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鄉村振興工作的決策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協助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推進鄉村文化振興各項工作落地見效。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與濟南市長清區文化和旅遊局、濟南市豫劇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借助專業文化團隊進行文化宣傳,切實把服務民生、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實處,發揮文化宣傳作用,通過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進一步提高文化自信,進一步豐富農村群衆業餘文化生活,形成更加濃厚更富激情的鄉村振興工作氛圍。
自2019年7月,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入駐濟南市長清區文昌街道辦事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區決策部署和鄉村振興工作訓示要求,全面推進五大振興助力文昌街道和5個幫服村莊,在産業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生态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不斷取得新成績。
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與濟南市豫劇團文化共建活動,于2021年2月7日下午在長清區文化和旅遊局會議室成功簽約。簽約儀式由長清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徐相東主持。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邱劍鋒隊長及姜豔榮、徐相東、周春燕、董宏磊、李玉江、韓巍 、王軍等服務隊隊員;長清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楊連琪、 副局長李授光、公憲軍、張輝等上司班子成員及濟南市豫劇團部分人員參加了簽約儀式。
為形成良好的宣傳輿論氛圍,擴大“文化共建”活動的覆寫面和社會影響力,于2021年3月16日下午3時在長清區文昌街道潘莊村順利舉行文化共建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濟南市豫劇團帶來了一台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節目緊扣“鄉村振興”這一主題,包含了戲曲、舞蹈、歌曲、樂器、獨幕喜劇等14個節目,受到了上司和群衆的一緻好評。通過文藝演出,增加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濟南市豫劇團助力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推進文化振興工作的開展,推動鄉村文化建設的良好局面。
通過“鄉村振興·文化先行”演出,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以群衆喜聞樂見的形式将“鄉村振興”政策送到群衆家門口,并用文藝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文化建設來凝聚發展合力,進一步推動了鄉村振興工作。
為活躍基層文化生活,滿足群衆文藝需求,以文化振興促進鄉村振興,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為濟南市豫劇團提供平台,濟南市豫劇團按照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的要求向基層提供文化技術輔導(如戲曲、器樂、鑼鼓、歌曲、舞蹈等),利用專業戲曲院團的優勢與鄉村文化團隊開展“結對子、種文化”活動,在廣泛發動的基礎上,認真組織具有一定文藝特長,熱心熱愛群衆文藝事業的相關人員參加教育訓練。對基層文藝人才進行傳幫帶,幫助他們提高創作水準和表演能力,活躍群衆文化生活。
展開“文化共建”活動後,5個村的文藝愛好者,從原先零散的自娛自樂,變成了成規模、成體系的集中教育訓練。5個村共計有200餘名文藝愛好者積極報名參加訓練,而濟南市豫劇團也派出了20多名骨幹演員在5個村進行輪訓。共計開展基層文化教育訓練輔導活動約50餘次,組建服務隊教育訓練班舞蹈隊3支,教育訓練教學舞蹈4個;教授了3段經典戲曲唱段。
濟南市豫劇團根據省派長清區鄉村振興服務隊幫扶村莊提供的素材及工作要求創作關于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鄉村振興和社會新風尚的文藝節目。在開展文化演出和基層輔導工作的同時,劇團創作部門和業務部門開展新劇目内容的采風工作。
在下鄉教育訓練輔導中,豫劇團得以深入了解農村的新人新事和農民的思想心态,為劇團的創作提供了靈感,創作排演了鄉村振興題材獨幕喜劇《值錢了》、根據服務隊的工作成果創作了戲曲表演唱《為鄉村振興砥砺前行》;創作了威風鑼鼓《振興鑼鼓》。通過長時間跟老百姓近距離接觸,演職員們的創作、表演更加精準了,節目也更能反映百姓需求、更能貼近生活。
為熱烈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回顧黨的百年光輝曆程,唱響新時代主旋律,同時檢驗鄉村振興文化共建成果,展現群衆良好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示服務隊各項工作建設發展成果,在探索鄉村文化振興的道路上,為村莊打造一支留得住的文化振興宣傳隊,2021年6月27日,在長清區文昌街道潘莊村開展了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暨鄉村振興文化共建文藝會演。5個幫扶村的村民們表演了十餘個節目,包括葫蘆絲演奏、舞蹈、豫劇演唱、鑼鼓表演等。演員年齡最大的有七十五六歲,最小的十二三歲。這台彙演既是為黨的生日獻禮,也是在各幫扶村進行文化振興、文化共建的一次成果展示。
鄉村振興“文化共建”活動架起了鄉村文化共享的橋梁,通過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進一步提高文化自信,為農村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形成更加濃厚更富激情的鄉村振興工作氛圍,開展基層文化人才教育訓練活動,鄉村振興工作必将譜寫文化互促互進、共享共赢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