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王辅臣部下杀向经略大营,射杀莫洛,康熙皇帝匆忙布置,以防燎原

作者:于左

说一说康熙十三年的宁羌兵变。

对于陕西提督王辅臣来说,顺治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康熙皇帝对他有封疆之任,实在没有反清的动力,所以他在拒绝吴三桂的诱惑时,没有丝毫的犹豫。

当吴三桂在西南、中南与清军乱战时,当吴之茂在四川、孙延龄在广西、杨来嘉在襄阳反叛时,当耿精忠在福建反叛时,王辅臣一直老老实实呆在平凉,等候康熙皇帝的调遣。

康熙皇帝曾经打算派王辅臣率军前往荆州防御吴三桂,后来陕西经略莫洛决定,带王辅臣入川,增援那里的清军,结果走到宁羌州时,发生了兵变。

王辅臣部下杀向经略大营,射杀莫洛,康熙皇帝匆忙布置,以防燎原

宁羌州就是现在陕西的宁强县,位于川陕之间。关于宁羌州兵变的细节,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在第一份报告中说:十二月初四日,“提督王辅臣兵叛于宁羌州,劫经略营。经略标下官兵或败走,或从逆。经略莫洛不知下落。”

报告只确定了两点:第一,十二月初四日宁羌发生兵乱。第二,兵乱主体是王辅臣的部下。不确定的几点,一是莫洛生死不明,二是王辅臣在兵乱中的角色。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他最关心的是第二点,即王辅臣的态度,同时更担心兵乱在西北引发连锁反应,引发效仿:“人心震动,丑类乘机窃发,亦未可定。”

西北不容有失,否则,清廷的核心会受到重大危险,无法集中全力向西南、东南进军。如果吴三桂的反叛势头迟迟得不到扼阻,类似宁羌的事件将层出不穷,所以康熙皇帝对前线将士的表现很不满,提出要御驾亲征,被大臣们劝阻。

王辅臣部下杀向经略大营,射杀莫洛,康熙皇帝匆忙布置,以防燎原

康熙皇帝冷静下来,做出以下布置:

第一,反复要求确定王辅臣是不是真的反叛,是不是受人胁迫,特别指示陕西总督哈占,要求善待王辅臣的妻儿,不要加害,给大家留一条后路。

第二,西安是陕西的核心,立刻向西安增兵,以防备王辅臣杀回平凉之后威胁西安。

第三,定西大将军董额的军队退守汉中。

第四,川中广元、保宁等处清军的处境非常危险,立刻从北京发兵前往西安,准备接应川中清军。

第五,派户部给事中苏拜火速赶往西安,前去招扶王辅臣和部将,告诉他们,皇帝明白他们叛乱,是因为“蜀道险远、粮饷不继,以致畏死情迫,顿生变乱”。又说:“谁肯甘心从逆、自造衅殃?其不得已之情,朝廷具已洞悉”,只要能够归顺,大家官职如故。想要回家务农的,完全可以。

王辅臣部下杀向经略大营,射杀莫洛,康熙皇帝匆忙布置,以防燎原

不久,莫洛帐前的中军官吴石珊从栈道逃回,带回来宁羌兵乱的更多真相。据他讲,莫洛率军经过宁羌,莫洛在南教场扎营。十二月初四日,王辅臣部下的将士突然来袭,莫洛的手下绝大部分是绿营汉军,只有少数满兵,枪箭齐发,打退叛军。随后王辅臣亲自率军杀来,莫洛中枪而死,满军死的死,逃的逃。随后,王辅臣率军奔往汉中追击董额,但部下许多兵将在沔县逃散,于是王辅臣转到略阳。

显然,王辅臣是想回平凉,那里有他和将士们的家眷,还有一部分留守的将士,坛坛罐罐,都舍不得放弃。

至此,康熙皇帝已经可以为王辅臣定性,但他还要尽量争取和安抚。前面我们说过,康熙皇帝任命王辅臣的养子王继贞为大理寺少卿,此时还留在北京。康熙皇帝把王继贞找来,了解到王辅臣与莫洛之间一直关系不好,他让王继贞带着自己的一份谕旨去见王辅臣。

王辅臣部下杀向经略大营,射杀莫洛,康熙皇帝匆忙布置,以防燎原

康熙皇帝回顾了先帝和自己对王辅臣的器重和期待,“朕之于尔,谊则君臣,情同父子”,他相信王辅臣不会背叛自己,宁羌发生兵变,莫洛有很大责任,自己也有责任。他知道王辅臣是迫不得已,而且至今还在犹豫。

康熙皇帝期望王辅臣不忘君恩,翻然悔悟,率军返回平凉。他发誓,已往之事决不追究,事后也决不追论,自己也决不食言。

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他最担心王辅臣这只猛虎在陕西四处袭扰,搅动各地起来效仿,形成燎原之势。或者杀入四川,夹击川中清军。所以他尽力安抚,期望这只猛虎返回巢穴,安静地呆在那里。

于左 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