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参谋食谱:作为仙桃资深吃货,讲不好沔阳三蒸故事,愧对肚皮

关于沔阳三蒸的三大误区探讨

参谋食谱:作为仙桃资深吃货,讲不好沔阳三蒸故事,愧对肚皮

陈锡椿,男,生于1943年,从业烹饪、教学共四十余载,国家特级厨师。主编有《湖北省技工学校烹饪专业统编教材》,参与编撰《沔阳三蒸》一书,在《中国烹饪》等刊发表论文若干。

参谋食谱:作为仙桃资深吃货,讲不好沔阳三蒸故事,愧对肚皮

(吃货配图,非专业么怪)

第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沔阳就是仙桃,沔阳三蒸就是仙桃三蒸。

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是历史观出了问题。

沔阳三蒸中的“沔阳”,指的是老沔阳,而不是现今这一亩三分地儿。官方公布的仙桃版图只有2500多平方公里,1986年“拆县建市”时的沔阳版图也是这么大,但是往前推,沔阳要大得多。我们应追溯历史的变迁,以广义的角度,宏观地诠释“沔阳”的内涵。

据《嘉靖沔阳志》记载,沔阳地域在隋大业年间“统县五:沔阳、监利、竟陵、甑山(汉川的古称)、汉阳”,谓之沔阳郡。沔阳郡的面积有多大,不得而知。

从元至正十五年(1278)改复州为沔阳府,到明天启元年(1621)沔阳州降为无领县的散州,有340多年,沔阳地域都包括今仙桃、洪湖和天门。

在成为散州或称沔阳县期间,沔阳地域也包括今仙桃、洪湖全部,天门、汉川、汉阳、嘉鱼等周边县市小部。这个基本框架一直延续到1951年6月沔洪分治。以至于洪湖的朋友也经常书写对沔阳三蒸的怀念,把沔阳三蒸的味道视为家乡的味道。

跟隋大业年间相似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沔阳一度成立行署,辖七县一市:汉川、汉阳、沔阳(含洪湖)、嘉鱼、蒲圻、监利、石首及新堤市。

总之,沔阳从来就不等于仙桃,沔阳三蒸里面的“沔阳”更不等于仙桃,我们不妨把它视为“江汉平原”的近义词。这就是说,沔阳三蒸虽然起源于沔阳,但具体是沔阳 的哪个村子、哪个镇子,却无法指明。

所以很早以前,我就讲过一个观点:沔阳三蒸是江汉平原蒸菜的总称。或者说,江汉平原有一个蒸菜体系,许许多多的蒸菜集结于体系之内。

参谋食谱:作为仙桃资深吃货,讲不好沔阳三蒸故事,愧对肚皮

第二个误区:经常有人问沔阳三蒸是哪三蒸。

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是理论上出了问题。

沔阳三蒸中的“三”,应是一个表示“很多”之意的形容词,而不是实数“三”。汉语中“事不过三”“三五成群”“三令五申”等处的“三”即是多;史书上则说,在我国先秦时期,“三”就是多的意思;佛教对“三千大千世界”的注释是,“三不是一个简单数字之三,是比喻数量极多,是动生之三,动生之三即演绎无穷之意”;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也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三”的诠释,佛教与道教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决不能将沔阳三蒸理解为三道蒸菜。事实上,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田里长的,统统被收入“三蒸”之中,有海纳百川之广,包罗万象之众。30多年前,我曾在给《沔阳县志》提供资料和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多次提出对沔阳三蒸中的“三”字应作如是解,可惜没有人重视。

仙桃人对沔阳三蒸的内涵探讨了许多年,曾决心将其确认为到底是哪三道蒸菜,弄来弄去以一头雾水告终。前些年有人提出,沔阳三蒸就是蒸鱼、蒸肉、蒸蔬菜,也难自圆其说。蒸鱼不能说是一道菜,蒸什么鱼,青鱼、鳝鱼、鲫鱼还是武昌鱼?还有,是鱼的什么部位,是全鱼、鱼中方还是鱼肚档?同样,蒸肉有许多肉,蔬菜则品种更多,都不能说是一道菜。后来又有人提出,沔阳三蒸就是蒸三类菜:肉禽类、水产类和果蔬类。虽然进了一步,还是不能让人满意。依此逻辑,菜名都以原料分类定名,一种食材即一道菜,那么全世界也就只有寥寥三五道菜了。这两种提法都深陷悖论的怪圈,一方面说无菜不蒸,另一方面又穷究是哪三个蒸菜,岂不自相矛盾!

