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市是神农炎帝故里,境内有大小炎帝庙神农庙达百余座,在羊头山下的庄里村有明万历年间立的炎帝陵。相传陵寝内有万年灯,朝庭每岁祭祀神农炎帝,都要往灯基座内填灯油,使油灯常年不灭。羊头山至高平县境有炎帝上庙,炎帝中庙,炎帝下庙,炎帝行宫,炎帝寝宫。山上遗存五谷畦,神农黑白二泉,北魏石窟群等文物。高平市祭祀为多的另一人物为关帝,也即关云长,关羽。几乎村村都有关帝庙,或与关云长是山西人有关。
过去村上的老百姓没文化,对于官方列入鬼神祭祀的庙宇,不知庙中为何方圣灵,统统尊称为老爷。每年岁尾年初或庙会日,要给老爷烧香供奉。就拿1978年发现的炎帝陵来说,历朝史志上早有记载,县北四十里,有炎帝陵焉。而羊头山下的庄里村的百姓,世代都知村上有皇坟,历朝历代祭祀,对皇老爷是什么人物却不知。炎帝陵的世代守陵人张根昌老人,辈辈守护皇陵,也不知皇陵里的老爷是什么人。直到某天团池乡的领导下庄里村指导工作,偶然发现嵌在屋子后墙的炎帝陵石碑。经省电视台和央视采访报道,才使高平市的炎帝故里大白于天下。
所以,文物古迹是古而有之,遗存乡间,只是未被官方发现和认证而己。

昭烈帝刘备庙
发现昭烈帝刘备庙,于我也属偶然。我家附近的凤和村,原名城北(高平方言叫城bo圪塔),已与市区接壤。我很早以前就经常到高中同学扬志红家所在的凤和村玩耍 ,搬至凤和附近的新居后,更是在节假日进村散步,游玩。村中古建如公家院,西阁等都看过。今晨进村休闲散步,在鲜肉铺买了点猪排,便想往村中随意转转。
欧式建筑风格的公家院
路过公家院。驻足这座建于清代的欧式建筑前,拱形大门,上面匾额有石雕的安宅是居四个大字,落款为公德明题。表明院子的主人是商贾大户公德明。门左右各有照壁,但上面的精美砖雕不存。 挂了高平市革命文物八路军344旅指挥部的铜牌。 两侧照壁上各有鱼鸟花虫的精美雕饰。 院内主屋及东西屋与乡间常见的清代民居无二。
公家院墙上的精美雕牡丹砖雕
走过长巷,见巷子顶头有一建筑,古色古香。三间正屋,两边各有两间小屋。歇山顶,长出檐,雕花窗, 窗台上有压窗石条,上面有飞龙腾海的石刻。 尢其是屋脊上有龙和兽的雕饰,也称脊上兽。屋脊的南北两头是龙头,中间是塔。我搞不清楚此是古庙,还是古民居。要说一般的庙宇和民居,官宅也鲜有用龙做装饰用。 再看外墙的砖似乎是新的,起码是修缮过的建筑。
昭烈庙南边几近塌毁的老屋
前边是地势低凹的空地,无院墙。我沿石梯下去,遍找碑石不见,因此搞不清是什么建筑。 我问附近的村人,这是什么庙?或者什么建筑?他们都表示不知道。待我扭头看见南边有一座几近塌损的老屋,原有的窗户用砖封了,窗上面有旧的压窗石条,老朽的木头门上有隔栅,确定老屋至少是明清以前的建筑,不然不会保存至今没拆掉。因而也判断我看到的是座古庙。
重建昭烈帝庙碑记
我见中间三间正殿的门没锁,便大着胆子推门而入。屋内挂满大红灯笼,无神龛和神像。四面墙都是古成砖。我在南墙上见到一块石碑,整体嵌入墙内,与墙面持平。我看碑文的内容,文首的标题让我震惊了,重修昭烈帝碑记!我再看落款,是康熙十五年壬子八月吉。赐进士出身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汉清李棠馥撰文。
从碑记首尾我得知这是大清康熙年间重修的昭烈帝的庙宇,至于庙的始创年代无从考证,大概很久远了,要不然也不至于重修。但我不能确定昭烈帝是中国哪朝哪代的帝王,也不知帝王的庙宇缘何要建于这个小村子。因写祭文不能直呼逝者名讳的古老风俗。碑文的作者大清兵部右侍郎李棠馥也是高平人,但他与这位昭烈帝又有何关系呢?我再仔细读祭文,探寻究竟。
文首说,赤帝之火炽四百年,天厌其炙。至献帝,曹丕篡逆汉社为墟。昭烈以中山靖王之裔,嘘炎刘余炉,而复燃之即位。
这段话的意思是,赤帝汉高祖刘邦的社火燃烧了四百年,苍天也压不住其烈炎。至汉献帝的时侯,曹丕篡逆谋位夺了汉室江山。昭烈帝原是汉中山靖王的后代,继承刘氏香火,而图谋汉室复兴大计。
刘备庙的雕花窗
碑文中间介绍了昭烈帝刘备的生平,从一个小县令做起,金戈铁马征战。说刘备性情宽仁大度,知人善任,天下豪杰聚集其旗下。其间投靠汉宗室,后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建立蜀国。后来关羽被东吴孙权设计害死,刘备不顾群臣力谏,誓为关羽复仇,结果兵败。刘备患大病,于病榻上给其子刘禅交代后世,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任用贤良,可将江山托付于丞相代管等等。!
压窗石上有牡丹石雕
读完碑文,我确定此庙是三国时期刘备的庙宇。大殿内挂满红灯笼,想是村中百姓代代来庙里祭祀。新装的大殿门上整齐排列数行铜钉,想是大庙按修旧复旧的原则修缮过,但大庙的主体结构没动。门楣上尚没挂刘备庙的匾额。
我不知村民百姓是否知道这是蜀国国君刘备的庙宇,但刘备庙在山西乃至北方地区确实罕见。我想这个昭烈帝刘备庙是不是新发现,结果我翻遍2004年出版的《高平金石志》,没有过记载。
故,我斗胆使用了《山西高平发现昭烈帝刘备庙》的文章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