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晋南北朝(1)西晋的宗王出镇与八王之乱宗王出镇八王之乱

<h1 class="pgc-h-center-line">宗王出镇</h1>

西晋建立之初,晋武帝司马炎及其君臣认为曹魏失国,原因是因为没有分封诸王,宗室衰弱的结果。

因此当晋武帝即位时,索性一口气分封了宗室二十七个王,同时又让宗室亲王岀任重要州镇的都督,巩固司马氏政权。与西周和西汉的分封诸侯王不同,西晋的宗王以郡为国,只食租秩,不治吏民,力量很小,所以司马氏控制地方的力量主要在于岀镇方面的宗王都督,早起的宗王都督汝阴王司马骏、太原王司马瓌等确实对当时巩固司马氏的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西晋后期,王朝继续推行以宗王出任都督的军事政策,却适得其反,此时天下太平,但岀镇的宗王都督却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又占据重要的地理位置,从而争权夺位,挑起兵祸,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

<h1 class="pgc-h-center-line">八王之乱</h1>

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史称晋惠帝。晋惠帝是个白痴,皇太后之父杨骏辅政。惠帝老婆贾南风不满杨骏专权,于元康元年(291年)春与惠帝的异母弟弟楚王司马玮合谋,杀杨骏,并夷三族,死者数千人。随后,朝廷以惠帝叔叔汝南王司马亮、卫瓘共同执掌朝政。同年夏天,贾南风为了独揽朝政,又联合司马玮杀掉司马亮和卫瓘,随即以擅杀大臣的罪命反手杀了司马玮,并终于独揽朝政大权。西晋宗室互相残杀的“八王之乱”也由此开始。

296年,出镇邺城的赵王司马伦入京师,深受贾南风信任,被委任为右军将军,执掌禁军。永康元年(300年),司马伦用离间计使贾南风废掉太子司马遹,接着将他杀掉。赵王司马伦利用司马遹旧部及齐王司马冏对贾后杀害太子的不满情绪,杀贾后及其亲信大臣张华等人,独揽大权。次年正月,司马伦废掉惠帝,自己称帝。

司马伦称帝引起其他宗王不满,永宁元年(301年)三月,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 四月,司马伦军屡战屡败,屋漏偏逢连夜雨,司马伦的右卫将军王舆害临阵倒戈,联合广陵公司马灌举兵杀司马伦亲信孙秀等人,迎惠帝复位。惠帝复位后,尽杀司马伦父子和党羽,以司马冏为大司马、司马颖为大将军,司马颙为太尉共同辅政。这次战斗死者近10万人,西晋军队自我消耗了大批有生力量。

不久,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 马乂、河间王司马颙、齐王司马冏又因皇位继承人选的问题,发生矛盾。

302年十二月,司马颖、司马颙、司马乂等各自起兵,同会洛阳,讨伐司马冏。司马冏失败被杀,同党皆夷三族,死者2000余人。司马乂任太尉,都督内外军事,执掌朝政。

太安二年(303年)八月,司马颙与司马颖又联合起兵讨司马乂,双方参战总兵力达30余万人,在洛阳城外展开激战,结果司马乂战败,退回洛阳。

次年正月,东海王司马越与禁军将领联合捉拿了司马乂,最终被司马颙部属张方以火烧死。西晋朝政大权又落入司马颖与司马颙手中,司马颖任丞相、司马颙任太宰,战后都返回自己的根据地,遥控朝政。

304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携惠帝亲征司马颖, 结果被打了个大败,惠帝被俘至邺城。司马颙的部将张方乘机进入洛阳。八月,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司马腾攻破邺城,司马颖挟惠帝逃到洛阳,怎料自己是送羊入虎口,等候多时的张方劫持惠帝及司马颖至长安。司马颙夺了司马颖的权力,遣送他回了成都

305年,司马越起兵进攻司马颙,次年攻入长安。 司马越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派将军梁臣将司马颙及其三个儿子杀害。而前面投降的司马颖及其儿子则在邺城,被司马模的堂兄范阳王司马虓的长史刘舆伪造皇帝诏书赐死。

于是最终八王之乱的胜利果实被司马越一派获得,司马越独揽大权。历时16年,激战7年的八王之乱,宣告结束,而西晋王朝也由此走向灭亡的道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