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食品达到更好的色泽、口感、性状,难免会使用一些添加剂,常见的有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增味剂、香精等。
着色剂也称为色素,一般分为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常见的天然色素有辣椒红、姜黄素、胭脂虫红、红曲红等。
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天然色素大约40多种,在提纯天然色素过程中可能掺杂其他成分,或发生变化产生有害成分,所以,天然色素也要进行安全性的评价才可以应用到食品中,且也都有限量标准,安全性会比合成色素更有保障。

合成色素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从煤焦油中制取,或以苯甲苯、萘等芳香烃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的有机色素。合成色素性质稳定,着色力强,可以任意调色,成本也相对低廉,使用方便,所以被广泛使用。
常见的有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亮蓝、靛蓝、诱惑红等这些带颜色的,很容易辨别。合成色素的潜在危害是可能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在生产过程中还可能被砷、铅或其它有害化合物污染。有国外研究表明:人工色素会增加儿童多动症的可能。对于3岁内的婴幼儿,当然还是尽量选择加工少、少加化学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为好。
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有食品原料,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还有一些属于食品添加剂,有糖醇类的天然甜味剂,还有常见的人工合成的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钠等。
防腐剂是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品。在配料表中常见的有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目前在我国可以使用的有30多种防腐剂,多是人工合成的,我国严格规定了防腐剂在适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以在达到防腐目的的同时,保证安全。对于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的婴幼儿或对苯甲酸敏感的人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例如哮喘或者寻麻疹,严重的还会代谢性酸中毒和抽搐。
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国家标准是基于体重60kg的成年人而设定的,并没有针对儿童食品添加剂的限量标准,如果儿童食用含有过量添加剂的产品,对他们的健康影响要比成人大,因为儿童的解毒功能、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健全。
食品添加剂不会带来任何营养价值,在配料表中的种类越少越好。如长期大量食用,可能降低儿童的免疫力,影响生长发育,损害健康。目前,12岁以下儿童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正在向婴幼儿辅食标准看齐,不允许使用防腐剂、人工色素、甜味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