一个人的声音总是太弱,始终得不到回应,直到1990年,才迎来一缕曙光。这年5月,省里编写的《中国名菜谱(湖北风味)》录入粉蒸鲭鱼、粉蒸肉、蒸白圆、珍珠圆子四道菜,均作了“是沔阳传统三蒸菜之一”的注释,间接地然而十分明确地阐明了“沔阳三蒸不仅仅是三道蒸菜”。这个客观的理解,为沔阳三蒸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拓宽了道路,也把硬要将“三”字作为量词者从牛角尖里解放出来。

我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沔阳三蒸可以直译为“沔阳多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菜不蒸”。

参谋食谱:作为仙桃资深吃货,讲不好沔阳三蒸故事,愧对肚皮

第三个误区:一说沔阳三蒸就上图,一上图就是混笼或者蒸三样。

混笼和蒸三样固然也是沔阳三蒸系列中的一种,但是作为宣传标志,就出了问题。

直接摆上蒸三样,即三个屉笼各装蒸肉、蒸鱼、蒸蔬菜,就跟高呼“沔阳三蒸是三道菜”无异。这也蠢得太直接了,我们还是说混笼。

把混笼跟沔阳三蒸混为一谈,是很容易犯的错误。所谓混笼,是将多种食材混搭,一并蒸至熟烂,连同蒸笼上席的粉蒸菜。旧时并无这种做法,近几十年才出现。

混笼横空出世后,被许多图简单的餐馆不加思索地盲目运用,将荤素食材集于一笼,也不管各种食材所需的火候大小、时间长短,胡子头发一把抓,统统蒸烂,只须卸笼、淋汁、端上桌,便万事大吉。这种菜用于充饥犹可,作为美食很难苟同,若说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罪过。

话说回来,将几种粉蒸菜集于一笼上席也无不可,只要组合得好、搭配得巧妙就没有什么不妥,尤其在冬季还有保温效果。我退休之前曾在湖北省安全厅接待处传授沔阳三蒸烹饪技艺,用的也是笼装上席的模式,但我不说它是“混笼”,而是想出“原笼”一词,定名为“原笼粉蒸四宝”。“混”是杂乱无章之意,而“原”则彰显了粉蒸菜原汁、原味、原形的特点和返璞归真的内涵。一字之别,判若霄壤。

我的“原笼粉蒸四宝”由四样食材构成,两荤两素。当时省安全厅的领导问我:“为什么是四宝,做成三宝、五宝、六宝不可以吗?”我说:“无所谓能不能,并无一定之规。我不做三宝,一是担心显得有点单调,二是为了避免误导客人,以为沔阳三蒸就是三样菜。不做五宝,是因为五个部分很难准确分配。至于六宝,把握不好会显杂乱,再者分量过大会盖住席上其他的菜。还是四样菜比较适中,品种、颜色、形状、喻意都好,如事事如意、四季平安等等。”

“原笼”也不能直接叫沔阳三蒸,但做得好,得到广泛的认可,成为代表菜之一也是可以的。代表即为表率,须潜心研究,精益求精,经得住市场的检验。

我的第三个观点是:混笼万万不能等同于沔阳三蒸。若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技艺如此践踏,我们这代厨人,日后有什么颜面去见厨祖,又拿什么去传承和发扬沔阳三蒸!

那么,用什么图片表示沔阳三蒸才好呢?依我看,蒸笼或甑似乎更合适。

参谋食谱:作为仙桃资深吃货,讲不好沔阳三蒸故事,愧对肚皮

除开三大误区,还有两个小的误区也提一提。

一是有人说沔阳三蒸的技法就是粉蒸,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应该是以粉蒸为主,包括滚糯米蒸、光头蒸、扣蒸、清炖蒸等等。《中国名菜谱(湖北风味)》介绍的沔阳三蒸中,粉蒸鲭鱼、粉蒸肉是粉蒸,蒸白圆是光头蒸,珍珠圆子则是滚糯米蒸。再如莲子,是清炖蒸。在沔阳民间酒席中,有一半是蒸菜,多以扣蒸为主,而扣蒸中又分粉扣、汤扣、酥扣、清扣。在餐馆应市的菜中,小溜子馆用的是粉蒸,大一点的餐馆酒店多用大蒸笼,采用多元扣蒸的方法。如粉蒸五花、汤扣肚片、清扣排骨、酥扣鳝鱼等等。说沔阳三蒸就是粉蒸,显然是不全面的。

二是有人说炮蒸是沔阳三蒸的传统技法,也不正确。炮蒸是新出现的一种技法,借鉴了外地的冲油技法。冲油的好处是激发了辛辣之味,但丧失了沔阳三蒸“原汁、原味、原形、清淡、低脂”的特点。当然,沔阳三蒸也需要在借鉴中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为了发展,适当地改善自身也是必要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