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一代宗师萧长华

在梨园行中的丑行行当里,有一位集宗师和伯乐双重美誉的大艺术家,他就是为京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萧长华老先生。萧长华老先生在梨园界有口皆碑,是菊坛中公认的伯乐,不仅自己戏演得好,还培养出了一批享誉梨园内外的京剧名家。像马连良、马富禄、茹富蕙、孙盛武、贯盛吉、谭富英、叶盛兰、叶盛章、袁世海、詹世辅、艾世菊、李少春等人都在不同时期得到过萧长华先生的教益,其为京剧艺术的传承起到功不可没的作用。

除丑行演员以外,富连成社的老生、小生、武生、青衣、花衫、花旦、武旦、铜锤花脸、架子花等行当的演员,无不得到他艺术方面的教诲,生徒可达数以千计实不为过。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一、生于梨园世家

萧长华清光绪四年(1878年)生于北京,祖籍江西,后来其祖先迁居到江苏扬州,以务农为主。到了其高祖那一辈,为躲避频繁的战乱,举家来到北京并定居下来。

萧长华先生的父亲名叫萧永康,从小就被家人送到私人戏班里学戏,曾与京剧形成的奠基人程长庚、卢胜奎、余三胜、杨月楼等名家同台献艺。萧永康有两个儿子,老大叫萧长荣,老二就是萧长华先生本人。提起两位前辈所起的名字,还有一段颇有意思的故事呢。萧永康在清末搭三庆班演戏,和著名老生泰斗卢胜奎是莫逆之交。在清代画师沈蓉圃先生所画的《同光十三绝》中,扮演诸葛亮的就是卢胜奎,因此他又有活“孔明”之美誉。萧家喜得一双贵子,上门贺喜的客人络绎不绝,老友卢胜奎作为受邀佳宾与萧永康高兴地在一起推杯问盏。当酒过三巡时,卢老先生高兴地打开话匣子,说萧家姓萧很有讲头,萧乃为一种草木植物,如果起名“荣华”有吉祥和茂盛之美妙含意,即长荣、长华,意思为萧家永远与吉祥和茂盛紧密相联。有了当年“活孔明”赠予的美名,兄弟二人就叫萧长荣、萧长华了。

至今,梨园圈儿中的老人都知道萧家的老堂号,名字叫“荣华堂。”

二、从小到戏班学艺

萧长华11岁开始进入梨园圈学戏,与哥哥萧长荣一起拜老生名家徐文波老先生门下,他专攻老生,哥哥学习旦角。18岁那年,萧长华又拜一代名丑宋万泰先生为师,专攻文丑。但萧长华是一个很有心的人,京剧艺术的生、旦、净行行都学,而且学的还相当不错,这也为其日后教戏打下了扎实基础。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萧长华14岁那年,师父徐文波先生借来了卢胜奎先生编写的一套以三国演义为题裁的老剧本,让跟随其学艺的少年萧长华帮着抄一份。当给师父抄完以后,有心的他又额外抄了一份,为日后自己留着用。结果很凑巧,让萧长华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若干年后,正是凭着这本三国戏剧本捧红了一批京剧名角儿。

萧先生学艺时,正是清王朝逐步走向灭亡的清末,腐败之风漫延于各行各业,由此回首其创业道路的艰难可见一斑。其中有一次经历的事留给他的印象最深,戏班班主本来一直安排他演传统戏《玉堂春》中的一个丑儿。可当不久再演这出戏时,他的角色却无缘无故的被别人抢去了,此事如果遇上一般的人早就闹翻天了。但是萧先生却与众不同,他既不争也不吵,悄没声地去演了戏里另外一个没人演的人物。当有人事后问起这事,豁达坦然的萧长华说自己想法很简单,争啊、吵啊没什么用,与其这样不如把精力放在琢磨角色上面,就当是一次不同角色的磨练把他演好就是了,甭想那些与戏无关的东西。正是这样宽以待人的心态,这样平静的处世哲学,这样令人敬佩的从艺精神,成全了萧长华先生以后艺术生涯中无论哪个角色都会演,而且哪个都演得挺好的一手过硬绝活儿。

三、办科班儿女成一家

1904年,喜连成(后改富连成)京剧科班在北京宣武门外前铁厂胡同成立,牛子厚为班主(东家),叶春善任社长。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喜连成创始人(右起)叶春善,萧长华,唐宗成

