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高天流云昭古今——论重大主题美术作品创作

作者:紫牛新闻

10月27日上午,在江苏省艺术基金2021年度艺术人才资助专项《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的专题讲座上,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先生,就我国近10年来在美术领域重大历史性主题创作进行了相关解读。同时,他又以组织者、评审委员、具体创作者等多重身份的视角,结合2009年《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2年《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4年《“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工程》、2016年《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2019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国家级重大美术创作活,给予了细致分析和多维度解读。

高天流云昭古今——论重大主题美术作品创作

一,如何把握重大主题美术创作的特征

针对重大主题创作的确定和驾驭,高云会长站在历史性、艺术性的高度指出,作为现实创作的一线作者,一定要明确其固有的特点,即:1)主题重大。作品主题皆为国家层面历史的或当代的具有标志性和影响力的事件与人物;2)投入巨大。是国家级工程,集国家之力——人力、财力、行政力于创作,历史没有,世界也没有,为当下之特有;3)限制很大。都是命题之作,内容要契合主题,表现要符合要求,可以发挥的空间不大;4)尺幅宏大。由于主题重大,又是国家工程,加之展出场地都是国字号的艺术殿堂,尺幅不大不足以彰显其重大;5)创作难度大。这些作品,既有史实题材,也有现实题材,真有其事,真有其人。唯有深入严谨的考证方能精准的表现;实际创作中,既要考证,又要想像;既要视觉真实,又要气息真实;既要契合主题,又要艺术创造,是对画家综合素质的检验。

高天流云昭古今——论重大主题美术作品创作

二,如何规避重大主题创作中的短板与缺憾

考虑到一线创作者的局限性,高会长从内容与形式的不同呈现方式出发,首先指出了可能出现的各种缺憾,即:1)空洞。 研究考证不足也不深,没有认知,因而没有用感悟,流于图解;2)罗列。 由于没有生成深切的理解,情不够,物来凑,只能追求表面化的堆砌;3)塞满。 因为没吃透选题,加之题材重大,似乎不画满就不认真不重大,于是画了很大的场面很多的人,没能留给观众一点点激发感悟的空间,无法“迁想妙得”;4)失真。 多画必失,加之考证不够,很多细节、道具都成了作品验收时的硬伤。5)失艺。 主题无论多么重大,说到底还是艺术创作,必须要注重艺术性。很多作者非常努力,但或许是驾驭能力不够,用力过猛,显得僵死刻板, 没有了帅气、显不出才华,也失去了个性。针对上述的各种短板,高云先生结合其作品《还记得我们吗?》、《永乐修典》等创作经历和细节,给予了一一解答。

高天流云昭古今——论重大主题美术作品创作

三,如何创新性创作重大主题美术作品

高云先生指出,“创新”是一切艺术发展递进的硬道理。美术更不例外,他结合自身创作感悟,给学员们指出了重大主题美术作品守正创新的方向,即:1)内容创新;2)表现形式创新;3)视角创新;4)观念创新;5)艺术语言创新。结合上述五种具体创新实践,高云先生通过其代表作《情系马嵬》的艺术表现手法和创作内涵,极具针对性的给出了清晰的答案。

高天流云昭古今——论重大主题美术作品创作
高天流云昭古今——论重大主题美术作品创作

在与学员学术互动环节,高云先生从美术创作、艺术评论、文化内涵及现实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出发,对重大主题美术创作进行了高度规纳。明确指出,创作出好作品是一个画家的职业本分与社会责任。同时,更要站在文化阵地的前沿,积极作战略性的思考:重大主题性创作应该鲜明地走出模板化、概念化、标语化,做到推陈出新,以个体感悟融汇学院性、经典性与创新性,把握住重大主题性美术创作与研究前所未有的当代机遇与学术生机,从而创作出既能让专家叫好、又能让大众叫好,还能让后人也叫好的“三好”作品,并以积极深远的文化意义来观照这个伟大的时代。

通讯员:臧书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来源:紫牛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