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作者:水煮歷史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魯迅十一歲(1892)時到三味書屋從壽鏡吾先生讀書,曆時五年。壽鏡吾(1849~1930),名懷鑒,晚号菊叟,清同治八年秀才。壽鏡吾為人正直,生活儉樸。晚年,置一夏布長衫,挂于牆上,與兩子換穿。每逢春節,于學生拜年次日必回拜。客人來訪,必整衣冠相迎。清貧自守,不願兒輩科舉入仕,次子鵬飛富才學,壽鏡吾将其鎖于樓房内,不令應試。鵬飛緣繩而下,赴京得朝考一等第一名,授吉林宏安知縣,壽鏡吾斥為不孝,拒收送來之銀。其書屋牆上,書“寄傲”兩字,以示傲然遺世,自得其樂之意。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周福清(1838一1904),原名周緻福,字震生,又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進士,翰林院庶吉士,魯迅的祖父,曾任江西金溪縣知事。

1982年9月20日《聯合報》登了一篇《高陽談魯迅心頭的烙痕》: 光緒十九年春天,周福清丁憂回紹興原籍。這年因為下一年慈禧太後六旬萬壽,舉行癸巳恩科鄉試:周福清受人之托,向浙江主考賄買關節,連他的兒子也就是魯迅的父親周用吉在内,一共是六個人,關節用“宸衷茂育”字樣;另外“虛寫銀票洋銀一萬元”,一起封入信封。投信的對象原是副主考周錫恩,哪知他的仆人在蘇州誤投到正主考殷如璋的船上。那時蘇州府知府王仁堪在座,而殷與周又是同年,為了避嫌起見,亦不能不扣留來人、送官究辦。科場舞弊是件嚴重的事。但因明年是太後六十萬壽,不願興獄,将周福清從斬罪上量減一等,改為充軍新疆。曆久相沿制度是,刑部拟罪得重,禦筆改輕,但這一回令人大出意外,禦書批示:“周福清着改為斬監候,秋後處決。” 這一來,周家可就慘了。自光緒21年起,每年都要設法活動,才能免死。這筆花費相當可觀。周用吉健康狀況很差,不堪重負,很快去世了。魯迅兄弟寄養在親戚家,每天在白眼中讨生活:故魯迅的偏激負氣,周作人的冷漠孤傲,是件不難想像的事。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魯迅日記手稿。

魯迅的祖父周福清寫了大半生的日記。從青年時代開寫到臨終前一天。用紅條十行紙寫。字迹端莊,每年一本,線裝得很好。放地上,有桌子般高兩大疊。1919年底,魯迅回鄉接家眷去北京時,說:“我這次回來翻了翻,好像沒有多大意思,寫了買姨太太呀,姨太太之間吵架呀,有什麼意思呢!”足足燒了兩天。值得一提的是,魯迅和周作人,都從青年時代起,也用紅條十行紙或藍條直行紙記日記,每年一本,線裝成集,魯迅逝世前一天還在記,周作人記到紅衛兵隻準他在竈間地上睡覺時止,離逝世也不遠了。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魯迅僅有的兒子周海嬰。

周海嬰出生于1929年9月。在他将出世時,許廣平一度出現難産的迹象。當醫生為此征求魯迅意見是留大人還是留孩子時,魯迅不假思索地說:“留大人。”結果母子平安。

1936年冬,山本實彥請郁達夫為日本版《大魯迅全集》撰寫推薦語,其實就是廣告詞。郁達夫撰寫的日文廣告詞翻譯過來如下:“如問中國自有新文化運動以來,誰最偉大?誰最能代表這個時代?我将毫不躊躇的回答是魯迅。魯迅的小說,比之中國幾千年來所有這方面的傑作,更高一步。他的随筆雜感,更是提供了前不見古人,而後人絕不能追随的風格……要了解中國全面的民族精神,除了讀《魯迅全集》以外,别無捷徑。”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朱安在魯迅身後,生活十分拮據,故在1944年一度決定出售魯迅藏書。周作人亦支援。許廣平聞悉立即派人北上阻止。這事經過唐弢文中有載:“到西三條二十一号的時候,天色已近黃昏,朱夫人和原來侍候魯老太太的女工正在用膳,見到我們,兩位老人都把手裡的碗放了下來,裡面是湯水似的稀粥,桌上碟子裡有幾塊醬蘿蔔。朱夫人身材矮小,狹長臉,裹着南方中年婦女常用的黑絲絨標頭,看上比較精幹。聽說我們來自上海,臉色立刻陰沉下來。宋紫佩說明來意,我将上海家屬和友好對藏書的意見補說幾句。她聽了一言不發。過一會,卻沖着宋紫佩說:‘你們總說魯迅遺物,要儲存,要儲存!我也是魯迅遺物,你們也得儲存儲存我呀!’說着有點激動的樣子。”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左一為內山完造。

