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日本作为世界东方新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列强争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企图独占中国利益,排斥英美等国在华势力。20世纪20年代,田中义一内阁提出了新的“大陆政策”。这一政策的主旨,不仅要独占在华利益,把满蒙从中国本土分离出去,而且要并吞整个中国,消灭中华民族。1931年在中国东北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以及其后的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和对中国内地的大规模入侵,无不是日本企图实现这一阴谋的具体步骤。
日本的军事侵略,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生存,陷中华民族于亡国灭种之绝境。挽救民族的危亡,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各民族、各阶级、各政党、各团体以及海外侨胞,都必须以民族大义为重,把维护中华民族的生存放在第一位,团结起来,组成浩浩荡荡的反侵略大军,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大局,也是检验社会各界以及每一个中国人是否忠诚于祖国的唯一标准。
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和大片国土的沦丧,除极少数汉奸卖国贼外,全国各阶层人民纷纷行动起来,加入了抗日斗争的行列。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全国性的抗日高潮持续不断,一浪高过一浪。
青年学生是抗日救亡运动的先锋。他们不断集会,示威游行,发表通电、宣言,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奋起抗日。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学生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平津和上海的学生分别组成宣传团,沿平汉、京沪线深入农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七七事变后,武汉的青年救国团7个月时间发展到2万人,其中有七八千团员到豫东和第五战区参加游击战。广西的学生军也像铁流一样活跃在苏、皖、豫、鄂战场。
在全国人民抗日斗争中,工人阶级站在最前列。九一八事变一爆发,上海35000名码头工人,首先掀起反日大罢工,拒绝为日本船只装卸货物。随之,上海80万工人成立抗日救国联合会。北平、南京、广州、香港及全国各地的工人,不断地关车、罢工,或组织同盟罢工、总罢工等,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日斗争。卢沟桥事变发生后,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将大批铁轨、枕木运往前线,供士兵构筑工事。
各地爱国工商业者也纷纷参加到抗日救亡的热潮之中。北平、天津、南京、上海、汉口等许多大、中城市的工商界,相继提出对日经济绝交、抵制日货等主张,拒绝与日商往来。
在广大农村,抗日热情亦十分高涨。北平附近的农民,自动献粮,出民工,抬伤员,运输物资。华北沦陷后,民众的自发抗日斗此起彼伏。他们到处破坏铁路和电线,不断袭击小股日军,配合正规军作战。当日军侵入黄淮地区以后,民众自动起来参加游击队,不断伏击日军。在苏、鲁、皖等作战地区,农民红枪会的发展,使日军坐立不安。
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了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各种文化救亡团体不断涌现。许多作家、记者深入前线,写出大量歌颂抗日英雄,揭露日军暴行的报告文学和战地通讯。群众性的救亡戏曲、歌咏活动,抗战电影、美术等,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着广大人民的斗志。

各少数民族,尤其是北方的蒙、朝、满各族人民的抗日斗争,自九一八事变以来一直不断。散居在东北、察哈尔、绥远等地的蒙古族人民不甘受日本侵略者的奴役,与汉族同胞一道组成东北抗日军蒙边骑兵、反帝大同盟、蒙汉抗日同盟会、抗日同盟军等。著名的百灵庙起义给日军很大的震动。东北朝鲜族人民组建的游击队是东满和南满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在满族聚居的辽东、辽南地区,许多优秀的满族儿女成为活跃在这一带的抗日游击队的指战员。哈尔滨的许多满族大中学生走出课堂,奔赴抗日战场。在抗日斗争的洪流中,我国各族人民加强了团结,建立了生死与共、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
抗日战争时期,侨居在世界各地的一千多万华侨密切地注视着祖国的安危,他们纷纷建立救亡团体,开展救亡工作。在陈嘉庚等人的推动下,东南亚各地45个华侨社团联合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在欧洲各国,有40多个华侨救亡团体共同组建全欧华侨抗日联合会。美国纽约也成立华侨救济总委员会。至1940年底,世界各地华侨组织的大型救国团体就有649个。他们广泛开展筹赈工作,为祖国捐款献物,有的回国直接参加抗日斗争,仅南洋、美洲、澳洲等地的粤籍华侨,回国参军参战的就有4万多人,有的组成各种服务队、救护队驰骋在疆场,活跃在后方,不少华侨为保卫祖国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在这场关系着中华民族独立和生存的反侵略战争中,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都积极地贡献了力量。当然,作为反侵略战争的主力中国军队,其重大贡献更是不可磨灭的。抗日战争是一次动员最广泛、影响最深远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是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用自己的悲壮行动谱写的一曲可歌可泣的全民族反侵略颂歌。在这场战争中,各族同胞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提高了广大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抗日战争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斗争史上,在中国革命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大的作用。历史学者必须清除狭隘的观念,扩大研究视野,把抗日战争作为一次全民族反侵略战争进行深入考察,才能得出符合历史实际的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