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后期首辅之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方大乱斗谁是赢家?

封建社会朝中官员都是为皇帝服务的,如何得到皇帝的青睐,在朝堂中担任要职也是他们思考的问题。在明朝时候首辅是首席大学士的尊称,他承担的职责很多,几乎相当于前朝的宰相。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为了更好地集中权力,就废除了宰相一职。权力集中之后,皇帝需要负责处理的事情特别多,也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先设置了四辅官,后来,又改成了内阁大学士,他们作为皇帝的顾问,负责的是秘书工作。到了明朝中后期,大学士权力逐渐扩大,渐渐被称为辅臣,首席大学士则成了首辅。

明朝后期首辅之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方大乱斗谁是赢家?

图1

尤其是在明朝嘉靖隆庆和万历时期,首辅职权最重,权力巨大,内阁中争夺也相当的激烈。短时间之内首辅官员多次更替,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徐阶、高拱和张居正。

嘉靖时期,徐阶成为首辅

徐阶出生于公元1503年,嘉庆二年参加科举,成为当年探花。入朝后,先是在翰林院担任编修。后来因为得罪上官还被贬斥,经受这一挫折之后,他在官场上更加的谨慎小心。他本人举止优雅,有权谋,而且从不泄露他人之言,所以在士大夫中有着很高的声誉。嘉靖二十一年,严嵩入阁成为了当朝首辅。在严嵩担任首辅时期,徐阶则是他的副手官居内阁次辅。

在当时,严嵩权力巨大,徐阶起初并不愿依附于他,但是严嵩得到了皇帝的看重,多次在皇帝面前进谗言,徐阶在朝中的处境也有些危险。于是他才调整了自己的态度。从此之后不再与严嵩争执,甚至为了得到对方的信任,还把自己的孙女嫁到了严嵩家中。表面上对于严嵩也十分恭敬,私下里徐阶又开始向皇帝靠拢,因为擅长青词渐渐也得到了皇帝的喜爱。进入内阁之后他先帮助皇帝除掉威胁,得到了他的信任,官职升迁,地位也进一步提高,在朝堂中仅次于严嵩。

明朝后期首辅之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方大乱斗谁是赢家?

图2

这一年嘉靖皇帝居住的永寿宫发生了火灾,皇帝虽然没有受伤,但居住的宫殿却被大火损毁,只能居住在另一处宫殿,当时皇帝就觉得这个宫殿太小了,想要建一座新的宫殿,当时严嵩不同意。嘉靖也有些不高兴,后来又将此事告诉了徐阶,徐阶善于揣摩圣意,他建议皇帝将被烧毁的永寿宫剩余材料收集起来,用这些材料建造新的宫殿,后来他还亲自主持建造了这一宫殿。此事之后,徐阶被加封少师。

严嵩渐渐被冷落。嘉庆四十一年,严嵩被弹劾下台,徐阶成为了新的首辅。此后在首辅的位置上,他做了六年时间,隆庆二年致仕离开官场。

高拱教授隆庆,成为新任首辅

高拱出生于公元1513年,祖籍在山西地区,后来先祖为了逃避战乱,迁徙到了河南新郑。他的父亲是正德年间的进士,后来官拜光禄寺少卿,高拱自幼就被父亲严格教育,五岁就可以对对子,八岁可以背诵文章,17岁魁于乡,但之后他在科举道路上却遭遇了挫折,13年后才考中进士成为庶吉士。

嘉靖二十一年被任命为翰林编修。九年之后升职为翰林院侍读。这一年刚好嘉靖的儿子裕王被允许开设府邸,高拱就被送进裕王府中,专门为皇子讲课。当时嘉靖已经立下了皇太子,但是皇太子却因病去世了。

明朝后期首辅之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方大乱斗谁是赢家?

图3

之后两年多的时间里,皇帝并没有立下新的储君。当时有能力争夺太子之位的就是裕王和景王,按照长幼顺序来说,裕王应当担任太子,但是嘉靖却更喜欢景王,如果景王登基的话,裕王的下场可想而知。在当时裕王也非常焦虑,高拱却并没有放弃裕王,反而多次宽慰他。裕王对他也更加看重。

当时在朝堂上,严嵩与徐阶斗争激烈,朝中官员不得不站队,整个朝堂乌烟瘴气,高拱此时却并没有急着投奔任何一方,反而是游走于两人之间,两边都不得罪,因为他的特殊身份。

严嵩和徐阶对于他也不敢太过轻慢,担心万一有一天裕王真的登基高拱必然能够飞黄腾达。双方人马都没有打压高拱,甚至还在朝堂上给他推荐官职,面对两方的引诱,高拱并没有卑躬屈膝,反而进退有度,非常有章法。嘉靖三十七年,高拱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此后也让他有机会进入内阁成为首辅。

嘉靖四十四年,太子之位的竞争者景王因病去世,裕王的太子之位正式确立,高拱也被加官进爵。徐阶继任首辅之后,先后推荐了高拱和张居正等人。

明朝后期首辅之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方大乱斗谁是赢家?

