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鲁迅十一岁(1892)时到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历时五年。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晚号菊叟,清同治八年秀才。寿镜吾为人正直,生活俭朴。晚年,置一夏布长衫,挂于墙上,与两子换穿。每逢春节,于学生拜年次日必回拜。客人来访,必整衣冠相迎。清贫自守,不愿儿辈科举入仕,次子鹏飞富才学,壽镜吾将其锁于楼房内,不令应试。鹏飞缘绳而下,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县,寿镜吾斥为不孝,拒收送来之银。其书屋墙上,书“寄傲”两字,以示傲然遗世,自得其乐之意。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鲁迅的祖父,曾任江西金溪县知事。

1982年9月20日《联合报》登了一篇《高阳谈鲁迅心头的烙痕》: 光绪十九年春天,周福清丁忧回绍兴原籍。这年因为下一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举行癸巳恩科乡试:周福清受人之托,向浙江主考贿买关节,连他的儿子也就是鲁迅的父亲周用吉在内,一共是六个人,关节用“宸衷茂育”字样;另外“虚写银票洋银一万元”,一起封入信封。投信的对象原是副主考周锡恩,哪知他的仆人在苏州误投到正主考殷如璋的船上。那时苏州府知府王仁堪在座,而殷与周又是同年,为了避嫌起见,亦不能不扣留来人、送官究办。科场舞弊是件严重的事。但因明年是太后六十万寿,不愿兴狱,将周福清从斩罪上量减一等,改为充军新疆。历久相沿制度是,刑部拟罪得重,御笔改轻,但这一回令人大出意外,御书批示:“周福清着改为斩监候,秋后处决。” 这一来,周家可就惨了。自光绪21年起,每年都要设法活动,才能免死。这笔花费相当可观。周用吉健康状况很差,不堪重负,很快去世了。鲁迅兄弟寄养在亲戚家,每天在白眼中讨生活:故鲁迅的偏激负气,周作人的冷漠孤傲,是件不难想像的事。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魯迅日記手稿。

鲁迅的祖父周福清写了大半生的日记。从青年时代开写到临终前一天。用红条十行纸写。字迹端庄,每年一本,线装得很好。放地上,有桌子般高两大叠。1919年底,鲁迅回乡接家眷去北京时,说:“我这次回来翻了翻,好像没有多大意思,写了买姨太太呀,姨太太之间吵架呀,有什么意思呢!”足足烧了两天。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和周作人,都从青年时代起,也用红条十行纸或蓝条直行纸记日记,每年一本,线装成集,鲁迅逝世前一天还在记,周作人记到红卫兵只准他在灶间地上睡觉时止,离逝世也不远了。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魯迅僅有的兒子周海嬰。

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时,许广平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当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1936年冬,山本实彦请郁达夫为日本版《大鲁迅全集》撰写推荐语,其实就是广告词。郁达夫撰写的日文广告词翻译过来如下:“如问中国自有新文化运动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代?我将毫不踌躇的回答是鲁迅。鲁迅的小说,比之中国几千年来所有这方面的杰作,更高一步。他的随笔杂感,更是提供了前不见古人,而后人绝不能追随的风格……要了解中国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读《鲁迅全集》以外,别无捷径。”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朱安在鲁迅身后,生活十分拮据,故在1944年一度决定出售鲁迅藏书。周作人亦支持。许广平闻悉立即派人北上阻止。这事经过唐弢文中有载:“到西三条二十一号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朱夫人和原来侍候鲁老太太的女工正在用膳,见到我们,两位老人都把手里的碗放了下来,里面是汤水似的稀粥,桌上碟子里有几块酱萝卜。朱夫人身材矮小,狭长脸,裹着南方中年妇女常用的黑丝绒包头,看上比较精干。听说我们来自上海,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宋紫佩说明来意,我将上海家属和友好对藏书的意见补说几句。她听了一言不发。过一会,却冲着宋紫佩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说着有点激动的样子。”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左一為內山完造。

鲁迅曾半戏谑半讽刺地问内山完造:“你猜孔圣人要是今天还在世的话,他是亲日派,还是反日派?”

