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崔方春丨生命的力量</h1>
原创 崔方春 文/图 山东金融文学 今天
霜降节气后的第5天,在千佛山散步,看到了几株不畏寒风不惧霜打,巍然屹立于岩缝的植物。有侧柏、荆条、山枣,还有些说不出名字的小花小草。

它们高者1尺左右,矮者不足2寸。粗的直径刚过1厘米,细的只有两三毫米。有的枝头高昂,身姿挺拔;有的紧贴岩层,匍匐地面;有的颜色深紫,叶厚梗粗;有的上端枝枯叶萎,但根部鲜活生气十足……
一棵上弯着身子、枝叶紧贴岩面、冠围8厘米左右、从横向石缝中钻出的山枣树,估计没有两三年长不成现在的样子。我伸进半拃长的小枝,竟没探到它的根部。
一墩高约20厘米的荆条,从炸裂的大个石头上横空出世,探身而生。虽然枝头籽干叶枯,但下半截仍郁郁翠绿,放着油光。我用树枝在根部扒拉,没拨出一点土。
一株直径不过3毫米,身高也就七八厘米全身微黄的臭椿,把弱小的身躯来回折了两个弯儿,愣愣从石缝石渣里钻出来,伸长脖子找着阳光。那姿势,实在厉害。
一苗也就寸高,只有十几个叶片,从毛石施工缝水泥砂粒中长出的侧柏,若不用心,根本看不到它的存在,但它至少已生长了春夏秋冬一个轮回。
一株本应长在潮湿厚土中的药用植物“和尚菜”,却生生长在了朝阳山坡的石缝中。冷霜改变了它的颜色,寒风摧断了它的梗叶,却依然昂首挺胸,奋发向上。
它们,不知何时生身,又来自哪里?它们,生死未仆,前途渺茫。最终一定是或坠落,或飘泊,或跟着飞鸟旅行,或随着人类的活动迁移,才有了自己的“家”,才有了坚硬岩缝这块小小的居住地。
它们,命运坎坷,环境险恶,一生缺少土地的拥抱、自然的亲吻和人类的抚慰。可能遭遇过几个月不见滴水的酷旱、连续几天强降雨的冲击;可能承受过摄氏六十度的高温暴晒、零下二十度的酷冬严寒;可能遭遇过人类活动的一次次辗压、大自然的无数次伤害和洗礼。
它们,屹立不动,一声不响,沉默隐忍,积极向上,用不屈的精神之火,依靠单薄纤弱的身躯,在人类难以生存的地方,落地生根,发芽长叶,开花结籽,展示着不可动摇的生之决心、活之希望。
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作者简介:崔方春,山东青州人,从事银行工作41年,退休职工。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已发表诗歌散文数篇,出版长篇传记《往事记忆》。齐鲁晚报青未了副刊签约作者。
主办:
山东金融文学
山东金融书画院
编审:贾善耕 柴洪德
制作:林 毅 刘素萍
复核:李会启
壹点号 高山雪莲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