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26岁才入党,却多次成为毛主席上级,妻子是金维映,儿子副国级010203

作者:包衣护军说历史

那些在动荡年代里、前仆后继的英雄战士,多数没有留下姓名,或者他们的事迹鲜为人知,名字也不算很响亮,但他们面对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同样舍弃了个人利益,拼尽全力地奉献自己的力量,拥有高尚无私的胸怀。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01</h1>

李维汉是这支爱国队伍中的一员,一生为祖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四度担任过毛主席上级,曾迎娶邓小平同志的前妻,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儿子官至副国级,当真“虎父无犬子”。

李维汉生于1896年6月2日,别名罗迈,是湖南省长沙县蒪阳乡人(今高桥乡)。原本他祖父去世以前,他家中有100多亩田,家境很不错,属于当地的大户人家。

他26岁才入党,却多次成为毛主席上级,妻子是金维映,儿子副国级010203

不过,后来他家因做生意亏本,只能卖掉大部分田地和房屋,一家人的生活越发贫寒。他出生时,家中的生活条件已经一落千丈,唯有父亲微薄的教师薪水,艰难维持生计。

好在他父亲是一位老师,他从小生活得虽苦,7岁后却能跟着父亲学习。他学习很认真,经过一番努力,在1910年,考进了清泰乡作民学校,和任弼时等人是校友。

可惜,他在这所学校读书没多久,就因家庭经济不支持,没能完成学业。1912年,他考进了长沙湘军工厂艺徒学校,半工半读,但没过多久,又因种种原因,没能毕业。

他26岁才入党,却多次成为毛主席上级,妻子是金维映,儿子副国级010203

尽管求学之路艰难,李维汉却对知识十分渴望,就算吃不上饭,也去学校听课,跟在父亲身边如饥似渴地学习,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积累下了丰富的知识,于1916年,考进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第二部。第二年,他顺利毕业,并留校任职。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4">02</h1>

1916年,在一师学习的毛主席,经常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有为青年聚在一起,探讨救国方法,而李维汉也在这支爱国队伍当中。

1918年4月14日,在毛主席和蔡和森的提议下,他们举行了新民学会的成立会议,李维汉和李富春等人,被安排在保定育德中学,为留学法国努力积累文化知识。

他26岁才入党,却多次成为毛主席上级,妻子是金维映,儿子副国级010203

五四运动爆发后,李维汉通过借钱、及老师朱炎等人的资助,如愿赴法深造。在法国,他学习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先进思想,学成回国后,他投身于革命事业,并在1922年,26岁的李维汉加入中国共产党。

不久后,李维汉接替了毛主席原本的职务,成为了湘区委员会书记,负责宣扬革命新思想,组建活动,培养优秀革命骨干。

不仅如此,他还以突出的贡献,出众的能力,获得了上级的认可,一路晋升得很快,一度超过毛主席。

1925年,他被推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在岗期间,积极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为党和祖国努力奋斗。当时,因毛主席在湖南养病,没有担任任何职位。

他26岁才入党,却多次成为毛主席上级,妻子是金维映,儿子副国级010203

1927年5月,李维汉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长。这时候,毛主席刚病愈不久,只是一个候补中央委员,职位不如他高。

同一年7月12日,李维汉成为临时五个主要常设委员会之一,是那时候中央权力最大的五个人之一。到了8月,他当选为临时中央局的三名成员之一,而毛主席是临时政治局的临时委员。

在1937年8月-1938年5月,他在一年之内,为国家培养了大约3000名优秀学子。即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也全力为党各个部门输入新血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8">03</h1>

在感情方面,李维汉曾和邓小平的前妻金维映,在长征期间结识。他们都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在情投意合中,结成了夫妻。

他26岁才入党,却多次成为毛主席上级,妻子是金维映,儿子副国级010203

1936年,他们的儿子出生,取名李铁映,夫妻俩因这个孩子的到来,情感变得更坚固了。可惜,在李铁映不满2岁时,金维映不幸牺牲。

李铁映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秉承了父母的爱国胸怀,为人朴实低调,在外面从不炫耀自己的身份,一直记得父亲对他说过的一句话:“革命者需以身作则”。

带着这个信念,他在1955年成为了一名党员,并前往捷克斯洛伐克的卡理士大学深造,毕业后担任高级工程师。1961年,他带着一身本领回到祖国,为祖国建设事业积极做贡献,加入人民解放军。

他26岁才入党,却多次成为毛主席上级,妻子是金维映,儿子副国级010203

2003年,李铁映当选为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官至副国级。此后,他一直在相应岗位上,以踏实肯干的良好作风,从实际出发,任劳任怨地解决各项难题,总是将手中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