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1936年,他离开坚守10余年的炮兵岗位,调任17路军警备2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听从上级指示,秘密摸排驻扎在西安城内的国民党公安总队、保安团等部队,将兵力、分布位置及番号全部做成详细报告,并实施针对性演练,为后来发生的某件大事提供充分准备。

当年12月12日凌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他遵循上司杨虎城的安排,率领警备旅迅速向蒋介石部下发动攻击,只花费3个小时时间,便解除大部分兵将武装,扣押朱绍良、蒋鼎文等高官。

从他的经历上来看,他无疑是杨虎城最得力的属下,可让人意外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已然位居高位的他竟又同毛主席成为亲家,且毛主席对他的评价相当高,说他是一个老实人。

他就是李敏丈夫孔令华的父亲孔从洲。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4">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h1>

1906年,孔从洲出生在西安一户寻常人家,原名“从周”。他的父亲当了一辈子农民,母亲则出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自小深受其父熏陶,对儿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孔从洲年少时,尽管孔家家境贫困,但孔从洲的母亲还是想尽办法把儿子送到父亲私塾学习。

孔从洲感念母亲苦心,读书十分努力。15岁毕业后,他凭借优异成绩考入长安中学,接触民主和科学相关进步思想。但好景不长,短短一年后,孔从洲就因失去经济支持,不得不辍学归家。

他跟着父亲学习种地,又学会如何赶马车,一腔热血的少年从未因苦难放弃梦想,相反,他的心中一直留存到外面闯一闯的念头。

1924年,杨虎城军队到西安招兵,不收任何学费,并管吃管住。早对杨虎城有耳闻的孔从洲立马偕同几位同学北上报考军事教导队培训。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无人打理的渭河两岸泥泞不堪,不能停船。孔从洲和同学站在岸边看着过往行人于泥滩上艰难行走,无比危险。

同学心生退意,劝说孔从洲:“陕北距离西安不知多少里,要走很久,不如我们回去吧。”

孔从洲摇摇头,拒绝他们的提议,独自一人跳下河岸,大步朝着船只走去。他一直记得父亲所言“争气不养家”,他想实现心中抱负,想在黑暗人间挣扎出一条“生路”,即便路途艰辛,差点儿淹死在渭河中,他也不会退缩。

数十天的徒步前进,让孔从洲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仿佛乞丐。所幸老师感动于他的真诚,破例让他进入已开课一周的班级读书。自此,孔从洲开启大半生军旅生涯。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被迫“出国考察”,孔从洲所在17军被南京政府撤销,改编为38军。同年6月,他奉命到庐山军官训练团工作。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卢沟桥事变”后,孔从洲主动请命,奔赴抗日前线。

1938年,孔从洲参加永济战役,重击敌人;次年,获知蒋介石又对中共出手的他,及时提醒中共成员做足撤离准备,并为他们提供充足路费,保护他们安全转移太行山。

8年后,孔从洲率军在河南起义,毅然加入人民解放军,担任38军军长。同年10月,他成为中共一员。1947年,孔从洲随陈赓等人渡黄河,开辟河南、河北等解放区。

1948年,他升任豫西军区副司令;次年2月,孔从洲调至特种兵纵队,继续担任副司令一职。新中国成立后,孔从洲兼任西南军区炮兵司令员和第二炮兵学校校长等职务。

彼时忙于军务、四处征战的孔从洲并未想到,自己正在读中学的次子孔令华竟会给他带来一个怎样巨大的“惊喜”。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6">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h1>

孔从洲加入中共组织后,周总理特地指派中共地下成员把他的家属从陕西接到解放区,他的次子孔令华由此得到至石家庄读书的机会。北平和平解放后,孔令华在读的学校迁至北京,更名“八一学校”。

“八一学校”的学生多是出自高干家庭的儿女,其中有一人比较特殊,她的名字叫李敏,母亲是革命女战士贺子珍,父亲则是中共领导毛主席。

从小成长在苏联的女孩几乎没有和父亲长久相处的机会,但她很听父亲的话,没有大肆宣扬“身世”,而是默默“隐匿”于群众中,当一个普通学生。

李敏和孔令华因是同学而慢慢走近,渐渐确立恋爱关系。但由于彼此均对家世不太在意,是故二人直至确立婚约,向父母坦白前,皆不知对方父母是谁。

高中毕业,孔令华凭借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李敏则入读北京师范大学。他们的感情日渐深厚,不久惊动毛主席。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关心女儿的毛主席把李敏叫到跟前,问她:“小孔父亲是谁,在哪里工作?”

李敏满不在意地表示:“我不知道啊,我没问,他也没说。”

毛主席扶额续问:“那你怎么跟他交朋友?”

李敏笑了:“我们是同学,我想他父亲应当也是军官吧,再说,我是和他交朋友,又不是和他父母交朋友。”

毛主席无言片刻,耐心劝女儿:“两家结亲,总要了解一下情况!”

