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晉南北朝(1)西晉的宗王出鎮與八王之亂宗王出鎮八王之亂

作者:愛曆史的鄭師傅

<h1 class="pgc-h-center-line">宗王出鎮</h1>

西晉建立之初,晉武帝司馬炎及其君臣認為曹魏失國,原因是因為沒有分封諸王,宗室衰弱的結果。

是以當晉武帝即位時,索性一口氣分封了宗室二十七個王,同時又讓宗室親王岀任重要州鎮的都督,鞏固司馬氏政權。與西周和西漢的分封諸侯王不同,西晉的宗王以郡為國,隻食租秩,不治吏民,力量很小,是以司馬氏控制地方的力量主要在于岀鎮方面的宗王都督,早起的宗王都督汝陰王司馬駿、太原王司馬瓌等确實對當時鞏固司馬氏的統治,起了重要的作用。

到了西晉後期,王朝繼續推行以宗王出任都督的軍事政策,卻适得其反,此時天下太平,但岀鎮的宗王都督卻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又占據重要的地理位置,進而争權奪位,挑起兵禍,直接引發了“八王之亂”。

<h1 class="pgc-h-center-line">八王之亂</h1>

290年,晉武帝死,太子司馬衷繼位,史稱晉惠帝。晉惠帝是個白癡,皇太後之父楊駿輔政。惠帝老婆賈南風不滿楊駿專權,于元康元年(291年)春與惠帝的異母弟弟楚王司馬玮合謀,殺楊駿,并夷三族,死者數千人。随後,朝廷以惠帝叔叔汝南王司馬亮、衛瓘共同執掌朝政。同年夏天,賈南風為了獨攬朝政,又聯合司馬玮殺掉司馬亮和衛瓘,随即以擅殺大臣的罪命反手殺了司馬玮,并終于獨攬朝政大權。西晉宗室互相殘殺的“八王之亂”也由此開始。

296年,出鎮邺城的趙王司馬倫入京師,深受賈南風信任,被委任為右軍将軍,執掌禁軍。永康元年(300年),司馬倫用離間計使賈南風廢掉太子司馬遹,接着将他殺掉。趙王司馬倫利用司馬遹舊部及齊王司馬冏對賈後殺害太子的不滿情緒,殺賈後及其親信大臣張華等人,獨攬大權。次年正月,司馬倫廢掉惠帝,自己稱帝。

司馬倫稱帝引起其他宗王不滿,永甯元年(301年)三月,齊王司馬冏、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颙共同起兵,讨伐司馬倫。 四月,司馬倫軍屢戰屢敗,屋漏偏逢連夜雨,司馬倫的右衛将軍王輿害臨陣倒戈,聯合廣陵公司馬灌舉兵殺司馬倫親信孫秀等人,迎惠帝複位。惠帝複位後,盡殺司馬倫父子和黨羽,以司馬冏為大司馬、司馬穎為大将軍,司馬颙為太尉共同輔政。這次戰鬥死者近10萬人,西晉軍隊自我消耗了大批有生力量。

不久,成都王司馬穎、長沙王司 馬乂、河間王司馬颙、齊王司馬冏又因皇位繼承人選的問題,發生沖突。

302年十二月,司馬穎、司馬颙、司馬乂等各自起兵,同會洛陽,讨伐司馬冏。司馬冏失敗被殺,同黨皆夷三族,死者2000餘人。司馬乂任太尉,都督内外軍事,執掌朝政。

太安二年(303年)八月,司馬颙與司馬穎又聯合起兵讨司馬乂,雙方參戰總兵力達30餘萬人,在洛陽城外展開激戰,結果司馬乂戰敗,退回洛陽。

次年正月,東海王司馬越與禁軍将領聯合捉拿了司馬乂,最終被司馬颙部屬張方以火燒死。西晉朝政大權又落入司馬穎與司馬颙手中,司馬穎任丞相、司馬颙任太宰,戰後都傳回自己的根據地,遙控朝政。

304年七月,東海王司馬越攜惠帝親征司馬穎, 結果被打了個大敗,惠帝被俘至邺城。司馬颙的部将張方乘機進入洛陽。八月,幽州刺史王浚聯合司馬騰攻破邺城,司馬穎挾惠帝逃到洛陽,怎料自己是送羊入虎口,等候多時的張方劫持惠帝及司馬穎至長安。司馬颙奪了司馬穎的權力,遣送他回了成都

305年,司馬越起兵進攻司馬颙,次年攻入長安。 司馬越的弟弟南陽王司馬模派将軍梁臣将司馬颙及其三個兒子殺害。而前面投降的司馬穎及其兒子則在邺城,被司馬模的堂兄範陽王司馬虓的長史劉輿僞造皇帝诏書賜死。

于是最終八王之亂的勝利果實被司馬越一派獲得,司馬越獨攬大權。曆時16年,激戰7年的八王之亂,宣告結束,而西晉王朝也由此走向滅亡的道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