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说孩子越大越难管?6岁前做到这四点,爸妈越来越省心“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言语温柔是落实规矩的方式把“不可以”换成“可以这样......“榜样的力量 才是最好的教育

关于儿童教育,自古就有很多的说法,例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无规则不成方圆”等,这些老一辈的经验都在告诉我们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 6岁前是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重要时段,教会孩子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对他们独立人格的形成和未来发展很重要。

谁说孩子越大越难管?6岁前做到这四点,爸妈越来越省心“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言语温柔是落实规矩的方式把“不可以”换成“可以这样......“榜样的力量 才是最好的教育

道理都懂,为什么你给孩子立的规矩就是不管用?

“很多立规矩不管用的家庭,大多是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

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李玫瑾曾坦言。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掌握这3个关键点: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1">“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h1>

● 首先,遵行“内外一致”。

给孩子立规矩,应该是始于家里,在外面要遵守的规矩,回到家里也同样要遵守。只有坚持内外一致,孩子才能接受和遵守这些规则。

● 其次,执行“全家一致”。

比如说你给孩子定下了“每周只能吃一块巧克力”的规矩,家长们就得一同遵守,前后态度要一致,不要朝令夕改。

● 最后,坚持“态度一致”。

不论孩子怎么说、怎么哭闹,都要坚定表达一个态度“我们已经说好了哦,不能做哦”。

谁说孩子越大越难管?6岁前做到这四点,爸妈越来越省心“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言语温柔是落实规矩的方式把“不可以”换成“可以这样......“榜样的力量 才是最好的教育

让他明白,不合理的需求是不会被满足的,这样在整个过程中,他才会逐渐认识到怎样的要求才是被允许的,孩子才会懂得守规矩和减少不合理要求的提出。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2">言语温柔是落实规矩的方式</h1>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避免言语激烈,当孩子犯错后,我们大可以平静温柔地告诉孩子:“孩子,这件事你做错了,你为什么不思考一下犯错的原因呢?”

谁说孩子越大越难管?6岁前做到这四点,爸妈越来越省心“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言语温柔是落实规矩的方式把“不可以”换成“可以这样......“榜样的力量 才是最好的教育

如果孩子动摇了或者开始思考错误了,你可以夸他:“宝贝你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妈妈真的太开心了。”然后可以用其他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育孩子,不要去指责孩子犯错这件事,更不要用激烈的言语去批评和刺激孩子,只有言语温柔才是落实规矩的最好方式。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3">把“不可以”换成“可以这样......“</h1>

有的家长喜欢用“不行”“不可以”“不能”等类似的字眼来给孩子立规矩,从而让孩子乖乖听话,其实这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

这种负面的否定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脾气倔强或自尊心高的孩子还会产生叛逆和反抗,导致你越管他越皮。

谁说孩子越大越难管?6岁前做到这四点,爸妈越来越省心“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言语温柔是落实规矩的方式把“不可以”换成“可以这样......“榜样的力量 才是最好的教育

与其用“消极”的管教来试图让孩子体验家长的权威,不如试试“积极”的管教激发孩子主观能动性,比如说当孩子不遵守规矩时,家长可以把“不可以”换成“可以这样......“,换一种说话方式,会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

我们为什么给孩子立规矩?不是为了限制、束缚他,而是为了给他们“有界限”内的最大自由,为了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更好地为自己的生活服务。

<h1 class="pgc-h-decimal" data-index="04">榜样的力量 才是最好的教育</h1>

但我们要明白的是,孩子在环境中成长,最早具有支配因素的就是父母。

儿童心理学研究认为,与他们多相处、多说话、多游戏,是孩子成长最关键期(0-3岁)父母最好的策略。

谁说孩子越大越难管?6岁前做到这四点,爸妈越来越省心“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言语温柔是落实规矩的方式把“不可以”换成“可以这样......“榜样的力量 才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他们说什么、做什么更重要如果父母做事有规则、乐观、勤奋,子女耳濡目染,相信也差不到那里去。榜样的力量,是最好的教育。

“高层次”的父母只会一种管教方式,他们一直做好自己,做榜样教育;而“低级”的父母才会频繁管教,还教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