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古代史(秦汉)(三十:王景治黄河、出击匈奴、班超出西域)

作者:高考历史政治张振恺

公元69年

王景治黄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公元69年,汉明帝让在司空伏恭府中任职的王景治理黄河。

此前,明帝就见识到了王景治水的才能。当时有人举荐王景前去治理浚仪渠。明帝起用了他,让他和另一名治水官员王吴一起去治理。王景提出“堰流法”,即在堤岸一侧设置侧向溢流堰,专门用来分泄洪水。王吴采用后,果然有效果。治理完浚仪渠后,明帝召见王景,问他治水的事情,王景陈述治水的利害,对答如流。

明帝对王景很满意,交给他和王吴一个更大的任务,那就是治理黄河水患。治理黄河是历朝历代的头等大事,大禹就是因为治理黄河有功,才得以继承舜的帝位,后来建立夏朝。汉朝规定每年都要巩固河防、修筑水利工程,黄河下游沿岸各郡都设有数千名负责岁修堤防工程的官兵,每年用于砍伐树木、购买石材等防洪抢险料物的经费,也是朝廷和地方政府每年都要准备的重要开支。但西汉末年以来朝政荒废,黄河泛滥成灾没能得到有效的治理,王莽年间黄河决口,导致大量灾民揭竿而起,推翻了王莽的统治。东汉建立后,汴渠(沟通黄河和淮河的运河)无法起到防范水患的效果了,黄河水患还是频繁发生。兖州(今山东省西南部与河南省东北部)豫州(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部)的百姓埋怨,认为朝廷经常行动其他劳役,而不先考虑百姓最急的事情。汉光武帝统一天下后,曾想治理黄河,但因国力虚弱,只好作罢。

为了平息民愤,明帝决心治理黄河。王吴出发前,明帝赠给他《山海经》、《河渠书》、《禹贡图》以及钱币、布帛,以资鼓励。

当年夏天,朝廷征发了数十万民工和士兵,让王景和王吴指挥他们修筑河渠和堤坝。王景和王吴采用了三个步骤:第一调整河道。经过对黄河的仔细调查后,王景让人打通阻碍河道的山陵、堵截横向串沟、清除水中的沙石,疏通了从荥阳向东到黄河入海口近千里的河道。第二巩固堤坝。王景在黄河要害的地方筑起堤坝,防止黄河在雨季流量增加时冲毁堤坝,给沿岸居民造成灾害。第三在堤坝上建立水门。后世有人认为,王景建立水门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沟通黄河的运河——汴渠和济渠分流黄河的流量,使黄河的泥沙转移到河床外,让黄河主干道的河床不至于急剧增高。

第二年夏天,治河工程基本完成后,明帝亲自巡视了黄河,对王景和王吴的功绩十分赞赏,提升了他们的官爵,增加了他们的薪俸。后来王景被明帝任命为河堤谒者(负责水利的官职)。王景治理黄河后,尽管东汉朝廷因为外戚、宦官政权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东汉年间没有像后来的北宋、元末、清末,发生因为黄河水患灾害而引起的大规模民变,社会经济的发展比较稳定。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即从东汉明帝永平十三年始,到唐朝末年,长达八百多年的时间里,黄河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泛滥、改道。清代学者魏源称赞说:“王景治河,千年无恙。”

结论:王景成功治理黄河,表明东汉在光武中兴后,国力得到很好的恢复,朝廷才有足够的财力投入大型水利工程。

中国古代史(秦汉)(三十:王景治黄河、出击匈奴、班超出西域)

东汉王景治河与堤防修护制度的完善

公元73年

窦固出击匈奴:汉军重回西域

公元10年,新朝与匈奴关系破裂,匈奴攻击西域各国,取代新朝成为西域的主导势力。西域的焉耆国因离匈奴近,为了讨好匈奴而杀害了西域都护,西域杜甫由此废置。

汉明帝继位后,内乱已大致平定,明帝想要重新控制西域,就让汉军兵分四路,向西进发出击匈奴。公元73年,曾在河西(今甘肃、青海部分地区)生活过的将领窦固被明帝委以重任,向西进攻匈奴。

其他三路汉军运气不佳,行军路上一直没有遇到匈奴,只好无功而返。窦固也一直没遇到敌军,好在他手下一个名叫班超的军官率领一只小分队,在伊吾卢(今新疆哈密)找到了匈奴。班超将匈奴赶出伊吾卢,控制了这个通往天山南北的要地。在班超的带领下,窦固率军前往天山,招待了北匈奴的呼衍王。双方交战过后,汉军斩杀一千余人。窦固率军追击逃跑的匈奴残军,一直追到蒲类海(今新疆巴里昆湖)附近。窦固赏识班超的才能,让他带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班超成功说服鄯善等国归附汉朝,对抗匈奴。窦固班师还朝后,作为唯一取得战绩的主帅,受到了明帝的大量赏赐。

第二年,明帝派窦固率一万四千人队伍,从敦煌出发,再次出击匈奴。有了上次的经验,窦固熟悉了西域的地形和路线,又在蒲类海附近找到了北匈奴,击败了他们。接着,窦固准备进攻匈奴的附属国车师。当时车师分为前部和后部,两地相差五百余里。窦固认为汉军距离车师后部较远,而且山高路远,不方便行军,打算先进攻车师前部。当时汉军击败匈奴后气势正盛,车师失去了匈奴的支持后兵力不足以抵挡汉军,汉军解决车师前部和后部只是时间问题。窦固的副手耿秉说,车师后部力量更强大,只要能够击败他们,车师前部就会不战而降。窦固让耿秉进攻车师后部,耿秉率军到达车师后部后,斩杀数千敌军,车师后王安得出城投降,车师前部听闻耿秉战绩后,果然不战而降。

