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擦亮“文化強市”金名片,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海安獲得全國第八個“中國文學之鄉”稱号

擦亮“文化強市”金名片,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海安獲得全國第八個“中國文學之鄉”稱号

“文學之手”擎起“文化強市”建設大旗。10月30日,在海安市文化發展大會上,中國作協中華文化基金會授予海安“中國文學之鄉”榮譽稱号。當天,海安市委、市政府設立2億元文化發展基金和2000萬元文化事業專項資金,為當地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大繁榮、大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助力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擦亮“文化強市”金名片,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海安獲得全國第八個“中國文學之鄉”稱号

海安召開文化發展大會

海安文化底蘊深厚,人文資源豐富,從青墩新石器時代到發繇口春秋諸侯會盟,再到文天祥、陸舜等古代先賢雲集荟萃;從近代南韓鈞、魏建功、仲貞子等文人輩出,到蘇中“七戰七捷”不朽傳奇,再到角斜紅旗民兵團薪火相傳。與此同時,海安文脈綿長、文人輩出、佳作紛呈,近代語言文字學家魏建功,被譽為《新華字典》之父,蔣和森的《紅樓夢概論》被紅學界公認為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專著。海安先後湧現出夏堅勇、汪政、吳義勤、陳歆耕、劉旭東、丁捷、徐循華、陳馳、王勇等數十位知名作家,他們為海安建立“中國文學之鄉”奠定了堅實基礎。

擦亮“文化強市”金名片,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海安獲得全國第八個“中國文學之鄉”稱号

海安獲評“中國文學之鄉”

對于中國文學之鄉為何花落海安?江蘇省作協副主席汪政認為,在海安的曆史上,曾經誕生過許多的名家大家,并且留下了許多寫海安、頌海安、歌海安的名篇佳作,從海安走出去的文學人才非常多,也非常有名。另一方面,堅持在海安寫作的作家文藝家非常多,而且這些文藝家創作的作品在市、省乃至全國都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海安的文學教育非常突出,是以,海安獲評中國文學之鄉是實至名歸的。

今年,海安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了“一個定位、兩個次元、七個更高”的戰略發展戰略,特别提出了産業、文化、教育、科技、人才五個“強市”,其中,“文化強市”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内容,被提上了工作日程。建立“中國文學之鄉”則是推動“文化強市”的一個重要抓手。

記者了解到,獲評“中國文學之鄉”後,海安将不斷深化與中國作協、文聯等全方位合作,與浦東作協共建影視文化基地,并策劃承辦“長篇小說年度金榜評審釋出”等全國性文學活動,整理出版《海安作家優秀作品選集(叢書)》。另外,海安還将建立裡下河水鄉特色文學采風、創作基地,支援教學教育訓練以外的文藝創作基地建設,對新引入且進入指定文化産業集聚區或基地的,一次性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

擦亮“文化強市”金名片,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海安獲得全國第八個“中國文學之鄉”稱号

話劇《索瑪花盛開的地方》

建立“中國文學之鄉”是海安從文化大市向文化強市轉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海安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紮根人民,圍繞講好海安故事、講好海安人的故事,用心用情創作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文藝作品,一批富有海安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脫穎而出,歌曲《藍天下》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舞蹈《一碗粥》等作品獲省“五星工程獎”、話劇《索瑪花盛開的地方》等作品獲省“文華獎”。同時,一批從海安走出去的文化大家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夏堅勇的曆史散文《湮沒的輝煌》榮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吳義勤出版的《中國當代新潮小說論》榮獲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丁捷所著的紀實文學作品《追問》《初心》《撕裂》系列三部曲,引發社會熱烈反響。海安優秀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斷增強,海安特色文化的競争力和影響力持續擴大。

擦亮“文化強市”金名片,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海安獲得全國第八個“中國文學之鄉”稱号

海安市委書記于立忠

海安市委書記于立忠表示,文化是一種積累,更是一種力量。海安文化的繁榮興盛,既豐富了廣大群衆的文化生活,也有效激發和凝聚了全市上下的智慧、熱情和勇氣,為開啟現代化新征程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和堅實的文化基礎。邁上“十四五”、奮進新征程,海安将舉全市之力深入推進“文化強市”建設,全面完成省“十四五”文化高品質發展規劃主要名額,加快打造新時代文化高地,不斷提升文化創造力、傳播力、影響力和綜合競争力,在共同富裕中實作精神富有,在現代化建設中實作文化先行,為打造“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在打造“文化強市”的征程中,海安抛出了政策幹貨和真金白銀。當天,海安出台了《關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市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政策,《意見》圍繞先進文化引領、文化培根鑄魂、文化共享惠民、文化名品建設、文化傳承創新、文化産業振興、文化人才集聚等七大工程,全面實作文化凝聚力、文化服務力、文藝創作力、産業競争力、文化影響力五方面顯著提升。針對平台建設、市場開拓、文化消費、文旅産業、産品創作、要素保障等方面,海安制定了30餘項獎勵措施,包含财政獎補、稅費優惠、金融扶持、項目用地等方方面面。其中,有22項明确了具體獎勵數額,單項最高獎勵400萬元。另外,海安将建立市、區(鎮)分級共擔的文化事業專項資金,市财政年均專項預算不少于2000萬元。拟成立國有産投集團,設立總額2億元的文化發展基金,資助、扶持全市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充分釋放“文化強市”發展紅利。

擦亮“文化強市”金名片,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海安獲得全國第八個“中國文學之鄉”稱号

海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譚真

海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譚真介紹,《意見》既解構了傳統文化、現代文化、新興文化、科技文化、精神文化等各類文化元素,又結構了具有海安特色的曆史、人文、教育、鄉土、旅遊等各類文化資源,覆寫了文化産品、文化品牌、文化項目、文化産業、文化園區、文化人才等全鍊條,集聚各類文化要素包容互動,力促海安文化綜合實力全面提升。

擦亮“文化強市”金名片,争創全省文化發展先行示範區 海安獲得全國第八個“中國文學之鄉”稱号

頒獎儀式

當天,海安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等29家機關獲青墩文化集體獎、王子健等10人獲青墩文化傑出貢獻獎、王良等53人獲青墩文化個人獎、王世霖等10人獲青墩文化志願使者獎、王餘根等6戶家庭獲青墩文化耕讀傳家獎、王敏等6人獲青墩文化後起之秀獎。海安與澳門國旅、有關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北京大學中文系等簽訂合作協定。

(來源:江蘇廣電南通中心站/龔丹 姜晨光 編輯/蘇月)

【投稿、區域合作請私信或發3469887933#qq.com24小時内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