图4

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任职文渊阁大学士。同一年明世宗驾崩,裕王成为新的皇帝,高拱也成功进入了内阁。此时内阁首辅还是徐阶,两人同朝为官,原本应该守望相助,但此时高拱却有了更大的欲望。

在朝堂中与徐阶反目成仇互相攻击,最后高拱棋差一招被逼返乡。隆庆二年,首辅徐阶致仕归乡。隆庆三年,张居正上奏皇帝请求再次任用高拱。在这一年的12月,远在家乡的高拱终于接到了皇帝的诏书,他不顾冬日严寒日夜兼程回到京城,以大学士的身份再次登上了政治舞台,隆庆五年终于成为了内阁首辅。

《明史》:“及是李春芳、陈以勤皆去,拱为首辅,居正肩随之。拱性直而傲,同官殷士儋辈不能堪,居正独退然下之,拱不之察也。”

高拱本人非常有才华,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在政治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树,但是他恃才傲物,性情急迫,没有容人之量。权力渐大之后,在朝堂上也越发专横跋扈,与朝中同僚相处也不是很好。曾经与他一起侍奉裕王的大学士陈以勤因为与他有嫌隙,看到高拱在内阁不可一世之后,最终选择急流勇退,称病告老。

明朝后期首辅之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方大乱斗谁是赢家?

图5

另一位裕王府的旧臣殷士儋因为不愿逢迎高拱久久不被提拔。后来接到皇帝旨意进入内阁,高拱得知非常不开心,在朝堂上指使官员攻击对方,殷士儋难以忍受,在内阁重臣面前呵斥高拱:你先驱逐了陈大人,再驱逐赵大人,如今连我也要赶走,是想要永远坐在首辅位置上吗?说完之后竟然在朝堂上挥拳攻击高拱。

但即使如此他还是被高拱赶出了内阁。隆庆五年,内阁辅臣中,除了张居正之外,其他旧辅全部都被高拱排挤干净。

张居正代替高拱,任职首辅十年

张居正出生于公元1525年,他在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当时主持这场科举的官员就是徐阶,所以两人还挂着师徒的关系。公元1560年徐阶担任朝中次辅的时候,虽然和严嵩斗争激烈,但是他也发现了张居正此人很有才华,将他从翰林院编修提拔到了国子监。徐阶做首辅期间,对于张居正更加看重。

张居正和高拱两人曾同时在国子监任职,因此相识。两人都很有才华,彼此志趣相投,也期许着将来可以一起入主内阁,匡扶社稷、但是后来嘉靖帝去世,徐阶召见张居正和他一起替嘉靖皇帝书写遗诏,并没有通知当时的对手高拱,所以高拱和张居正两人也渐渐生了嫌隙。

明朝后期首辅之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方大乱斗谁是赢家?

图6

隆庆六年高拱任职首辅一年,朝堂中没有人可以与他匹敌。他更加的专横,手下门人狐假虎威,朝中官员都非常地厌恶他们。高拱在高位日久见渐渐地喜欢奢华之物,甚至还对身边人说:日常用品不够怎么办?身边的门人下官听说此事纷纷四处寻找奇珍异宝献给高拱,后来引来非议,朝中御史上书皇帝,高拱在朝堂上却将御史大骂。

后来又有多位官员弹劾高拱,但皇帝拒不听从,反而将弹劾高拱的人贬斥。在这一年五月份,隆庆皇帝病危,临终前召来高拱和张居正,任命他们为顾命大臣。高拱为了抓紧手中的权势制定计划,想要驱逐新帝身边的大太监冯保,而冯保在此前已经与张居正同盟,双方决战开始。

《明神宗实录》:“受顾命于主少国疑之际,遂居首辅,手揽大政,劝上力守(行)祖宗法度,上亦悉心听纳。”

明神宗即位之后,因为年龄尚幼。当时的两位皇太后都非常担心,害怕官员有不臣之心,此时张居正就来到两宫太后面前举报高拱,称他曾在内阁说过一句话:十岁的孩子如何能做人的君王?宣称高拱想要拥立其他藩王,两宫太后听说之后大惊,在早朝的时候,召内阁官员当堂痛斥高拱擅用权势目无君王,驱逐他回原籍居住,不得在京城停留。

明朝后期首辅之争,徐阶、高拱、张居正,三方大乱斗谁是赢家?

图7

高拱听闻旨意面如死灰,跪在地上难以起身,后来还是张居正将他扶起送他离开了朝堂,此后高拱在没有机会进入中央。张居正也在这一年六月成为了明朝最出名的一位首辅。因为万历皇帝年幼,当时朝中大小事宜几乎都是由他做决定的,内阁辅臣大部分也都是由他推荐进入的。

甚至到了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安葬父亲,明神宗下令次辅等人,如果朝中有大事需要处理,必须派人到江陵地区听先生的安排。张居正在首辅之位上待了十年,直到万历十年因病去世。

结语:朱元璋废除宰相建立内阁,原本想将权力更好地握在皇帝手中,但是到了隆庆、万历年间首辅权力巨大,朝中臣子对于首辅之位的争夺也日益激烈。徐阶斗倒严嵩成为首辅,六年之后致仕归乡;高拱与隆庆帝同甘共苦备受看重,隆庆五年成为首辅,次年六月隆庆帝去世,他也被罢免;张居正代替高拱成为新任首辅,一直到万历十年病逝。三人之间关系关系微妙,彼此斗争有曾有过惺惺相惜的时候,后世对于他们的评价也是各有千秋。

参考文献:《明朝那些事儿》《明史纪事本末》《明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