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两岸一家亲。近年来,台港澳同胞在青岛寻根筑梦、创业发展,见证了这座美丽城市的嬗变,也印证了中华儿女是血脉相连的一家人。今天起,青岛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与青岛市台港澳办联合推出系列报道《青岛缘同胞情》,讲述几位台港澳同胞在青岛追梦、圆梦的感人故事。首期让我们走进莱西市沽河镇,了解深爱土地的台湾企业家卓秋尧,用有机生物肥做现代农业大文章的故事。
金秋时节,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一派丰收景象,与传统印象中的肥料厂完全不同,工厂里的十几亩地栽种了各种时令蔬菜和果木,这里是公司的试验田,也是卓秋尧的“后花园”。
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卓秋尧:早晚我都喜欢出来巡视,来东摸摸西摸摸,看它长势的变化,还有最主要是病虫害的防治,种出来的菜我们也不卖,经销商和员工都送,嘴巴都被我们养刁了。
卓秋尧的鞋上沾满泥土,双手粗糙有力,跟老农的样子相差无几。
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卓秋尧:我在台中乡下长大,小学从四年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几乎下课时间都要到地里面帮忙,考上大学,上台北以后才脱离土地,但是对土地的感情很深厚。
卓秋尧祖籍福建南安,在台湾出生,1993年到大陆创业。在北京,他与几个朋友合伙创办了一家国际金融信息公司。怀着对土地的满腔热爱,1997年之后,他转行做农业,2012年借助莱西市招商的机会,他与老同学、公司董事长吴文村来青创立了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主要研发生产生物菌肥系列产品。
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卓秋尧:这个生物有机肥用四种原料,一个芝麻粕、一个米糠、一个豆磷脂、一个是蘑菇渣,前端那边有一个电脑控制它的配比。目前有三条生产线,一天可以生产两百吨,一年七万吨。
在基肥开放式车间,成堆的原料散发着粮食的味道。山东是个农业大省,丰富的农产品下脚料正是生物有机肥的最佳原料,结合从台湾引进的生物菌和配方,卓秋尧希望用高
品质的生物菌肥帮助种植户改善土壤墒情、提高农作物品质。
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卓秋尧:一亩地加12袋,480公斤就够了,它整个所有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生物菌、有机质都能够满足底肥的需求,操作起来很简单。
传统化肥无法让水果更香甜,生物有机肥却可以做到。在追肥车间,卓秋尧巡视着一桶桶发酵中的花生粕、芝麻粕,这些营养丰富的肥料里藏着果树高产高质的奥秘。
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卓秋尧:它的主要原料是芝麻酱做的,它本身蛋白跟钙很高,给果树来灌溉,能够根系发达,长势健壮,果品好吃,最主要的是它蛋白很高,已经被分解成氨基酸了。
一段摘南瓜现场:所有园区我们一点农药都没喷,口感也好,又安全又好吃。
来大陆快30年,卓秋尧已经扎根于这片广袤的土地,他喜欢豪爽、热情的山东人,也感谢各级台港澳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他在心里早已经把青岛当成了自己的家。
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卓秋尧:我在这边待了快十年了,确实很喜欢这边的人文风情,最主要是这边的人都很实王,四五十人都是周边农村的工人,都很吃苦耐劳,大家处得跟朋友一样。
十年磨一剑,目前泰兴生物年收入过亿,每年保持着20%以上的稳定增速,与百果园等国内大型果品连销企业有着深度合作,并计划在陕西、广西、四川设三个分厂。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卓秋尧看到了行业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他的田园牧歌将在华夏大地上唱出更动人的旋律。
青岛泰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卓秋尧:国家十九大农业政策就是以品质为导向,种出真的是好吃又安全的蔬菜水果,这个才是未来国家倡导的,我每天看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才是我最大的成就。
来源:青岛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