富连成科班历时40余年,是自清咸丰、同治以来,延续时间最长,组织规模最大,培养京剧艺术人才最多的一个科班。叶春善先生和萧长华先生志趣相投,私交很好,叶先生力邀萧长华到喜连成科班任总教习。当时萧先生风头正劲,与不少大腕儿级名角同台献艺,尽管这样,为人谦和的萧先生仍然觉得难以担此重任。不过心诚的叶春善先生几次登门萧家府上,萧长华先生才最终答应下来。从1904年到1940年,萧长华先生当了三十多年总教习。在科班里萧先生除了教授丑戏本行外,还教授生、旦、净各行当角色。因为其早年学戏时就爱琢磨,各行当角色都能驾驭,基本上一人就能教一整出传统戏。为了专心执教,正值演出黄金时期的萧长华先生竟然整整八年没有登台,一心扑在教戏上。

萧长华先生和叶春善先生合作一直很愉快,后来萧先生的弟子马富禄见此,热心肠儿的他遂为双方儿女做媒,两家一拍即合。由萧先生的儿子萧盛萱娶了叶春老的四女儿叶惠蓉,有道是“好上加好、喜上添喜”,从而亦成就了一段梨园姻缘。

三、教书育人、传道授业

萧长华先生集一生心血创立的丑角艺术广博精湛,令无数人为之称道。其特别善于运用自己独特的唱、念、表情、身段、步法、扮相等全面的艺术手段,以现实主义的表演方法去塑造了无数活生生的人物形像,是中国京剧历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他的表演体系的建立有如下之特色,即不同于一般的流派,并不以具体单一的唱、念、做的模式传世,而是以其独特且易于接受的表演艺术,水到渠成自然地形成自京剧问世以来丑行演员的范本,并长期影响到生、旦、净诸行当。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马连良与萧长华

行家评论萧先生对在传统戏中所扮人物的揣摩,有无微不至,无神不具的神韵与天赋,并可娴熟地将严肃、深刻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各类人物的刻画当中。萧先生是继承清末民初刘赶三、宋万泰等人丑角艺术之后的又一位集大成者。他塑造的人物有入骨而不露骨,细腻而不琐碎,于诙谐寓庄重,风趣中显深沉,绝无贫、俗、花梢之弊,所扮演人物均以格调高雅著称。其中正面人物重点突出其风趣可爱的一面,反面人物则着重揭示其卑贱内心的奸诈,总之,萧长华先生所饰演的忠奸善恶等人物无不刻画地传神妙肖。

解放后,萧长华先生长期担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一职,而且先生高寿,去世时年近90高龄。

萧先生除了教戏给自家子孙以外,一生教过的学生无数。其生前无论哪家大人带孩子找他来学戏,萧先生都热情欢迎,而且根据学艺少年的基本条件推荐所学行当。有时一些名角并不愿意具体接收或传艺给刚入戏圈的孩子,萧先生就亲自上门苦口婆心地劝说,以求成人之美。纵观萧先生教书育人生涯就会发现,经他领进梨园大门进行点拨而后成为当红名角的有很多,但老先生为人处世很是谦和,从不把这些挂在嘴边上或记在自己的功劳薄上。凡是哪个学生想学戏,他都会用心教,中国有句名言:“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萧先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了大家的尊敬,被一致称为菊坛中的伯乐。

四、一生将忠孝礼义看得很重

萧先生一生心胸宽广,尤其是宽以待人方面。据其后人萧润德先生讲,这也是受师父徐文波老先生的影响,徐老生前就是一位古道心肠的热心人。萧家曾搬过几次家,但萧先生总是将徐先生的遗像摆在适当位置,天天敬香祭拜。

徐先生病故后,葬在陶然亭西边的龙泉寺一带,萧先生每年清明节必去祭扫。随着时光的久远,墓地周围杂草荆棘丛生,日渐荒凉。见此萧先生心中很是不安,暗暗发誓,一旦自己有了钱,第一件事便是重修师父的墓地。后来天遂人愿,萧长华先生应百代公司之邀灌制了几张唱片,得到一些报酬,他拿出酬金中的一多半(300块大洋),重修了师父徐文波先生的墓地。

后来萧先生得知颐和园拆除外围墙的消息,有废弃的城砖无人要,于是就雇人用马车拉回到墓地。又找工匠在墓地周围修建了围墙,围墙入口处还修建了一个铁栅栏门。重修完毕后,萧长华先生专门请来梨园行的众多弟子一同瞻仰,并亲手把铁门钥匙交给徐文波老先生的后人。后来又嘱咐儿子萧盛萱,让他记住每年清明时节一定要前来祭扫。

