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谢涛的晋剧传奇(二)

作者:太原广播电视台
谢涛的晋剧传奇(二)

【改角风波】

当时,太原市实验晋剧团名角云集,郭彩萍、武忠、李月仙等正当精壮之年,演出频繁,剧目众多,为谢涛这批小演员提供了很好的进修机会。为扩大演出,团里分成两个演出队,郭彩萍带一队,李月仙带一队。谢涛分在李月仙队。李月仙是女扮男的生角名家,深深迷住了16岁的谢涛。

谢涛说:我每天看她演出,像是着了魔,她在台上演,我就在幕条后看,下来就模仿。她演《三关点帅》的杨六郎,怎么唱,怎么做,我就怎么学着来。心里就说,我就要演这个,我就要演这个!

谢涛还说:我那时开始变声了,原本声音就不是那种细细的、甜甜的、嗲嗲的青衣嗓子,现在声音更粗了,而且体态结实,一点不苗条,不就是天生唱生的?我跟谁也没商量,下决心要旦角改生角了。

好,你不是不跟谁商量吗?谢妈妈可就打上门来。

那时候,谢妈妈也跟在李月仙队,女儿的异动让她再也坐不住了。她大声质问女儿:你每天不好好演自己的戏,在台上颠来倒去干嘛呢?

谢涛说:我在琢磨李阿姨的杨六郎。

谢妈妈训道:你一个旦角,瞎琢磨啥呀,杨六郎跟你有什么关系!

谢涛知道这一关非闯不行,就直直地说:妈,我要唱须生!

谢妈妈大惊失色:你说什么?你瞎胡闹!你,你知道这旦改生……你要气死我呀!

女儿的再次反叛,让谢妈妈二次受伤,又气愤又无奈。她死缠硬磨给女儿讲道理,说隔行如隔山,搞得男不男女不女,就改不回来了,就废了;妈妈也曾想改过,别人也有改过的,没见几个能成功;孩子,好好安心唱旦吧,都说你有前途的……

可是,女儿雷打不动,该“瞎琢磨”还“瞎琢磨”,该学杨六郎还学杨六郎,铁心要旦改生,唱须生,没商量!

谢妈妈不懂得,于女儿谢涛来说,这是天赋在召唤,个性在驱使,不达目的不会罢休!

谢妈妈仍不死心,她带女儿去见李月仙老师。谢妈妈说:李老师要说不行,你就死了那条心。

谢涛心想,你肯定和李老师串通好了。

正在打毛衣的李老师看着谢涛笑了笑,细声细气地说:你妈说的对,不要改须生,你唱青衣唱得挺好的,不要改了。

妈妈得胜还朝,心想你崇拜的李老师都这么说,你还要怎么的。她还是低估了女儿的“拗劲”。

谢涛后来说:我那会儿也不知道哪来那股拗劲,不管你们谁说,我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不当回事,该干啥还干啥,就是要唱须生。

半年后的一天,李月仙老师忽然把谢涛叫在一间大教室里,问道:你还每天看我演戏吗?

谢涛说是。

李老师说:《三关点帅》都记下了?

谢涛说:都背会了。

李老师说:那杨六郎的唱段,你马上给我来两句。

谢涛张口就来,一句杨六郎初见穆桂英的词:“眼前落下金彩凤”,可能由于过度紧张,她把“金彩凤”唱成了“金丝鸟”,逗得李老师卟哧一声笑了,但最后这么说:你以后就跟我学吧,我教你!

谢涛高兴得跳了起来。

谢涛刚改须生不久,还发生了一个有意义的小插曲。

这一年,李万春、厉慧良、袁世海、魏喜奎等几位戏剧大家,应邀来太原指导工作,团里安排了两场汇报演出,一场大戏《杨门女将》,一场折子戏《杀狗》等。《杨门女将》中的佘太君是谢妈妈扮演的,这么好的机会,她想让女儿露露脸。团里也同意,因为特别看好谢涛,还要让她出演《杀狗》中焦氏这个旦角。

谁也没料到,人家17岁的谢涛梗着脖子不干!

谢涛说:我说我不干!你们不是都同意我唱生角了吗?怎么能变卦!要演我也是演寇准和曹郎,不演佘太君和焦氏!

