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状元进士炼成记之张家父子不简单

大唐大历七年(772年)壬子科状元,乃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氏张式。还有一种说法称,张式应为本科上都榜首。不管怎么说,张式拿了个第一,是无可置疑的事情。

张式担任过河南府少尹、河南府尹、水陆转运使等职务,按说职务不算低。但不知为何,史料关于张式为官经历和事迹的记载甚少。在这方面,笔者不好胡编乱造。所以,关于张式没有太多的话好说。

在张式身上,倒是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眼球的看点,那就是大唐他们家人的科举考试成绩超好。张式的三个儿子张元夫、张杰夫、张征夫,后来都考中了进士。张式的弟弟张正甫,十四年之后也像哥哥一样,勇夺状元桂冠。张家两代人出了五个进士,其中还有两个状元得主,真是让人无比羡慕。这说明,他们老张家有着良好的家学传统。尤其是张式,堪称教弟教子都有方。

因为张式难以独立成篇,不妨拿他两个比较有意思的同榜进士同学充充篇幅。

一个名叫畅当,乃河东(今山西永济市)人氏。在少年时代,畅当不仅学习十分自觉刻苦,还忙中偷闲习武健身,练得弓马娴熟,是个文武全才。艺多不压人,畅当的经历说明,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并不矛盾。在学习的同时,抽出些时间强身健体,未必就会影响考试成绩。

进士及第之后,畅当先是做了校书郎这样的低级文官。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发动叛乱后,畅当由于有一身不错的武艺,曾被征召入伍,随军前往平叛前线作战。至于在战斗中表现如何,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记载,不好乱说。从李希烈叛乱被平定后畅当得以升职的情况分析,他的临阵表现应当不错。

畅当在当时是个知名度比较高的诗人,与韦应物、卢纶、李端、司空曙等人多有往来,互有唱酬之作。有意思的是,畅当有首五绝名作,题为《登鹳雀楼》。各位没有看错,畅当的这首诗,确实跟王之涣的那首千古名作同名。在当时,还有人认为,这两首《登鹳雀楼》很有的一拼。好诗共欣赏,在此转录畅当《登鹳雀楼》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朗朗上口,连小孩子都会背。而畅当的同名五绝,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太多了。这两首《登鹳雀楼》,应当说是各有千秋。王诗以言志抒怀见长,畅诗以写景状物称妙。

畅当生卒年不详,官终果州(今四川南充市)刺史。

另一个名叫胡珦,乃贝州宗城(今河北威县)人氏。胡珦年少时,家境十分贫寒。志向远大的胡珦,矢志求学,异常刻苦。但是他的科举之路并不是很顺畅,进士及第之时已经三十有二。

在本科考试中,胡珦的成绩比较优异,名次很靠前。获得进士身份后,胡珦又在吏部铨选官员的考试中名列前茅,从而被顺利封官。胡珦是个很有个性的人,为官清廉刚正,从不肯阿谀逢迎权贵。因为这样的性格,致使他在官场上长期被打压排挤,在县尉、参军这样低微的官职上一干就是多年,迟迟得不到提拔重用。

胡珦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长期被边缘化,进入不了组织的视野,但他却没有心灰意冷、牢骚满腹,更没有一气之下撂挑子不干。在自己的岗位上,胡珦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地工作着,表现出了极大的定力与责任心。因为胡珦“劳绩”过人,上司终于良心发现,把他提拔为正县级干部(奉先县令)。此时,距他进士及第,已经过去了二十三年之久。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像胡珦这种耐得住寂寞、不计个人升迁得失的品格,极为难得,值得好好学习。据笔者观察,如今有不少官员,升官第一年很有新鲜感,第二年也还有些劲头,第三年就琢磨着该再进一步了。如果五六年、七八年得不到提拔,早就一肚子牢骚、满嘴里怪话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光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是好士兵。一个一门心思想升迁的官员,绝对不会是一个好官,不管他嘴里的话语如何冠冕堂皇。

后来,胡珦又担任过礼部郎中、坊州(治所在今陕西黄陵县一带)刺史、舒州(今安徽安庆市)刺史、凤翔府(辖区为今陕西宝鸡市一带)少尹、大理少卿等职务。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凤翔府于唐肃宗年间设置,号称“西京”,与京兆、河南、太原、成都并称“五京”,其规格地位要高于其它的州郡。

心宽者天地自宽。胡珦比较高寿,活到将近八十岁。值得一提的是,胡珦是著名诗人张籍的岳父。由于胡珦品德高尚,时人对他十分敬重。胡珦去世后,大文学家韩愈专门为他撰写了墓志铭,给予了他很高的评价。

作者简介:王离京,笔名谷荻,男,山东寿光人,1958年生于北京,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做过知青、工人、教师、机关干部,曾任山东警察学院副院长,二级警监。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协会员,发表出版作品累计三百余万字,多次获奖并入选多种选本。相关作品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等著名高校图书馆馆藏书目,两度入选山东省中小学生寒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前十位重点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