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记者来在宣威市板桥街道永安村看到,千亩马铃薯基地里一台台收获机正在紧张采收,一袋袋分装好的鲜薯密密麻麻堆满了地块,工人们有的忙着分捡鲜薯、有的正在装货……

  机械化收获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生产股股长邹连俄介绍:“宣威永安千亩早春马铃薯良繁基地通过国家统计局宣威调查队大田实收实测,最高单产5067公斤,平均亩产4473.6公斤,创历史新高。这个成绩是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种植,配套肥一体化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结果。”
宣威是云南省重要的旱粮生产基地县市,每年粮播面积260万亩左右,其中种植马铃薯在90万亩左右。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品种退化、土壤肥力减少、过量施用化肥等不利因素影响,马铃薯产量下降和品质退化。2020年,该市紧紧围绕“建设云南现代农业强市” 的目标定位,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以产业兴旺和打造绿色食品牌为重点,着力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在壮大新主体、搭建新平台、打造新品牌上花气力,精心构建农业发展体系、生产体系和营销体系,提速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人工分级
在马铃薯产业发展上,该市紧紧围绕获得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的机遇,引进马铃薯种植企业,推广品种新、新种植技术、新的营销模式。
宣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曲靖综合试验站站长展康介绍:“宣威市马铃薯单产创历史新高,这是采取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国家级区域性马铃薯良繁基地相结合,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专业化生产企业连片种植,推广应用“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新模式的结果,减少了化肥用量、减轻了面源污染,有效解决了马铃薯生产中冬春干旱缺水和精准施肥难题,实现农产品提质增效、企业增收、农民增收致富。” 
宣威市农业农村局生产股股长邹连俄介绍:“今年,宣威市永安千亩国家级区域性马铃薯良繁基地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有‘大叶V7’、‘大丰10号’、 ‘蒙薯6号’,采用覆膜覆土栽培、水肥一体化施肥,无人机为马铃薯植保‘保驾护航’。种植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营销,统一入股、统一赢利’,‘两分’即‘分户结算、分户受益’。一年种植早薯和秋薯两季,早薯种植提早节令在1月中下旬就种植,较传统种植时间提前40-50天,秋薯7月1日开始种植,11月收获,实现一年两季种植,增加了淡季产量,提高了产值。”
  装车
永安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周强介绍:“永安村有土壤、气候等资源优势,非常适宜马铃薯生长。为发展好马铃薯这一优势产业,经过考察,村里引进河北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硕高蔬菜种植有限公司,集中流转土地1000亩,成立“云龙专业合作社”,把群众流转的土地租给企业经营。今年种植的1000亩早马铃薯品质好、产量高。有了今年的种植经验,明年计划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5000亩。”
在收获马铃薯现场,硕高蔬菜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利平介绍:“基地的马铃薯生产从栽种到收获全程采取机械化操作,管理很规范,在基地打工的普通工人点工的每天100元,计件一天可拿到150元左右,装卸工每天可挣500-600元,多劳多得。企业化生产马铃薯一年种植两季,亩产量8吨左右,今年每吨的销售价格是1400-1500元,亩产值超过1万元。基地种植的马铃薯都是就地分级装袋,经销商直接来基地拉走,产品在国内销往成都、重庆、拉萨、长沙等全国30多个城市,国外销往越南、老挝、缅甸这3个国家。”
  销售
通过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引进公司,推广应用“良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新模式,宣威马铃薯产业发展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悉,永安村借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水电路等基地设施,引进现代农业企业发展高效农业、现代农业、观光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记者:沈良斌、通讯员:徐兴映、耿家帅
编辑:浦亚青
责编:符开红
监制:耿成榕
总监制:周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