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社评:王夫之认为“弱宋”的根源在于宋军战斗力太差编者按:

作者:宋新社

此文是《宋论》卷二《太宗》第四条。 阅读时间:12分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编者按:</h1>

宋代募兵制自太祖建立禁军以来,从37.8万人到了宋仁宗朝的140万人,“虚胖”的军队人数,却没有相对应的国防战斗力,士兵没有匹配忠君爱国思想教育,职业军人耗费大量钱粮,低质量的冗兵导致对外战争败多胜少,王夫之认为主要是因为练兵不得法、将领无可用。

社评:王夫之认为“弱宋”的根源在于宋军战斗力太差编者按:

宋军鲜艳的红色战袍

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能让他们去打仗吗? 答曰:不能。每天都在进行训练的士兵,能让他们去打仗吗? 答曰:更不能。

因为,通常所说的军事训练,无非是摆开旗帜,擂鼓击钲,大声呼喊,前进、后退,回来、旋转,攻击、刺杀,躲避、冲锋而已,并没有你死我活、生死相通的情形,使其全身警惕、心神震动。如此,则训练士兵,就等于是在戏弄他们。每天训练,也就等于是每天都在戏弄他们。精通于训练,也就是精通于戏弄。一旦面对强敌,目昡魂飞,平日所教所学全都忘了。即使没有忘记,也还是毫无实际用处。

因此,每天都在训练的士兵,是不能让他们去打仗的。

社评:王夫之认为“弱宋”的根源在于宋军战斗力太差编者按:

宋将杨再兴

但即使如此,又怎么能让没有经过训练的士兵去打仗呢?其实,练兵之法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只要以打仗来训练士兵就可以了。

古代的军事训练,是在一年四季的打猎中进行,禽兽等猎物,就像是自己的敌人;捕捉禽兽,就像是在杀敌;逆头驱逐,就像是在与敌人挑战;猎得后献出猎物,就像是在计功受赏。追利益而唯恐失去,射透敌人的头颅而唯恐杀之不速,大家争着追随敌人而唯恐落后于他人,怀着一定要杀死敌人的心理,就像是势不两立一般,这样练兵,将来才可以用来打仗。

但古代用兵之人,对邻国友邦之间的争战,发泄完怒气就停止,并非是像对待夷狄和盗那样,一定要让他们死在我手里,而不能与他们同生共存。以禽兽比拟敌人,就足以进行军事训练了。我是人,敌人也是人,人和人是同类,不能把他们的死亡看成是和杀禽兽一样而无动于衷。一旦他们和我决一死战,那就不像人能杀禽兽而禽兽不能致人于死地那样了。

以此原则来进行军事训练,流传到后世,尚且好像还有戏开之意;仅仅训练骑马、射、前进、后退等动作节律,而到了真正遇事时却不能鼓起勇气,这对于战争本来就没什么用处。何况舍弃这一原则来进行军事训练,只能说是滥用武力,是亵渎而又戏弄武力罢了。

社评:王夫之认为“弱宋”的根源在于宋军战斗力太差编者按:

宋将韩世忠与梁红玉夫妇

行军打仗,营队有一定的制度,部队有一定的法令,散开和集合讲究一定的阵势,潜伏和现身讲究一定的时机,作将领的,必须明白这些道理但如果没有勇气,即使将这些原则练习得相当精熟,一旦到了生死成败的关头,也会心神迷乱而将平目所习全部忘记。何况士兵们,让他们向左就向左,让他们向右就向右,全都听从将领的指挥,哪管什么兵法上所讲的应该与不应该呢?