李敏点点头,说明白了。

几天后,李敏兴冲冲跑到父亲面前向他“报告”孔令华的家世,毛主席恍然大悟,非常满意:“哦,原是孔从洲的儿子,我知道他。”

李敏忐忑问父亲同意吗?毛主席大笑回应:“好,什么时候带小孔来见见我。”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一段时间后,在家长面前“过”了“明路”的两人决定结婚,李敏征求父亲的同意,毛主席欣然应允,并坚持参加女儿婚礼。可由于庐山会议恰巧在那段时间召开,所以李敏和孔令华的婚宴不得不推迟些许时日。

对此,毛主席深感歉意,回到北京次日即把二人叫到跟前,和他们拟定客人名单,嘱咐工作人员抓紧筹备婚事。

1959年8月底,李敏和孔令华在中南海颐年堂正式完婚,作为新郎父亲的孔从洲得以初次走入中南海,同毛主席见面。

那是婚礼当天,早知孔从洲的毛主席一大早便叫人接孔从洲来中南海,紧紧握着他的手说:“今后,咱们就是亲家啦!”

话罢,又向在场来宾介绍孔从洲的身份。婚宴结束后,毛主席将孔从洲留下,并请王季范作陪,与孔从洲在书房畅谈许久。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王季范对孔从洲的过往很诧异,他以为毛主席的亲家就算不是高官,也应是红军将领,没想到孔从洲竟来自杨虎城的部队。

毛主席半点儿不在意王季范的惊讶,笑着讲述孔从洲曾参加西安事变,是个有功之人,且深受杨主任赏识。

孔从洲一听,立马激动了,告诉毛主席,自己是杨虎城一手培养提拔起来的。

毛主席感慨万分,说西安事变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把内战变成抗战。他夸奖孔从洲的能力出众,孔从洲谦虚回道:“我只是在军队待久了,没什么成绩,大家对我很相信而已。”

毛主席接话:“对你相信,说明你是个老实人!”

最后,话题转到炮兵建设上,毛主席再三强调炮兵是军队的火力骨干,在未来战争必定占据关键位置。孔从洲当即向毛主席承诺,他一定会将炮兵学校建设好。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8">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h1>

1962年年初,因3年灾害与亲家交往几乎为零的孔从洲在毛主席的邀请下,又一次走入中南海。这一回,他的身份是南京炮兵工程学院的院长。

那一天,毛主席在游泳池休息室接见了孔从洲。二人甫一见面,毛主席即说道:“我们是儿女亲家,无需拘束。距离上次同你见面很久了,一直想见你,但没有时间,今天咱们便随便谈谈。”

孔从洲立刻应道:“我也很想见您,可您太忙了。”

毛主席笑了:“现在不就有时间了吗?”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他们的话题涉及很广,从彼此的家庭到儿女,再到教育和部队建设,最后说到炮兵工程学院的办校宗旨,学富五车的毛主席告诉孔从洲:

“炮兵科技人才的培养十分关键,科学技术天天进步,从老祖宗使用的弓箭,到弩机和抛石机,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手段一直在革新,直至火药出现,改变历史,但很可惜,后来咱们还是落后了,欧洲人发明滑膛炮,实在笨得很,要用35匹马才能拉动。

17世纪,牛顿与欧勒制成线膛炮;18世纪德国人率先使用后装火炮;1908年,法国发明半自动式加农炮,自此火炮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到现在,核导弹的出现又一次改变历史,以后肯定还会有更新的武器出现。”

他顿了顿,双眼发亮地盯着孔从洲:“解放战争时,咱们依靠缴获对手武器,后来靠买苏联的,如今你们怎样解决武器问题?”

孔从洲回答:“仿制。”

毛主席摇摇头,似是对他的回答不太满意。孔从洲见状,急忙补充:“我们已开始研究咱们自己的火炮。”

毛主席笑了:“咱们是个大国,必须学会自力更生,外国的东西再好,也不适合咱们。”

1959年李敏孔令华完婚,孔从洲初进中南海,毛主席:以后就是亲家01,平凡之子,少年立志:出自寻常人家的少年独自走向陕北02,儿女亲家,既往不咎:毛主席说你是老实人,别人都信任你03,二入红墙,未负厚望:亲眼目睹自己研制的成果走过长安街,无比自豪

接着,毛主席关心询问炮兵学院的授课方法及学生问题,并说到现代军事科学一定要找到对付干扰雷达的方法。孔从洲将他的话记在心中,在此路上一“走”就是十余年光阴。

1965年,孔从洲调任炮兵副司令兼炮兵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着手进行雷达干扰相关工作。1967年,毛主席又一次提及提高军队电子设备性能的问题。

1974年,孔从洲指示四机部部长王诤向中央申请建设加强我军电子战能力的措施,却遭某些人阻拦。

1975年,不甘心的孔从洲首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说明困境的信件,得到毛主席和叶帅支持,重启电子战技术相关工作。

1977年,老一代领导人相继病故,加强电子对抗力量的建设工作在短暂中断后,又一次提上议程。年过古稀的孔从洲并未放弃昔日梦想,始终坚守研制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最前线。

1984年,他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眼目睹自己主持研制的第二代反坦克导弹方队气势恢弘走过长安街,他很自豪,也很欣慰,因为他没有辜负毛主席昔年对他的希望,在我军炮兵现代化建设工作中付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7年后,85岁的孔从洲在首都病故,结束了传奇的一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