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天一点小智慧(11):避嫌

一个人在日常生活、职业生涯和为人处事上,可能会碰到一些关节点,在这些关节点上,需要正确把握进退出处,谓之“避嫌”。简单说,在某些场合、时点,一个人需要以退为进。若把握不好,容易为人所误进而所制,毁其声名事业。这种例子古往今来都有,而民间以“寡妇门前是非多”一语,对“避嫌”解释拿捏得最准确最到位。

北宋时候有一对为官的朋友,两人十分要好。一个叫做唐肃,官至龙图阁待制,人称唐待制肃,他是进士出身,曾做过秦州的司理,在判案决狱上以上破案神速、公正判决卓著有声。一个叫做丁谓,封晋国公,人称丁晋公。

唐肃和丁谓在私下里不仅是好朋友,而且两府也正好相对,平时你来我往的,好不热闹。但他们在为人为官上,都是清臣,就是尽心尽力为朝廷办事而不徇私结派的正派官员。后来,皇帝提抜丁晋公为身边的辅臣,丁谓的官升得更高了。老话讲:“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事对唐肃有利呀,而唐肃知道后就把家搬到了城北的一个僻静住所,离开了丁谓。有人奇怪,就问唐肃,贵府怎么搬到别处了?你和丁大人素来为友,现在他到了皇帝身边办事,朝里有人好作官呢,你前途无量啊!

唐肃对那人说:“这就是我要搬走的原因。我二人素来为友,私交密切。现在丁大人升到皇帝身边,外人对我和丁大人的关系就会重新定义了。我过到丁大人那里,别人就会以为我在恭喜他、谄媚他,象平常一样往来,我会落一个攀附投靠晋公的名声;如果不象平常那样走动,别人又会猜疑我和晋公的关系,所以我只好搬开避嫌了。”

晋公听到后,更加敬重唐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