平定车师后,窦固向明帝上书建议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负责西域屯田事宜)。于是明帝任命窦固为西域都护,耿恭等人为戊己校尉,让他们驻守车师。至此,窦固完成了平定西域的任务。

结论:窦固平定西域,重新将西域纳入汉朝的版图,东汉取代匈奴成为西域的主导势力。窦氏家族因此崛起,窦皇后嫁给汉章帝后,窦氏家族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外戚势力。

中国古代史(秦汉)(三十:王景治黄河、出击匈奴、班超出西域)

窦固击溃匈奴,抢占伊吾庐

班超出西域:三十六骑建奇功

公元73年,汉明帝刘庄派班超带着36人前往西域,任务是离间西域诸国与匈奴的关系,从而游说诸国归汉。

这一年,天山南部的夏天出奇的炎热,茫茫的荒漠上,36匹骆驼排成一行,卷起了一阵风沙。班超一行人已经距离阳关1600多里了,前方就是他们的第一站——鄯善国,这个国度曾经有着一个传奇的名字,叫楼兰,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班超远远望着鄯善国的城塞,正想着要用怎样策略来游说鄯善王,突然城门打开,从中走出了一队人马,为首的正是鄯善王,队伍奏起了鄯善国独有的异邦乐曲,以最尊贵的欢迎礼来影响这三十六位远道而来的大汉特使。班超心中淡定,打定主意这一定是窦固击败北匈奴的消息传到了这里,不然鄯善王不会如此友善。

班超猜想的不错,鄯善王确实是得知了汉军击败北匈奴的消息,有心向汉朝示好,才亲自出城迎接,班超等36人受到了鄯善王丰盛的款待,之后被安置在驿馆休息。鄯善王如此的态度不禁让班超心里暗自高兴,心想这下游说鄯善国归附汉朝一起对抗匈奴的事就比较好谈了,可惜事情愿每一他预想的那么简单。

接下来的几天里,鄯善王经常躲着不见人,而且周围人对待班超他们的态度也变得有些冷淡。班超忽然意识到情况不妙,猜想一定是匈奴使者到了,才导致鄯善王的态度骤变。这一次班超又猜对了,他暗中派出去的手下来报,北匈奴的使者此时果然就在鄯善国内,而且跟鄯善王私下进行了多次密谈。听到消息后,班超坐不住了,当即决定,先下手为强。

当天,班超安排手下贿赂了一个鄯善国侍者,从他的口中套出了北匈奴使者极其人马所在的住处。接着,在当天夜里,班超等36人潜入匈奴人的住处,放了一把大火,将100多名匈奴使者全部杀死,并砍下了北匈奴使者的头颅。第二天一早,鄯善王一觉醒来,看到北匈奴使者的头颅当即傻眼了,本来还想游离与汉匈之间捞点好处,这下北匈奴使者死在了自己国内,偷鸡不成蚀把米,班超这下替他做出来选择,老奸巨猾的鄯善王这下可以死心塌地归附汉朝了,当然汉朝也没有亏待他,不仅承诺提供保护,还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班超这一举动做的漂亮,汉明帝听说班超火烧北匈奴使者,逼降鄯善王,当即下令将班超由假司马变成真司马。

打铁要趁热。班超首战告捷,汉明帝自然不会现在把他召回,让他继续执行任务,还吩咐窦固给班超加派人手。结果班超表示此行人员在精不在多,36个人挺好。于是带着人马又去了下一站——于阗国。

于阗国王虽然不像鄯善王一样老奸巨猾,但他却是个虔诚的信徒,啥事都听大巫师的。班超到了于阗国,正赶上大巫师蹦蹦跹哒地祭祀天神,看班超他们这36个人到来,竟然提出要拿他们的马匹祭祀天神。班超一看就知道这八成是收了北匈奴的贿赂,要给他们下马威。第二天,直接牵着马提着刀,把巫师给杀了。随后,班超提着大巫师的头颅去见于阗王,当即表示,信天神还不如信我大汉帝国。于阗王当时也被吓傻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狠人,大汉帝国果然名不虚传,当即也杀下了北匈奴来的使者以示诚意,就这样,班超完成了此行的“双杀”。

如此一来,天山南部的其他小国见鄯善和于阗都归附了汉朝,纷纷望风归顺。接着班超以天山南部为根据地,开始向天山北部进发,他先是带入斩杀了北匈奴扶植的龟兹王,解放了疏勒国,后又配合窦固等人率领的14000骑兵进驻了西域天山地区,由此,西汉末年因战乱而失控的西域地区渐渐得到了恢复,班超以区区36人之力,游说西域各国,切断北匈奴的生命线真可谓壮举,为日后东汉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创造了先决条件。

结论:智勇双全的班超,以区区36人,游说西域各国归附一起对抗北匈奴,为日后东汉重新设置西域都护,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史(秦汉)(三十:王景治黄河、出击匈奴、班超出西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