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的旗帜”
本期上线课程为“用信仰激励人生 用鲜血染红党旗”。主讲人为王太和,王耀南少将之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当我们回顾历史,1934年,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红军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开始长征。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需要克服艰难险阻,一路坚持,无畏牺牲,最终获得长征的胜利,在人类战争史上创造了伟大奇迹。支撑他们走向胜利的信念是什么,他们在雄光漫道上不忘的初心又是什么?

红军战士渡过于都河
图片来自网络
本期“父辈的旗帜”系列公开课邀请了革命后代王太和老师为我们讲述其父王耀南少将在长征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经历,以及“红领巾”的由来,“地道战”作战方式的优势等内容。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邀我们共同缅怀那些并不是生而伟大,却做出伟大牺牲的英雄们。
王耀南少将
王耀南少将(1911—1984),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工兵史,因此同志们称他为工兵王,先后经历过安源大罢工,三湾改编,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组织、指挥了地雷战,地道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他被老帅们争来调去,屡立奇功。1955年9月,王耀南被授予工程兵少将军衔。1960年,他任解放军工程兵司令部副参谋长。1970年,王耀南担任工程兵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创始人之一,有“工兵王”“地雷王”“爆破王”等称号。曾连续八次获得全军通令嘉奖,先后获得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二等红星奖章和红旗奖章等。王耀南在历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始终以一个工兵指挥员的身份战斗在第一线。建国以后有多部影视作品反映长征期间的动人故事,例如电影《地雷战》,王耀南担任军事指导,《安源儿童团》也是以王耀南为原型创作。
课程内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作为互联网学习平台,国图公开课特别推出《父辈的旗帜》系列课程,邀请亲历长征的红军将士后代作为主讲嘉宾,围绕其父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献资料,讲述父辈们在长征过程中的感人故事,激励后人学习、继承和弘扬父辈的革命精神。
课程目录
第一讲 独脚将军的革命之路
第二讲 从少共国际师走出的模范政治委员
第三讲 红色簿记第一人
第四讲 独臂将军贺炳炎
第五讲 用信仰激励人生 用鲜血染红党旗
第六讲 长征先锋中的先锋
第七讲 军之良才
第八讲 不忘初心 行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