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面对面
对话大山
△大山
大山,1965年出生在加拿大渥太华。19岁开始学习中文,多伦多大学毕业后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1988年首次上中央电视台表演小品、主持节目,次年拜姜昆为师,成为相声家谱里的第一个外国人。4次登上央视春晚,是外籍演员之最。主演电视剧、话剧曾获白玉兰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任加拿大国家队特使,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总代表,后被授予中加亲善大使。三十多年以来,大山在台上表演节目,台下进行文化交流。力争结合中西喜剧文化,让中文的幽默艺术更好地走向世界。人民日报评价“大山是外国人,但不是外人。”
△大山自制的小录音棚
新冠大流行之后,宅在家里的大山在马厩里做了一个录音棚,录制一个根据他人真实经历改编的音频节目,《归德府回忆录》。大山请来了专业的翻译,和夫人一起一边校对一边录制,反复打磨,完成后把节目上传到音频网站上。
“
欢迎收听《大山讲故事之归德府回忆录》。我是大山,在这里跟大家分享的是,加拿大医生郭海伯大夫抗日期间,在河南商丘的故事……
”
在100年前的中国河南归德府,有一座加拿大教会医院圣保罗医院,当地人称北关医院。1923年到1925年,大山的爷爷饶大夫曾是这所医院的医生。饶大夫和家人离开圣保罗医院之后,这里又来了一位加拿大医生郭大夫,一直工作到抗战爆发。而大山对郭大夫的了解,来自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一次偶然的谈话。
大山:北京奥运会期间,郭大夫的外孙是加拿大委员会的官员,我是奥委会加拿大国家代表团特使,我们在一次工作中认识了。吃工作餐时,他说他是第一次来中国,但他的爷爷奶奶曾经在中国生活过一段时间,解放前他们在河南省当教会医生。我说我爷爷奶奶也是在河南省做教会医生,那会儿加拿大的教会医生主要去的就是河南和四川。然后他说他的爷爷奶奶当时是在一个叫归德府的地方,我就愣了,我看着他说“你诚心逗我吧,你也知道归德府?”因为历史上去过北关医院的加拿大籍外科医生只有三名,第一任是我爷爷,第二任是郭大夫,再加上一个布朗大夫。结果偶然的机会,在几十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上,饶大夫的孙子和郭大夫的外孙子又碰到一起了,这就是缘分吧。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大山:郭大夫的外孙跟我说他外公留下了一本回忆录,我回到加拿大后到蒙特利尔去拜访了他的母亲,也就是郭大夫的女儿。她亲自把回忆录交到我手上,我说我一定找机会把回忆录翻成中文。因为我爷爷没有写回忆录,所以我就把郭大夫的回忆录当成给自己爷爷做的项目,也是想表示一种敬意。最后选择将回忆录以语音读物的形式进行传播,现在已经在喜马拉雅平台上发表了。用了十多年时间,我终于完成了这个梦想。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1928年开始,郭海伯大夫来到归德府圣保罗医院,他的这本回忆录的主要内容,是抗日战争期间,医院筹办难民营的故事。商丘沦陷前夕,医院以万国十字会名义开办难民营,保护3000余人免受战火蹂躏。
大山:圣保罗医院是加拿大圣工会在归德府建立的教会医院,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由加拿大医生郭海伯大夫担任院长。日军侵华的时候,郭大夫临时把医院改成了难民营,保护了大量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因为那个时候日本不敢打外国人的财产,所以医院就充分发挥他们的外籍优势,利用特权来保护当地老百姓,让他们在医院受到庇护。
回忆录里有很多故事,但我觉得最可贵的地方是,它特别的平民化。回忆录并不是从宏观角度讲历史大潮,郭大夫只知道发生在医院里的事情,也只代表了他一个人的视角。比如我的爷爷奶奶,包括郭大夫,他们在教会医院工作都是出于宗教动机,这是他们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他们的基督教信仰。虽然我不信教,但我保留了郭大夫的视角,比如他的表述三句不离老本行,都是感谢神、默默祷告之类的。这是他的人物特点,我把这些东西都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了。
难民营历时两个月,解散后当地民众心怀感恩,立石碑五块,以志纪念。1939年,在日军一再胁迫之下,郭海伯携家人返回加拿大。
△民众立纪念碑以表感谢
