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要在赞美某一种水果的时候,我们总会惯用水果之王来称赞它们的食用价值。比如水果之王、水果之皇、水果皇后等高端词汇。一般人听到这些赞美词之后总会被这些水果的价值所吸引,然而结果却让人大失所望,并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即便是高端的水果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味蕾。
就拿水果之王的榴莲来说吧,许多人对于榴莲的看法就是臭得难以下咽,即便榴莲被说成是顶得上3只老母鸡的营养,也很难让一些人接受。话题扯得有点远了,那么我们来了解一下今天笔者要跟大家介绍的这种水果,它素有“果中圣品”的美誉,它果实表面上的一层特殊东西可以作白糖代用品,果实药食两用价值非常高,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个怪相,农民所种植的这些水果经常出现卖不动的尴尬局面。

此时正是冬季,在农村地区在冬季成熟的水果并不多,除了南方的柑橘之外,北方最多的就是柿子。在过去几年,笔者经常在网络新闻上看到柿子滞销的报道,当时很纳闷为何这么好吃的水果会经常滞销,后来才得知柿子在从粮食的角色转变为水果的过程中失败了,导致柿子至今只是小众水果,上不了大台面。
柿子难道真的没市场吗?价值不高吗?其实不然的,柿子在我国种植了2千多年,曾是我国劳苦人民的救命粮食,赖以生存的作物。柿子不仅能够充饥,它还是一种营养价值十分丰富的水果,在药用领域也有很高的价值。从营养价值方面来看,柿子一直以来都被誉为“果中圣品”,成熟的柿子富含多种营养元素,维生素C含量是苹果的10多倍,食用柿果比食用苹果对心脏更为有益。
一般我们吃柿子都是剥了皮之后享受它的果肉。老人说柿子皮不能吃,因为柿子皮很涩,实际上并非如此,柿子皮含有一种鞣酸,如果吃多了可能会造成胃柿石。这方便知识可能很多人都比较清楚,而柿子还有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小知识,那就是刚采摘的柿子表皮会有一层白霜,老人告诉笔者,这一层的白霜可是好东西,它可以用来作白糖的代用品。
柿子是食用其实众人皆知,而柿子的药用就了解不多了。在医药上,柿子能止血润便,缓和痔疾肿痛,降血压。柿饼可以润脾补胃,润肺止血。明朝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到,“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甲,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
那么从药用、食用上去了解柿子,这种水果绝对是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可为何近年来却经常听到柿子卖不动、滞销的新闻呢。笔者认为整个社会对柿子的需求并不大,首先作为水果,柿子也是小众水果,入药的话,柿子的替代品很多,一般作为食疗食材比较常见。另外柿子品种不断推陈出新,老旧品种口感不如新品种,那么滞销也就是常见现象了。
对此你们怎么看着柿子经常滞销的情况呢?你们当地柿子行情如何呢?欢迎留言说说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