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8年5月19日夜间,中国空军出动两架马丁139WC轰炸机,由徐焕升等八人驾驶,成功飞入九州岛上空,在日本本土投放了大批传单。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纸弹轰炸”。
但是国内史书对这个事迹,长期存在一个细节错误,那就是“纸弹轰炸”的投放地点被写错了!
按照国内史书多年来的描述,徐州会战之际,中国空军于1938年5月19日15时,出动两架马丁139WC轰炸机(美军B-10轰炸机的专供中国出口型,共出口9架)从武汉机场出发,中途在宁波补给加油后,于23时48分再次起飞。
5月20日凌晨2时40分,两架轰炸机飞临日本本土。(以下是中方史料描述)2时45分,飞临长崎上空,随即开始从空中投放传单。两机复排成一线,继续低空掠过明海、熊本、久留米、佐世保等日本九州城市。3时45分,飞机飞临福冈上空,日本方面才发出防空警报,“实行灯光管制,探照灯对空乱照”。4时32分,机组飞越北九州上空,然后从容返航。
从史料记载的这些日本城市名单看,执行“纸弹轰炸”的中方轰炸机飞行路线经过的是九州岛北部。九州北部是日本重要的工业中心,长崎、福冈、佐世保、北九州等城市的人口非常稠密。因此,九州北部应该是“纸弹轰炸”最初计划的投放地点。
但是,我们参照日本方面的史料,却发现日本记载的“纸弹轰炸”途径路线却完全不一样!
根据日本的记录,“纸弹轰炸”的两架轰炸机并不是从长崎方向进入九州岛的,而是从中部的八代、水俣之间进入九州岛。然后途径人吉、多良木等地,在九州东部的延冈市折返。整个飞行过程没有受到日方任何拦截。
但是,这条从九州中部通过的飞行路线,途中主要是熊本县、宫崎县的山区,人口比较稀少。因此,很多传单实际上都投放到了山区。
那么,日本方面的记录是否可靠呢?
首先,日本方面是现场记录,沿途地点都能找到各种佐证,特别是目击者(听的)和捡到的传单。另外,双方的一些历史记载也能从侧面印证。
比如中方史料引用过日本熊本县的新闻“20日晨,有神秘之飞机一架或数架出现于该城上空”。中方史料因此记载“轰炸机曾飞临熊本市区”,但是我们从“中方记载路线图”可以看出,熊本市乃至熊本县所辖地区,都距长崎-福冈-北九州这条线有相当距离,轰炸机飞临熊本是不可能的。
但是,我们可以从“日方记载路线图”中看出,两架轰炸机进入九州的地点——八代市和水俣市都属于熊本县,因此能够被熊本当地的新闻报纸记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方史料对“纸弹轰炸”途径路线的记录是错误的,具体的飞行路线还是应当参照日本方面的现场记录。
其实,当时的轰炸机导航出现偏差并不奇怪。马丁B-10轰炸机的机载设备非常原始,还不存在什么无线电导航技术,只能依靠罗盘和飞行员的目视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执行“纸弹轰炸”的轰炸机,在夜间跨过近800公里宽的大海,导航角度不慎偏差了不到一度。(参照地图)
即使是当时的日本海军航空兵,实施所谓“越洋攻击”都必须在白天进行。中方轰炸机在夜间进行“越洋攻击”,角度只偏差了一度不到,已经是非常难得。这才是日本军方在事后感到震惊的一个重要原因。
尽管如此,我们对于史料的记载也应该尊重细节,对于个别违背史实的错误应进行必要的修正。(作者:陶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