五、萧长华与弟子亲如父子

萧长华先生与很多弟子虽无血源关系,但都建立了一种不是父子却亲如父子的感情关系。当年有个孩子(注:为尊重本人,名字隐去),因为个人条件所限,每每只能在戏中跑跑龙套。天长日久,萧先生看到他经常在一旁发愣甚至有点发傻的场景,心中非常不安,惟恐其这样下去日后演不上大戏没饭吃。就把他叫到身边,语重心常地告诉这个孩子:“别人演戏的时候,你可千万别闲着,把别人演的戏都在心里记下来,以后一准儿用得上……”

因为萧先生自幼就特别有心,别的角色演戏时他就看着学,眼下又将这些经验传授给了这个孩子。谁成想,萧先生的一席话真把他给彻底点醒了,后来其不但把多出老戏都能完整清楚的记录下来,并且成为中国戏曲学校公认的一位艺术全才。

多年以后,当年的那个孩子成为人才特地来到萧先生的家。可人还没走进院子的门,大嗓门就嚷嚷开了:“爸爸,我来看您老人家来了。”萧家儿孙还以为他是不是找错门了,带着疑问的口吻打量着此人。没想到他脱口就说:“没错儿呀!萧长华老先生就是我亲爸爸。”

六、名角因萧先生配演增色不少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梅兰芳和萧长华合作的《苏三起解》

梨园行儿的人都知道,丑行演员用唱工表现人物的并不多,唱工好的则更为难得,但萧长华先生却有一条高、宽、圆、亮的好嗓子。业内人士讲,萧先生颇耐大唱,他常用一种飘摇无定的唱法,在高音区以闷音、细音行腔,又善于用虚音和颤音,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其特殊的艺术风格。萧先生的唱腔以孙(菊仙)派为主体,兼取张二奎、汪桂芬的唱腔特色,通常在正唱中运用收、放、开、合、宽、细、曲、直、巧、拙等较强的反差对比和悠、甩、上冲、下扎等技巧。再加上大量的衬字、虚字,形成“生腔丑唱”的艺术特点,此举不仅符合剧情,而且气韵流动,声调铿锵。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萧长华先生的戏路基本为继承清末彩旦刘赶三一脉,并有所开拓与发展。其擅演的剧目有《虹霓关》、《连升店》、《法门寺》、《金山寺》、《五人义》、《审头刺汤》、《群英会》、《青石山》、《乌盆记》、《翠屏山》、《女起解》、《霸王别姬》、《卖马》等。如果对他常演的剧目进行归纳,可以称得上剧目极为宽泛,以点睛的表演刻画人物,以简炼恰当,贴切自然的艺术手法烘托人物。除上述剧目以外,其主演的《打樱桃》、《打杠子》、《打侄上坟》、《清风亭》(扮演贺氏)、《春秋配》(扮演贾氏)、《奇双令》(扮演胡老爷)等皆为出色的抗鼎之作。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马连良,奚啸伯,尚小云,萧长华,张君秋,李多奎,马富禄等

萧长华先生一生最为令人称道的是,他还参加了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以及其他名角儿徐碧云、荀慧生等人大量新排剧目的演出,深为几位主演所倚重。如梅兰芳的《牢狱鸳鸯》、《廉锦枫》、《西施》、《生死恨》,徐碧云的《褒姒》、《绿珠》、《李香君》、《虞小翠》等皆因有萧长华先生作为配演而增色不少。

「天使谭」京剧丑行一代宗师、富连成科班总教习——萧长华

《选元戎》剧照,左起:萧长华饰程咬金、雷喜福饰唐王、钮骠饰大太监。

萧先生一生从不以个人名义收徒,这在菊坛几乎尽人皆知。但因多年在富连成科班执教,丑行演员耿喜斌(艺名:小百岁)、马富禄、茹富蕙、高富全(艺名:七岁丑)、高富远、傅富铭(艺名:笑而观)、孙盛武、叶盛章、叶盛兰、贯盛吉、袁世海、裘盛戎、艾世菊、詹世辅等都得到其真传。

其中最得萧派神韵者,一是茹富蕙,二是孙盛武。

这一批艺人不仅演技纯熟,功力深厚,而且格调高雅,脱尽庸俗气质,确能传承萧派艺术之衣鉢。子萧盛萱,颇具萧派遗韵,彩旦戏尤工,唯嗓音比其父稍逊。亲授的再传弟子钮骠、张启洪也较有成就。其孙萧润德,曾供职于中国京剧院,小生演员,得到爷爷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如今虽年近七旬,现在还能登台演戏。

(注:此文已收录在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北京民俗文化丛书中的第四本“京师名伶”)一书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