大山:医院起名圣保罗医院,跟多伦多一座教堂有关。多伦多最大的地标性教堂叫圣保罗教堂,当年为了在中国开设教会医院,圣保罗教堂的普通教会成员捐了6000块加币。一百多年前,6000块确实是不老少钱了。这6000块就作为在中国建立教会医院的筹款,然后医院起名圣保罗医院。1922年左右,有一次我爷爷奶奶去做礼拜的时候,正好有一个从河南回来的主教,向大家介绍说几年前捐钱建的医院开始运作了,现在需要医护人员去工作。所以我的爷爷奶奶就在1923年来到了河南,在那里待了两年。
△圣保罗医院
上世纪20年代的中原,时局动荡,灾祸频发。1925年,在中国工作两年之后,大山的爷爷饶大夫举家逃亡,两个孩子却在途中因病去世。饶大夫夫妇回到加拿大后,又生下了4个孩子,大山的父亲是最小的一个。在大山年纪还小的时候,祖父母先后去世。
大山:祖父母在中国经历的事情,家里人知道的不多。我妈妈说她作为后来进入家庭的成员,很快就意识到在爷爷奶奶面前,还是尽量少问他们在中国的事情。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是带着三个孩子去的中国,最后却只带回来一个。我有两个伯伯被葬在了中国,一个4岁,一个刚1岁就去世了,只有我姑姑回来了。丢了两个孩子,对任何一对父母来讲都是人生中最大的打击。而且还是因为你选择来这个地方发展事业,导致两个孩子不幸身亡,肯定是很难承受的一个现实。
后来我爸爸说妈妈的理解不太对,因为只要回忆起中国的这段经历,爷爷奶奶讲的都是开心快乐的事情。爸爸说小的时候如果爷爷奶奶想说悄悄话,都是用中文说的。但祖父母在中国什么地方工作,爸爸他们也不是特别清楚。家里人说是在一个叫“归德”的地方,离开封不远。现在有网络可以直接搜索,但那个时候没有网络,在河南地图上我找不到叫“归德”的地方。
△饶大夫一家在中国
上世纪80年代末,大山来到中国留学,因为表演小品和相声迅速走红。与此同时,在中国寻根,寻找家人足迹的愿望,也日渐强烈。2001年,大山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讲述了在地图上找不到的“老家”——归德府。节目播出后,大山接到了一封来自河南商丘,署名秋影的来信。
大山:秋影来信说她是《京九晚报》的记者,告诉我归德府就是现在的商丘市,古城叫归德府。2001年左右,我带着孩子第一次去了商丘,去到我爷爷奶奶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我当时还拿着留下来的照片,想问问商丘的朋友认不认识照片里的地方。结果一进医院大门,直接就看到爷爷奶奶当时住的楼了,眼泪哗的一下就流下来了。
2021年4月,摄制组踏上了从北京开往商丘的列车。今天的商丘第一人民医院,是商丘和周边地区最大最现代化的三甲医院。它的前身,就是饶大夫、郭大夫等加拿大医生曾经供职的圣保罗医院。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的韩传恩院长,是大山的老朋友。2020年新冠肆虐时,韩院长带领第十一批河南省援鄂医疗队,在武汉工作了一个多月。在加拿大疫情告急的时候,韩院长委托大山等圣保罗医院的“亲友团”,将防护装备捐赠给加拿大的养老院、华人社区,和普通民众。
韩传恩:圣保罗医院的护校,就是现在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当时圣保罗医院里有两辆救护车,在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有救护车的医院估计是不太多的。
大山:1910年建院的时候,当时的外国医生和传教士的目的是在豫东地区建立一个最好的,最现代化的医院。看到100年后医院现在的发展,他们应该会非常自豪,因为这个梦想确实实现了。
△纪念碑上刻有象征不同文化的标识
韩传恩:纪念碑上的枫叶代表加拿大,太极是中国的道教文化,还有象征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标识。这就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能够在最困难的时期共克时艰,体现了医院的大爱。
大山一家五代人都是多伦多大学的校友,而多伦多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中,除了出名的白求恩,还有之前提到的圣保罗医院的三位医生,以及更多的,曾经来到中国的医学传教士。
大山:我认为很多差异都是表面的,越往深挖越会发现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比如布朗大夫作为教会医院的传教医生,和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有着不同价值观念。但他们还是有共性的,他们都是助人为乐,把人类当成一体的。当有人需要帮助,我的价值观念就会迫使我一定要去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
编导:王劼
助理编导:杨雯淇 、陈婉菲
编辑:612、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