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文化共建为抓手,长清乡村振兴有了新活力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助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见效。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与济南市长清区文化和旅游局、济南市豫剧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借助专业文化团队进行文化宣传,切实把服务民生、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文化宣传作用,通过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信,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形成更加浓厚更富激情的乡村振兴工作氛围。

自2019年7月,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入驻济南市长清区文昌街道办事处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决策部署和乡村振兴工作指示要求,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助力文昌街道和5个帮服村庄,在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不断取得新成绩。

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与济南市豫剧团文化共建活动,于2021年2月7日下午在长清区文化和旅游局会议室成功签约。签约仪式由长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相东主持。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邱剑锋队长及姜艳荣、徐相东、周春燕、董宏磊、李玉江、韩巍 、王军等服务队队员;长清区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连琪、 副局长李授光、公宪军、张辉等领导班子成员及济南市豫剧团部分人员参加了签约仪式。

为形成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扩大“文化共建”活动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于2021年3月16日下午3时在长清区文昌街道潘庄村顺利举行文化共建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济南市豫剧团带来了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节目紧扣“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包含了戏曲、舞蹈、歌曲、乐器、小品等14个节目,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文艺演出,增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济南市豫剧团助力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推进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通过“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乡村振兴”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并用文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建设来凝聚发展合力,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

为活跃基层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艺需求,以文化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为济南市豫剧团提供平台,济南市豫剧团按照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的要求向基层提供文化技术辅导(如戏曲、器乐、锣鼓、歌曲、舞蹈等),利用专业戏曲院团的优势与乡村文化团队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具有一定文艺特长,热心热爱群众文艺事业的相关人员参加培训。对基层文艺人才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和表演能力,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展开“文化共建”活动后,5个村的文艺爱好者,从原先零散的自娱自乐,变成了成规模、成体系的集中培训。5个村共计有200余名文艺爱好者积极报名参加训练,而济南市豫剧团也派出了20多名骨干演员在5个村进行轮训。共计开展基层文化培训辅导活动约50余次,组建服务队培训班舞蹈队3支,培训教学舞蹈4个;教授了3段经典戏曲唱段。

济南市豫剧团根据省派长清区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村庄提供的素材及工作要求创作关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乡村振兴和社会新风尚的文艺节目。在开展文化演出和基层辅导工作的同时,剧团创作部门和业务部门开展新剧目内容的采风工作。

在下乡培训辅导中,豫剧团得以深入了解农村的新人新事和农民的思想心态,为剧团的创作提供了灵感,创作排演了乡村振兴题材小品《值钱了》、根据服务队的工作成果创作了戏曲表演唱《为乡村振兴砥砺前行》;创作了威风锣鼓《振兴锣鼓》。通过长时间跟老百姓近距离接触,演职员们的创作、表演更加精准了,节目也更能反映百姓需求、更能贴近生活。

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同时检验乡村振兴文化共建成果,展现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服务队各项工作建设发展成果,在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道路上,为村庄打造一支留得住的文化振兴宣传队,2021年6月27日,在长清区文昌街道潘庄村开展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乡村振兴文化共建文艺会演。5个帮扶村的村民们表演了十余个节目,包括葫芦丝演奏、舞蹈、豫剧演唱、锣鼓表演等。演员年龄最大的有七十五六岁,最小的十二三岁。这台汇演既是为党的生日献礼,也是在各帮扶村进行文化振兴、文化共建的一次成果展示。

乡村振兴“文化共建”活动架起了乡村文化共享的桥梁,通过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一步提高文化自信,为农村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形成更加浓厚更富激情的乡村振兴工作氛围,开展基层文化人才培训活动,乡村振兴工作必将谱写文化互促互进、共享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