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长千年茂,根扎大地深。
千百年来
无数游人怀揣着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情结
来到古堰
曾让他们留恋的那方土地
虽无法亲眼目睹
但前人留下的参天古树
一直向我们讲述着那时的故事
天 师 银 杏
/ 树龄超1800岁 /
青城山天师洞天师银杏,树龄超1800岁,高达50余米,杏乳垂瘿,婆娑苍古。树干如巨伞撑开,覆盖住道观屋檐,枝丫如凤舞龙盘,纵横盘错。即使历经千年,仍然郁郁葱葱。
2004年更是荣膺“天府十大树王”榜首,成为成都树王。
清人李善济就曾写下《银杏歌》赞颂它:“天师洞前有银杏,罗列青城百八景。玲珑高出白云溪,苍翠横铺孤鹤顶。 我来树下久盘桓,四面荫浓夏亦寒。 石碣仙踪今已渺,班荆聊当古人看。 故国从来艳乔木,况甘隐沦绝尘俗。 状如虬怒远飞扬,势如蠖曲时起伏。 姿如凤舞干云霄,气如龙蟠栖岩谷。 盘根错节几经秋,欲考年轮空踯躅。”
天师银杏图源:每日都江堰
关于这棵古银杏,相传为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在修道时总被山下村庄传来的鸡鸣狗吠影响,不能入定,于是一番思索,从山脚下挖来一株银杏,亲手植下。
四季更迭,千年古树与古观风雨相守,早已成为青城山 “镇山之宝”。伴随他成长的道文化,也慢慢由成都平原,走向全国。这棵银杏也被世人敬为“天师洞白果大仙”。
相传,二三百年以前,青城山一位年高的道长久病不愈,日益消瘦。青城山上有一棵上千年历史的银杏树,所结白果大而结实。
天师洞的一位道士便多次取用该树所结的白果,同嫩母鸡烧汤,文火炖浓后,给道长食用,道长病情好转,不久便恢复了健康,精神焕发。从此,白果烧鸡便闻名整个四川地区,成为一款特色名菜。
珙 桐
/ 植物界“大熊猫“ /
珙桐花开最美处,满树白鸽翩翩飞。
每年春末夏初,珙桐 花开,美丽而洁白。如“白鸽”在枝头栖息,飘然若飞,惹人怜爱。所以 也被称为 “中国鸽子树"、“鸽子花树",寓意和平友好。
珙桐属落叶乔木,为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来的孑遗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人称植物世中的“大熊猫”。
芳菲四月,也是珙桐的花期,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内,也可找到它们的身影。
珙桐图源:每日都江堰
太 平 花
/ 辗转千年的奇花 /
太平花,又名丰瑞花,原产四川,尤以青城山为胜。暮春时节,万花纷谢,它却暗自芬芳。 花白如雪一朵紧挨着一朵,布满枝丫 ,散发出阵阵幽香。
文人墨客对它更是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欣赏与喜爱。关于青城山太平花的记载,最早是北宋宋祁在《益部方物略记》中记载:“瑞圣花,出青城山中。”
然而从清末开始,太平花却在青城山神秘消失了,以至于不少人寻寻觅觅终未有果。这其中就有被誉为“三百年来草书第一人”的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为寻找太平花,三次来到青城山,晚年还自号“太平老人”。
太平花为蜀中珍品名卉,作为贡品,移入皇家御苑中,先后被宋仁宗和清道光皇帝赐名。后经六次迁徙,于2017年5月从故宫迁都江堰。
戳这里☞:而后,著名学者蒙曼还以“一朵太平花,半部中国史”来评价太平花的迁徙。
张 松 银 杏
/ 86版《西游记》人参果树原型 /
在生机勃勃的堰功道,有一棵高大繁茂、树形优美的古银杏。春去秋来,总是吸“粉”无数。
相传此树为东汉末年蜀中名士张松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树龄。树高6.3米,树围最宽达5米,枝叶繁茂,树冠如盖。
再过一段时间,都江堰将迎来满城尽是“黄金叶”的季节,那时张松银杏又将美出新高度,记得和朋友一起来打卡这份千年浪漫哦~
这棵树原本种植在张松故里崇宁县的三圣寺,直到1957年才移植到都江堰景区离堆古园内。
相传有人见天上白鹤飞过,一箭射去白鹤折翅落地,坠入崇宁县三圣寺。
待到猎人进寺拾取猎物,却遍寻不见,只看见一棵银杏树,细审之,箭尚嵌树皮内,树身摇曳不止。猎人愕然,吓得跪拜祈祷,忏悔不已,惊悸而归。
后众人奔走相告,此树从此远近闻名,并传之能化仙鹤飞翔,有“白鹤仙”之称,被寺院视为镇寺之宝。
更令人称奇的是,张松银杏是雌雄同株。一半开花,一半结果。
还是86版《西游记》中,人参果树的原型。
此树也是都江堰景区离堆古园“桩头六宝”之一。其它五宝分别是:紫薇花瓶、紫薇屏风、紫薇佛掌、玉瓶迎宾、乌龙出岫。
紫 薇 花 瓶
/ 1300年仍在开花 /
紫薇花瓶用银薇制成,高约5米,树龄已有1300年,树干通过密植和盘扎,形如镂空花瓶。 更巧妙的是有一株银薇出于瓶口,好似插花。
紫薇树本身也很是有趣,其又名“痒痒树”,树干根部与顶部粗细差不多,有点“头重脚轻”所以容易摇晃。用手挠树干,上端的枝条就会抖动起来,像是怕痒一样。
夏日逾秋之时便会悄然绽放,到那时银薇远望似一个古色古香的镂雕花瓶置于几案,美不胜收。
紫薇花瓶也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引得大家纷纷合影留念。
紫 薇 佛 掌
/ 传说诸葛亮亲手栽种?/
紫薇树早在千余年前即以奇花异木遍栽于皇宫,此株紫薇犹如手掌一般,历经沧桑,阅尽万象。
传说诸葛亮擒孟获时得当地方士相助。后方士随孔明到灌县治堰,方士去世后,孔明亲自主持后事,葬于赵公山下,以“佛手印”封其棺,上植紫薇。
后来人们发现该树倒伏,形如佛手,移至公园栽植。如今静美挺立在清溪园内一侧,似在迎来送往每一位游人。
走近细观——树形奇特、枝干光洁,镂空的树干上,吐露着新枝,焕发着蓬勃生机。
紫 薇 屏 风
/ 二三百年培育而成 /
这是一面由数棵不同品种的紫薇编织而成、有生命的屏风。
千百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紫薇花是紫薇星的化身,紫薇星也称紫薇菩萨,是为民除害之神。
紫薇屏风,屏长4.2米,分别由紫薇、银薇、翠薇共同编织,中留门洞,经二三百年培育而成,独具匠心。
剩下的玉瓶迎宾、乌龙出岫属川派盆景 。 玉瓶迎宾,蟠扎材料是瓶兰,俗称金弹子。历经数十代园丁的辛勤蟠扎、精心呵护而成。
乌龙出岫,采用了川派盆景“滚龙抱柱”的造型手法精心制作而成,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
当然啦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内的古树
远不止于此
或有口口相传的故事
或有历史变迁的见证
【来源:青城山都江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