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氏太极拳图说》——五大缠丝论述

在陈鑫所著的《陈氏太极拳图说》一书中,关于缠丝的论述主要有五大部分,现仅将其原典之图文PO出,并将文字部分加入标点符号,以便武友阅读。

《陈氏太极拳图说》——五大缠丝论述

一、太极拳仿河图作缠丝圆劲图

河图实为缠丝精之祖,单开如一字,两头合注,周围撑开,则为太极圆图。错之则为缠丝图,双之则为褊图,再双之四角撑开,则为方图。至三角、五角、六角、七角、八角、九角,皆方图也,皆由一生二而推之也。即尧典所载日月运行,错综之缠次圆图,莫非由一字所生也。兹不俱论此图专主缠丝劲说,因拳中股肱宜用,故推及之。

太极拳外形方图(此图虽未言及缠丝,但缠丝之概念,实寓于其中,故一并介绍。)太极拳仿洛书作行体方正图洛书实为方形之祖,太极拳仿洛书作行体方正图,犹智欲圆行欲方之意。太极拳实系外方而内圆,上圆而下方、方者其形,圆者其神也,耍拳者不可不知。打拳虽有时倚斜,然斜之中,自寓有方正之意。此八角方形也,一摸其棱即成太极圆图矣。方由圆生,圆因方成,此方圆相通之理,要皆本一字所生。

《陈氏太极拳图说》——五大缠丝论述

二、太极拳缠丝精图【注意他所用的名词为缠丝「精」而非缠丝「劲」】

吾读诸子太极圆图而悟,打太极拳须明缠丝精。缠丝者,运中气之法门也,不明此,即不明拳。

第一白路与黑路以象无极中自存太极之阴阳也。第二白路黑路以象太极生两仪。两仪,阴阳也,即天地也。第三白路黑路以象人,人秉阴阳五行之气以生者也。第四白路即孟子所谓浩然之气,黑路即人之血气,配以道义,即为正气,即是浩然之气。第五白路,即道心,所以宰乎气者也。气非理,无以行此性中之理也。黑路即人心,圣贤所谓私心也。中间白点即克念,黑点即罔念也。惟圣人但存克念,去其罔念。罔念,即告子所谓食色性也,人皆有之。人能去此一念之私,使之永不发动,则纯乎天矣。纯乎天,则打拳皆随天机动宕,莫非自然而然,活泼泼地太极原象,皆从吾身流露。

外三大圈,推阴阳所自始。内三圈,言阴阳有所宰。内三圈皆在第三圈人所秉受之中,本不必再图,恐打拳不知理以宰气之故尔,非另外别有一图也。姑图之,令人易晓要之。内三圈,皆在第三圈之中,第三圈皆在第二圈之中,第二圈皆在第一圈之中。此图专言卫生之本,还气妙诀,能善运气,始能卫其生命。能卫生命则复,性有所资养,气有所赖矣。此太极拳,是有益于身心性命之学,圣贤言修身在复性,此言卫生运气以为修身复性之本。未知是否,姑为图说,以留笑柄。

《陈氏太极拳图说》——五大缠丝论述

三、人身缠丝图

人身缠丝正面图浑身俱是缠劲,大约里缠外缠皆是随动而发。有左手前,右手后;右手前,左手后,而以一顺合者;亦有左里合,右背合者;亦有用反背劲而往背面合者。各因其势之如何,而以自然者运之。

足大指待手气走足后,乃与手一齐合住,此时方可踏实。其劲皆发于心内,入于骨缝,外达于肌肤。是一股非有几股劲,即气之发于心者,得其中正,则为中气,养之即为浩然之气。

人身缠丝背面图背面头顶为顶劲,大椎为分路,分路下为膂,正中骨为脊,两肾为腰。足之虚实因乎手,手虚足亦虚,手实足亦实。

《陈氏太极拳图说》——五大缠丝论述

四、太极拳缠丝精论

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世人不知,皆目为软手,是一外面视之,皆迹象也。若以神韵论之,交手之际,刚柔并用,适得其中,非久于其道者,不能澈其底蕴。两肩亸下,两肘沉下,秀若处女见人,肆若猛虎下山。手即权衡称物而知其轻重。打拳之道,吾心中自有权衡,因他之进退缓急,而以吾素练之精神临之,是无形之权衡也。以无形之权衡,权有形之迹象,宜轻宜重,而以两手斟酌,适得其当,斯为妙手。

五、太极拳缠丝法诗

七言古

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

其二

阴阳无始又无终,来往屈伸寓化工。此中消息真参透,圆转随意运鸿蒙。

其三

一阵清来一阵迷,连环阖辟赖撕提。理经三昧方才亮,灵境一片是破璃。

五言

古理境原无尽,端由结蚁诚。三年不窥园,壹志并神凝。自当从良师,又宜访高朋。处处循规矩,一线启灵明。一层深一层,层层意无穷。一开连一合,开合递相承。有时引入胜,工欲罢不能。时习加黾勉,日上自蒸蒸。一旦无障碍,恍然悟太空。

另外在《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合着)与《炮捶-陈式太极拳第二路》(顾留馨着)中,还收录了陈鑫的〈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一并录之于下供武友们参考。

太极拳发蒙缠丝劲论

太极拳,缠法也。缠法如螺丝形运于肌肤之上,平时运动恒用此劲,故与人交手,自然此劲行乎肌肤之上,而不自知,非久于其道不能也。其法有: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大缠,小缠。而要莫非以中气行乎其间,即引即进,皆阴阳互为其根之理也。或以为软手;手软何能接物应事?若但以迹象视之,似乎不失于硬,故以为软手。其周身规矩:顶劲上领,裆劲下去(要撑圆,要合住):两肩松下,两肘沈下,两手合住,胸向前合;目勿旁视,以手在前者为的;顶不可倒塌,胸中沈心静气;两膝合住劲,腰劲下去;两足常用钩劲,须前后合住劲,外面之形,秀若处女,不可带张狂气,一片幽闲之神,尽是大雅风规。至于手中,其权衡皆本于心,物来顺应,自然合进退、缓急、轻重之宜。此太极之阴阳相停,无少偏倚,而为开合之妙用也。其为道岂浅鲜哉!

陈鑫,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清末岁贡生,近代中国武术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祖父陈有恒,祖叔陈有本,俱以家传太极拳著名。陈有本创造陈氏新架,陈有恒中年不幸溺亡于洞庭湖,陈鑫父仲甡、叔陈季甡遂改从叔父有本学拳。

其所作的《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一部全面介绍陈氏太极拳历史、理论、技术以及相关知识的专著。全书有着图说详明、技理交融、以诀示要、适用面广等特色。全面总结了陈氏数代积累的太极拳传承实录和实践心得,是陈鑫一生心血的结晶。不论从陈氏太极拳在整个太极拳发展中的作用,陈鑫的武术阅历、写作目的与功苦,还是从该书展示出的拳理、拳技和揭示出的陈氏不传之秘去推敲,这部书都称得上是一部值得泛读、精读、研读,乃至值得必读和收藏的拳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