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纪念,要举行庆典,邀请内山完造来北京观礼。内山完造当时已经70多岁了,在机场见到许广平,兴奋得像个孩子,又蹦又跳的。对着身边的老婆说,自己死了以后一定要埋到上海。然而,真真是巧合,第二天,内山完造脑溢血逝世。据内山生前遗愿,遗骨安葬于上海万国公墓。至此,两位好友又一次做了邻居。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出自鲁迅名诗《自题小像》。有网友发现,湘潭市河东沿江风光带的诗词碑上,把“荐轩辕”刻成了“存轩辕”,让人哭笑不得。

羽太信子与周作人相处54年。两人性格迥然不同,一个火暴、一个温和,一个张扬、一个内敛。”文洁若在《晚年的周作人》文章中,记了羽太信子两个小细节,很能说明一点什么。其一,“周作人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生前,每餐必先在牌位(周氏兄弟母亲鲁老太太、周作人女儿若子、周建人儿子丰三的牌位)前供上饭食,然后全家人才用膳。”其二,“羽太信子病笃说胡话时,讲的居然是绍兴话,而不是日语,这使周作人大为感动。”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周令飛1982年出走台湾。与张纯华成婚。

1982年,鲁迅之孙周令飞冲破有关方面禁令,与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台湾小姐张纯华结秦晋之好,移居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周赴台湾后,国内一度谣传张是“台湾方面训练有素、善使美人计的女特务”,“曾勾引过多名大陆男子投奔台湾”。周令飞出走时,连同在东京上学的妹妹也没有通知,便乘飞机从日本直飞台湾,上机前发表了三点声明:(1)此举纯粹是为了爱情,而没有任何别的企图;(2)此事与父母无涉;(3)因为与台湾女孩结婚,两岸的状况又如此,故宣布退D。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初到台湾的周令飞生活并不平顺,一开始在岳父百货公司做协理,后来公司破产。周令飞与张纯华自行就业,买了一台爆米花机批发爆米花。周令飞和张纯华最终创造了“一个虽不算富裕却也安逸的家”。后来廖承志对周海婴说,周令飞在台湾表现得很好,北京方面从未把他当什么叛逃者。周令飞1999年返回国内工作。现任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十三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魯迅的曾孫女已長成一個台灣小清新。

周璟馨,鲁迅曾孙女,1985年生,在台北长大。曾就读淡江大学信息传播学系多媒体设计专业,曾参加综艺节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如今的周璟馨供职于一家不动产顾问公司,先生是学生时代就认识的。她很坦率,说自己读太爷爷的作品“有压力”,“他的文学作品对于我来说有一点不可思议,很沉重,他笔下描述的是一个压抑时代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作家孙乃修认为,鲁迅的思想,不但零碎而不成系统,且常常自相矛盾。比如他提出“不看中国书”的口号,但后来却主张印古书,印明清笔记。他反对小品文,嘲笑细致精巧的艺术品,诸如根雕、玉雕、古玩等,自己却与郑振铎合资翻印明代士大夫的“笺谱”。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素负犀利、深刻的美誉,但在孙乃修看来,却是怯于批判体制的油滑举动。“他痛恨的总是身边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元凶与体制。”

水煮日報:魯迅亲日还是反日?

批评家刘柠认为,有人说鲁迅一生只骂国人,不批评日本——但这是误读:“鲁迅确实深爱日本的文化,推崇日人的认真精神,说四亿国人统统害了一种叫作“马马虎虎”的宿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鲁迅眼里不揉沙子,“九一八”之后,中日关系骤然收紧,战云密布,鲁迅已高度警觉。一些日本作家刻意歪曲他的话,登在日本报上,鲁迅很愤怒,他在致增田涉的信中说:“与(日本)名人的会面,还是停止的好……我想日本作者与中国作者之间的意思,暂时大概还难沟通。”日本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约鲁迅写文章,鲁迅直接以日文投书《火、王道、监狱》,以中国民间传说对暴力与征服说“不”,通过日本的知识界,表明抗议军国主义的严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