魯迅曾半戲谑半諷刺地問内山完造:“你猜孔聖人要是今天還在世的話,他是親日派,還是反日派?”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紀念,要舉行慶典,邀請内山完造來北京觀禮。内山完造當時已經70多歲了,在機場見到許廣平,興奮得像個孩子,又蹦又跳的。對着身邊的老婆說,自己死了以後一定要埋到上海。然而,真真是巧合,第二天,内山完造腦溢血逝世。據内山生前遺願,遺骨安葬于上海萬國公墓。至此,兩位好友又一次做了鄰居。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出自魯迅名詩《自題小像》。有網友發現,湘潭市河東沿江風光帶的詩詞碑上,把“薦軒轅”刻成了“存軒轅”,讓人哭笑不得。

羽太信子與周作人相處54年。兩人性格迥然不同,一個火暴、一個溫和,一個張揚、一個内斂。”文潔若在《晚年的周作人》文章中,記了羽太信子兩個小細節,很能說明一點什麼。其一,“周作人的日籍妻子羽太信子生前,每餐必先在牌位(周氏兄弟母親魯老太太、周作人女兒若子、周建人兒子豐三的牌位)前供上飯食,然後全家人才用膳。”其二,“羽太信子病笃說胡話時,講的居然是紹興話,而不是日語,這使周作人大為感動。”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周令飛1982年出走台灣。與張純華成婚。

1982年,魯迅之孫周令飛沖破有關方面禁令,與在日本留學時認識的台灣小姐張純華結秦晉之好,移居台灣,引起軒然大波。周赴台灣後,國内一度謠傳張是“台灣方面訓練有素、善使美人計的女特務”,“曾勾引過多名大陸男子投奔台灣”。周令飛出走時,連同在東京上學的妹妹也沒有通知,便乘飛機從日本直飛台灣,上機前發表了三點聲明:(1)此舉純粹是為了愛情,而沒有任何别的企圖;(2)此事與父母無涉;(3)因為與台灣女孩結婚,兩岸的狀況又如此,故宣布退D。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初到台灣的周令飛生活并不平順,一開始在嶽父百貨公司做協理,後來公司破産。周令飛與張純華自行就業,買了一台爆米花機批發爆米花。周令飛和張純華最終創造了“一個雖不算富裕卻也安逸的家”。後來廖承志對周海嬰說,周令飛在台灣表現得很好,北京方面從未把他當什麼叛逃者。周令飛1999年傳回國内工作。現任魯迅文化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十三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魯迅的曾孫女已長成一個台灣小清新。

周璟馨,魯迅曾孫女,1985年生,在台北長大。曾就讀淡江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多媒體設計專業,曾參加綜藝節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如今的周璟馨供職于一家不動産顧問公司,先生是學生時代就認識的。她很坦率,說自己讀太爺爺的作品“有壓力”,“他的文學作品對于我來說有一點不可思議,很沉重,他筆下描述的是一個壓抑時代的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作家孫乃修認為,魯迅的思想,不但零碎而不成系統,且常常自相沖突。比如他提出“不看中國書”的口号,但後來卻主張印古書,印明清筆記。他反對獨幕喜劇文,嘲笑細緻精巧的藝術品,諸如根雕、玉雕、古玩等,自己卻與鄭振铎合資翻印明代士大夫的“箋譜”。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素負犀利、深刻的美譽,但在孫乃修看來,卻是怯于批判體制的油滑舉動。“他痛恨的總是身邊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元兇與體制。”

水煮日報:魯迅親日還是反日?

批評家劉檸認為,有人說魯迅一生隻罵國人,不批評日本——但這是誤讀:“魯迅确實深愛日本的文化,推崇日人的認真精神,說四億國人統統害了一種叫作“馬馬虎虎”的宿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魯迅眼裡不揉沙子,“九一八”之後,中日關系驟然收緊,戰雲密布,魯迅已高度警覺。一些日本作家刻意歪曲他的話,登在日本報上,魯迅很憤怒,他在緻增田涉的信中說:“與(日本)名人的會面,還是停止的好……我想日本作者與中國作者之間的意思,暫時大概還難溝通。”日本改造社社長山本實彥約魯迅寫文章,魯迅直接以日文投書《火、王道、監獄》,以中國民間傳說對暴力與征服說“不”,通過日本的知識界,表明抗議軍國主義的嚴正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