团长和谢妈妈一再劝说,保证就演这一回,之后你演生角绝不改变,死说活说不松口。

谢涛毕竟胳膊扭不过大腿,就答应演一回佘太君和焦氏。结果大为轰动。几位戏剧大家交口赞誉,认为人材难得,值得着力培养。李万春先生撰写专文在《中国戏剧报》发表,高度肯定谢涛,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会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头一天是气度非凡的老太太,第二天又是刁蛮撒泼的恶媳妇,非常难得,“是个小新秀”!

年纪轻轻的谢涛,再次显露了自己的戏剧表演天赋。一条不知道会多么灿烂的艺术道路,在等着她去辛勤跋涉、大步奔腾。

谢涛的晋剧传奇(二)

【嗓子关】

改学须生的第一出戏,李老师给谢涛安排的是《杀驿》。《杀驿》是本戏《春秋笔》的名折,京剧、秦腔、晋剧等各大剧种都有演出。这是一出以做工见长的功夫戏,帽翅、髯口、甩发、靴子等技巧都得要演员亮功夫。

谢涛说:假如这些功夫我能拿下,须生的做工基础就打下了。但确实是难啊。就说这台步,旦角它是夹着的,收着的,而须生就得放开,得把胯完全打开。我知道这就得下功夫呀,下苦功呀,可我不怕,既然爱须生,学须生,我就得把功夫下到,就得学到最好。

谢涛真是天赋异禀,苦功成材,头一出须生戏《杀驿》,让她演得风生水起,在1986年山西省戏曲汇演中一举夺魁。但是,论到须生唱功,谢涛就卡壳了,她的旦角嗓不好改!

谢妈妈爱女心切,领着女儿去拜见一位晋剧名琴师张步昌先生,想吃偏饭调调嗓儿。谢涛刚唱没两句,琴师就皱起眉扭过身去说:哪能是这个唱法?改回去唱旦吧,你女儿唱这个不灵!

丧气的谢妈妈旧话重提,又嘟嘟喃喃起来。

谢涛也真发了愁。老师李月仙也遇过这道坎儿,可人家自己苦练出一种救命音,真假嗓相结合,假声大于真声,别具特色的嗓音走红一世。

谢涛说:老师的唱法,我找不到位置,学不来,一直用本嗓唱,现在又要青衣嗓改须生嗓,难死我了!头疼死了!……不行!我得闯出一条路,迈过这个坎!

倔犟的谢家女儿哪会服输!她自找门路,想到去投名师系统学发声,就找到山西大学著名声乐教育家张小弋先生,自报家门,拜师求学。张教授门下,出过阎维文、聂建华等著名歌唱家,会接纳我这个小小无名的戏曲异类吗?

张教授不但接纳了谢涛,还特别喜欢她。

谢涛说:慢慢接触张老师,她越来越喜欢我。开始让我一个月去一次,后来变成一个月两三次,再后来一个星期一次,最后就是一个星期两次,要知道有多少人等她指导,她是多么的忙啊!

谢涛是女中音,张教授却让教她发声唱女高音的歌,《珊瑚颂》、《塞北的雪》等等。她就一遍一遍地唱。

谢涛按照张教授的发声方法,试唱戏曲,觉得唱京剧、豫剧都能找到位置,很轻松,很流畅,但唱晋剧就不行,理不顺。谢涛就诚恳地对张教授说:张老师,我的专业是晋剧,学须生的,找不到位置怎么办?

张教授就喜欢这个小姑娘的爽快劲,把谢涛拉到钢琴旁笑笑说:你随便唱一段晋剧我听听。

谢涛就唱起《深宫情恨》中老生的核心唱段。一个用心地唱着,一个用心地听着,弹着,琢磨着……她务必要为这个用功学生找出准确的发声位置。

一位资深声乐教授,弹着西洋王牌乐器钢琴,一位青年女须生,唱着古老的山西梆子,是那样的入痴入迷,那样的珠联璧合,那样的悦耳动听,成为山大艺术系一道又新奇又靓丽的风景。就在这样一段美妙岁月里,谢涛的嗓子有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

谢涛说:张老师教的发声方法,我越在演出中实践,越感到获益匪浅,找到那种发声的气息和位置,唱起来太舒服了。一直到现在,我每有重要演出,都请张老师到场指导。她成了我终生的声乐教授!(作者 周宗奇)

(未完待续)

来源/“与历史名人面对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