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组拍摄于1932年的甘肃临洮的老照片。照片的拍摄者是美国人卡特·霍尔顿。卡特·霍尔顿中文名海映光,霍尔顿1901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从1923年开始,卡特·霍尔顿曾多次来华,足迹遍布上海、汉口、西安、甘肃。其间他拍摄了许多非常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对于研究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社会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下面就是我们选取的霍尔顿拍摄于1932年的甘肃临洮的一组照片,让我们借助霍尔顿的摄影镜头,去看看昔日的临洮的样子。
临洮,古称狄道,位于甘肃中部,因境内有洮河而得名。临洮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地处古丝绸之路要道,是兰州的南大门。自周安王十八年(公元前384年)建置狄道县,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始设陇西郡以来,一直为郡、州、道、府、县治所在地。图为1932年的临洮城远眺,临洮位于洮河下游,陇西盆地西缘,洮河穿城而过。

1932年的临洮城古城墙。临洮是战国秦长城的起点,临洮境内的古长城是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秦国为了保护其西部重镇陇西郡治狄道和秦都通往陇西的通道,修筑了穿越陇西、北地两郡的长城。千百年来临洮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秦国在临洮修筑长城以御匈奴。
1932年的临洮,洮河边的贸易商队。自古以来,临洮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商贸活动繁多。
1932年的临洮,在路边馆驿休息的商队。临洮地处陇中,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膏腴之地”。由于丝路的兴盛,临洮处在交叉点上,商贸逐渐繁荣,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和西域的珠宝、美玉、药材都在这里互相流通。明清时代的临洮商贾云集,驼铃声声,异常繁华。
1932年的临洮,皑皑白雪覆盖下的一处有些破败的宁静村落。
1932年的临洮,路边的一座敌楼。这座敌楼位于道路要冲,应该是当时的一处关卡。
1932年的临洮城外,大雪覆盖的道路上,两个牵驴进城的男人。
1932年的临洮,走在城中街道上的两个小脚女人。
1932年的临洮城西门外的永宁浮桥。浮桥横跨洮河,发源于临潭县西北的西倾山,经岷县,皋兰诸县注入黄河。史料记载,乾隆十六年(1751年),临洮建浮桥于城西二里处西岩山下,桥两岸高筑码头,各垒石笼一座,用铁索若干条穿于石笼,串起十二只大船,上铺木板,随水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