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法院作关键判决!莫迪基于2点考虑,在27年宗教冲突中选边站1、地点非常敏感2、争议依然未消3、为什么会在此时作出判决?

作者:冲击时评

11月9日,印度最高法院作出判决,27年前印度教徒在印度北部城镇阿约提亚摧毁一座清真寺,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行为无过错。允许印度教徒在这一地点修建一座印度教寺庙,而穆斯林则将获得另一块土地,用于复建清真寺。对此判决,印度穆斯林团体已经表示极其失望,将提交复审请愿书,同时继续抗争。莫迪政府上台之后,印度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印度法院作出有利于印度教徒的判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他们敢在这个时候作出这样的判决,也必须做好承受当地秩序可能出现混乱带来的影响。

印度法院作关键判决!莫迪基于2点考虑,在27年宗教冲突中选边站1、地点非常敏感2、争议依然未消3、为什么会在此时作出判决?

巴布里清真寺

<h1>1、地点非常敏感</h1>

就像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一样,在印度也有很多人把位于北方邦的阿约提亚视为宗教圣地。在英国殖民统治后期,阿约提亚已经建成了96座印度教寺庙和36座清真寺。这座名为巴布里的清真寺建于1528年,但是印度教徒却认为,清真寺所在的位置是印度教大神罗摩衍那的出生地,是后来的伊斯兰教徒摧毁印度教圣地修建的清真寺。

1992年,印度教极端教众捣毁了巴布里清真寺,随即引发印度各地大规模的宗教冲突,有超过2000人因此丧生。多年来,印度政府为了害怕引发新的宗教冲突,一直不愿意就巴布里清真寺遗址究竟是属于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作出决定,故意用漫长的司法程序,消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戾气。

印度法院作关键判决!莫迪基于2点考虑,在27年宗教冲突中选边站1、地点非常敏感2、争议依然未消3、为什么会在此时作出判决?

<h1>2、争议依然未消</h1>

印度教徒坚持认为巴布里清真寺所在的位置是神灵的诞生地,历史上也一直是印度教的圣地,有大量的考古证据可以佐证这一点,因此绝对不能放弃。而印度穆斯林宗教基金会则指出,1528年开始巴布里清真寺就在连续运作,直到印度独立之后的1949年,当地官员才伙同印度教徒把罗摩衍那的婴儿形象雕塑埋藏在寺后,制造出此处是印度教圣地的假象。

现在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不是谁多修一座寺庙的问题,而是双方都坚持要在巴布里清真寺的原址上修建寺庙,因此印度法院的判决看似公平,其实是完全倒向了印度教徒一边。再加上1992年双方的冲突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使得任何一方都没有主动退却的勇气。可以想见,接下来在印度教寺庙修建过程中,双方随时有可能爆发新的大规模冲突。

印度法院作关键判决!莫迪基于2点考虑,在27年宗教冲突中选边站1、地点非常敏感2、争议依然未消3、为什么会在此时作出判决?

<h1>3、为什么会在此时作出判决?</h1>

1992年巴布里清真寺冲突爆发之后,历届印度政府采取的都是“和稀泥”的做法,因为在宗教和历史问题上,谁也不可能做出一个尽善尽美的决定来。莫迪政府之所以要打破传统,彻底解决巴布里清真寺的争议,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有现实方面的考虑。

1992年巴布里清真寺冲突,起因就是当年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在印度北方邦进行煽动性演讲,鼓动印度教极端分子拆除清真寺导致的。在今年的印度议会选举竞选活动中,莫迪和人民党又作出承诺,一旦当选将彻底解决巴布里清真寺的历史争议。现在印度最高法院作出这一完全倒向印度教徒的判决,也是莫迪解决历史问题、兑现竞选承诺的一次行动。

从现实的层面看,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党,本身就是一个宗教色彩和民粹色彩非常浓重的政党。近期印度经济增速下滑、失业率高企,为了转移印度民众的不满情绪,莫迪和人民党也只能在宗教问题上着手,转移印度民众的注意力,巩固基本支持盘。此前莫迪政府取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地位,强化对当地的管控,其实和这次对巴布里清真寺的判决,都是想达到同样的效果。

印度法院作关键判决!莫迪基于2点考虑,在27年宗教冲突中选边站1、地点非常敏感2、争议依然未消3、为什么会在此时作出判决?

操弄宗教信仰争议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举动,印度的著名文化遗产泰姬陵,也是典型的伊斯兰风格建筑,难道未来印度教徒也要把它摧毁吗?印度是一个有多种宗教信仰的国家,穆斯林虽然只占印度人口总数的14%,但也有近2亿之众。莫迪政府连续在克什米尔自治和巴布里清真寺问题上挑战印度穆斯林的忍耐力,一旦酿成印度国内出现严重的宗教冲突,印度本就已经十分脆弱的国民经济也将坠入深渊。

感谢阅读,欢迎点评和持续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