因此,值得依赖而可以使人生存、可以使人牺牲但不能使人失败的,只有勇气。但勇气并非可以通过日常训练就能使之振作起来的。所以,进行军事训练,必须多次尝试着去打仗,而后士兵的勇气才会逐渐因不害怕而振作起来。每天练习,每天训练,一点也不严肃地戏弄士兵,则其失败得就会更快。

因此,如果没有身经百战的士兵可以使用那还不如使用新招来的士兵。从前汉朝攻打奴的时候,距汉高祖时不到百年,凡是和汉高祖一起身经百战而平定天下的人虽都已死去、但其子孙也因他们的功劳世衆了列侯的爵位,都以武为世代家业,可以说是平就感悉军事。但汉武帝一发布酎金之令,就把他们全都削去了爵位。

武帝所派过的横跨沙漠、新杀奴首领、在塞北纵横驰骋的将领,如卫青、霍去病、李广、程不识、苏建、公孙救等人,都是选拔自地位低下之家,既没有读过孙武、吴起的兵书,也没有听过战鼓的声音,但就是凭借着他们刚刚兴起之时的锐气,将汉朝的国威显扬于大漠。而汉军中的材官、健几以及数十万的士兵,天子也未曾亲自去检阅,将领们也未曾有空闻时间去天天训练他们停止、集合等打仗的步骤,他们的出征令就颁发于从军之时,并很快在危险的战场上疾馳冲锋,但就是这样来训练他们,就已足够了。因此,进行军事训练,不用打仗来训练士兵,这样的训练还不如不练,这样的训练,只是戏弄他们罢了。

社评:王夫之认为“弱宋”的根源在于宋军战斗力太差编者按:

岳飞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情况。例如,有要经战阵而不可使其去打者。多次和弱小的敌人打仗,侥幸取胜,于是就想用这样的军队去和强对抗,这也是不行的。但宋太宗任用彬、清美为将倾去夺取当州就是这种情况。这几位将领,虽都曾参加宋朝消灭割据政权而统一天下的战争,但其功绩也是有限的。

南汉后主乖张暴虐,后蜀后主孟昶荒淫无道,南唐后主李煜生活糜烂,他们沉弱于短暂的安定,完全放松了式备,宋军一到,他们的统治就如同春天的冰块一样顿时消解;河东的北汉政权稍微有点自我固守的能力,宋太祖即不能击败之,宋军反在太原城下被拖得疲惫不堪,后来宋太宗又率大军亲征,并亲自指挥攻城,才将北汉灭掉。

由此观之,这些宋军将领的才能,其大致情况也就可以了解到了。幸亏是对方弱小,才成就了他们扫平割据政权的功绩。他们率领军队,整齐地长驱直入,旗鼓还没有树立起来,敌人就已经败了,根本不用担心流萧乱飞于眼前、锋利的刀列通近于身躯等凶险而且当时还正以仁爱厚道、清廉自守、举止大方、谦退辞让的形象,来消除皇帝的猜防怀疑和宰相的倾扎族妒。到了太宗年间,这些人的年龄更加老化,害怕因功勋而受人猜忌,想要保持富贵于晚年的心理更加深重。这个时候,竟指望他们去和一直强大的契丹打仗,结果岐沟关战,宋军死伤过半。

难道宋军的失敗是因为自己人数太多,以致使敌人的攻击不讲章法所致吗?当然不是。依仗着曾经战胜弱小的敌人,就去和强大的敌人相对抗,结果敌人精锐骑兵一冲,这种阵势为自己生平所未见,平日所习根本不能与敌相将,不全军潰败又能如何呢?张齐贤说:“挑选士兵,不如挑选优秀的将领。”

可见,宋朝将领不善于打仗,是当时人就知道的。

社评:王夫之认为“弱宋”的根源在于宋军战斗力太差编者按:

但宋朝难道真的没有果敢坚毅、放纵不羁,大可为统兵在外的将帅,小也能与敌作战的将领吗?不是的。是宋朝皇帝们疑忌太深,人们不敢以才能自我表现,恐惧担心、墨守成规、想方设法躲避被弹劾还来不及的风气已经形成。所以,除了这些老将外,就再没有别的什么能人了,自岐沟关一战失利,直到宋朝灭亡,宋军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我不知道他们后来是否举行过军事训练,但即使训练过,也是士兵玩耍于队伍之中,将领玩耍于帅帐之中,皇帝玩耍于朝廷之中,相互嬉戏罢了。

唉!这就是宋朝之所以衰弱的原因吧!

文/编辑姬欢

原创:王夫之译文:王嘉川 公子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