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擦亮“文化强市”金名片,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获得全国第八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擦亮“文化强市”金名片,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获得全国第八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文学之手”擎起“文化强市”建设大旗。10月30日,在海安市文化发展大会上,中国作协中华文化基金会授予海安“中国文学之乡”荣誉称号。当天,海安市委、市政府设立2亿元文化发展基金和2000万元文化事业专项资金,为当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助力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擦亮“文化强市”金名片,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获得全国第八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海安召开文化发展大会

海安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从青墩新石器时代到发繇口春秋诸侯会盟,再到文天祥、陆舜等古代先贤云集荟萃;从近代韩国钧、魏建功、仲贞子等文人辈出,到苏中“七战七捷”不朽传奇,再到角斜红旗民兵团薪火相传。与此同时,海安文脉绵长、文人辈出、佳作纷呈,近代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被誉为《新华字典》之父,蒋和森的《红楼梦概论》被红学界公认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专著。海安先后涌现出夏坚勇、汪政、吴义勤、陈歆耕、刘旭东、丁捷、徐循华、陈驰、王勇等数十位知名作家,他们为海安创建“中国文学之乡”奠定了坚实基础。

擦亮“文化强市”金名片,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获得全国第八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海安获评“中国文学之乡”

对于中国文学之乡为何花落海安?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汪政认为,在海安的历史上,曾经诞生过许多的名家大家,并且留下了许多写海安、颂海安、歌海安的名篇佳作,从海安走出去的文学人才非常多,也非常有名。另一方面,坚持在海安写作的作家文艺家非常多,而且这些文艺家创作的作品在市、省乃至全国都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海安的文学教育非常突出,因此,海安获评中国文学之乡是实至名归的。

今年,海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一个定位、两个维度、七个更高”的战略发展战略,特别提出了产业、文化、教育、科技、人才五个“强市”,其中,“文化强市”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被提上了工作日程。创建“中国文学之乡”则是推动“文化强市”的一个重要抓手。

记者了解到,获评“中国文学之乡”后,海安将不断深化与中国作协、文联等全方位合作,与浦东作协共建影视文化基地,并策划承办“长篇小说年度金榜评审发布”等全国性文学活动,整理出版《海安作家优秀作品选集(丛书)》。另外,海安还将新建里下河水乡特色文学采风、创作基地,支持教学培训以外的文艺创作基地建设,对新引入且进入指定文化产业集聚区或基地的,一次性给予最高10万元奖励。

擦亮“文化强市”金名片,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获得全国第八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

创建“中国文学之乡”是海安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转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海安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围绕讲好海安故事、讲好海安人的故事,用心用情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文艺作品,一批富有海安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脱颖而出,歌曲《蓝天下》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舞蹈《一碗粥》等作品获省“五星工程奖”、话剧《索玛花盛开的地方》等作品获省“文华奖”。同时,一批从海安走出去的文化大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夏坚勇的历史散文《湮没的辉煌》荣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吴义勤出版的《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荣获全国优秀理论评论奖;丁捷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追问》《初心》《撕裂》系列三部曲,引发社会热烈反响。海安优秀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增强,海安特色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擦亮“文化强市”金名片,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获得全国第八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

海安市委书记于立忠表示,文化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力量。海安文化的繁荣兴盛,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有效激发和凝聚了全市上下的智慧、热情和勇气,为开启现代化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坚实的文化基础。迈上“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海安将举全市之力深入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全面完成省“十四五”文化高质量发展规划主要指标,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不断提升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文化先行,为打造“枢纽海安、科创新城”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在打造“文化强市”的征程中,海安抛出了政策干货和真金白银。当天,海安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意见》围绕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培根铸魂、文化共享惠民、文化名品建设、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振兴、文化人才集聚等七大工程,全面实现文化凝聚力、文化服务力、文艺创作力、产业竞争力、文化影响力五方面显著提升。针对平台建设、市场开拓、文化消费、文旅产业、产品创作、要素保障等方面,海安制定了30余项奖励措施,包含财政奖补、税费优惠、金融扶持、项目用地等方方面面。其中,有22项明确了具体奖励数额,单项最高奖励400万元。另外,海安将建立市、区(镇)分级共担的文化事业专项资金,市财政年均专项预算不少于2000万元。拟成立国有产投集团,设立总额2亿元的文化发展基金,资助、扶持全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充分释放“文化强市”发展红利。

擦亮“文化强市”金名片,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获得全国第八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

海安市委副书记、市长谭真介绍,《意见》既解构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新兴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等各类文化元素,又结构了具有海安特色的历史、人文、教育、乡土、旅游等各类文化资源,覆盖了文化产品、文化品牌、文化项目、文化产业、文化园区、文化人才等全链条,集聚各类文化要素包容互动,力促海安文化综合实力全面提升。

擦亮“文化强市”金名片,争创全省文化发展先行示范区 海安获得全国第八个“中国文学之乡”称号

颁奖仪式

当天,海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等29家单位获青墩文化集体奖、王子健等10人获青墩文化杰出贡献奖、王良等53人获青墩文化个人奖、王世霖等10人获青墩文化志愿使者奖、王余根等6户家庭获青墩文化耕读传家奖、王敏等6人获青墩文化后起之秀奖。海安与澳门国旅、有关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大学中文系等签订合作协议。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龚丹 姜晨光 编辑/苏月)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