常的礼物,而是一颗滚烫的、金子般的心,是对军人无限理解的深情。遗憾的是,这封信,这束他心爱人的头发,许保德还没有来得及看,就头枕着南疆殷红的泥土,永远离开了她,离开了他所眷恋的一切。

未婚妻的秀发寄到前线的当天,他却在南疆的土地上长眠…

许保德烈士(前排左一)生前与战友们合影

(三)

在阵地上,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许保德,前沿阵地要构筑一个班战斗工事,这个工事所在位置地形复杂,地雷多,危险大。许宝德得知后,主动找到团里副参谋长,要求自己一个人去探雷排险。领导经过认真考虑,同意了他的要求,并派了几个步兵为他警戒。许保德肩扛炸药包,一步一步往前爬,大家都为他担心。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作业,排除了53枚地雷,为构筑工事开辟了一个安全场地。

每次连队分配任务,他总是抢着去,并拿出自己充足的理由。一次,他们班去阵地前埋排地雷,其中一个阵地地形最复杂、最危险。许保德和同班回族战士杨文昌两人都争着去。许宝德急中生智,连摆出他去的三个理由:一、我是团员,你是青年;二、我是汉族,你是少数民族;三、我受过多次集训,技术好。班长一看没办法,只好把在这个阵地作业的危险任务交给他。他到达阵地后,连续排雷47枚,布雷169枚,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4·26”战斗后,越军又准备偷袭我最前出的某阵地,并已秘密开辟了几条通路,为了防止敌人偷袭,上级决定让工兵连派出一个精干的布雷小组,在敌人开辟的道路上,重新布雷,许保德又一次向连队递交了请战书。

4月30日,他随班长等3名战友,冒着大雨,顶着浓雾,布了243枚地雷。作业时为了战友的安全,他在最前面探路,完成任务后,他最后一个撤出。返回时,由于道路泥泞,劳累过度,晕倒在路边。就在他倒下的瞬间,手碰上了路旁藤条,触发了1枚绊发雷。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他头部、腹部多处严重受伤,倒在了血泊之中,当战友们用担架去抬他时,他吃力地说:“我不行了,快去救其他同志。”

许保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在血书上写的“为祖国贡献一切”的誓言。他牺牲后,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了一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

(作者郭建民时任步兵第181政治处副主任,后任陕西省咸阳军分区政委;孟义飞时任181政治处宣传股长)

未婚妻的秀发寄到前线的当天,他却在南疆的土地上长眠…

(四)

以下节选自杨闻宇散文《深情的南疆》:

许保德的信件在工兵连可为第一,三天四天一封,一次有时就是两封。连里熟悉了,无论是谁,一看“许保德”三个字的字体就知道这是冯秀兰寄来的。倘是包裏,老远就举在空中晃动:“保德,好吃的又来了。”于是一哄而上,抢光分净,保德乐孜孜地笑着,看他们又跳又闹。

保德的未婚妻冯秀兰,可是个好姑娘。心灵手巧,精通服装剪裁,才18岁,就在地那县城带过30多个女徒弟。她那模样也俊气,今年正月初二特意为保德照下的一张彩照,摄影部经理提出要洗印放大悬入镜框,秀兰不愿意。照片寄到前线,同志们争着看,你看他看,传来传去,传得没了踪影,这一下,许保德オ急了,问了这个问那个。指导员笑了:“保德哟,打仗来怎么把媳妇给弄丢了?”

保德一扭头,也笑了,大声回答:“哈呀,打仗比媳妇重要嘛!”

保德这话,不是玩笑,是一句真情话。

4月22日午间,即将上阵地之前,秀兰一下子又来了两封信,保只看了一封,一股歉疚之情便涌上心头。最近太忙,收到一叠儿信了总也顾不上回复,实在是对不起她。正在这时,出发的哨音响了,他掏出笔记本撕下一页匆匆写道:

转身就将纸片交给了好朋友小柴,飞一样走了。

未婚妻的秀发寄到前线的当天,他却在南疆的土地上长眠…

冯秀兰寄给许保德的秀发和信件

4月30日中午,执行任务的卡车返回了,邮车正好从后方上来,收发员跳下车,抱着举着信,迎着卡车招手:“保德,亲爱的又来信了,好厚实呢!”

车停了,下车的人个个噙着泪,低垂着头,看也不敢看收发员,人全了,就是没有保德……

许保德牺牲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在家的42个人,久久围聚着六班的帐篷,守着保德的空床,泪如雨下。连长边哭边吼:“这是我们最好的尖子兵。他十个步兵换我一个保德,我也舍不得噢!”

指导员哽咽得说不出话来,这个走到哪儿笑到哪儿的战士,相当自觉。部队往南开拔前半月,保德收到一副枕套,绣一对五彩鸳鸯,栩栩如生;隔不几天,秀兰就风尘仆仆地赶到部队,看望她的心上人来了。部队多年没打过仗了,那时节,来军营看望子弟的亲属很多。保德将秀兰悄悄安顿在侦察连小仓库的一个角落里。指导员知道了,连忙寻进小仓库,一脸的抱怨:“唉呀,小许,对象来了,咋不告诉一声呢?”

二人连忙站起,小许红着脸说:“在你的门口转了几圈,想来想去,我不好给你讲。”

秀兰插话:“来队的人多,房子住不下,他说随便寻个地方将就几天就行了,别让连里作难。”

到南疆后,部队与边人民共度春节,早船、大头、雄狮长龙,由1500人组成的社火彩流涌进了砚山县城,工兵连的高跷是“八仙过海”,小许乔拌的是曹国,风度翩翩,洒脱飘逸,那么多照相机追着他转动,闪光……这么好的战士,怎么就一去不复返呢?

……

面对全连战士,指导员流着泪把冯秀兰的来信读给大家听。

姑娘哪里想到,她的信晚了一步!前年雪天里那个开着小四轮赶到县城闹着去参军的保德哥,已经长眠在南的土地上。

未婚妻的秀发寄到前线的当天,他却在南疆的土地上长眠…

金刚钻团社火队(由左至右宁屯业、郭建民、李卿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