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作者:时点传播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今年5月结束前,HBO打造的历史片《奥斯陆》可以算是精品。

当然,观此片,要有对中东形势有一定的了解。

该片主要聚焦在巴以双方首份和平协定《奥斯陆协议》。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可惜,这份协议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见证下签订后,以色列的极端分子刺杀了总理拉宾,巴以冲突再起。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双方现在尿不到一壶,如果双方真有和解的那一天,《奥斯陆协议》可能是巴以和谈的历史基石。

这就是她的价值所在。

2017年,以这个历史题材为背景的话剧《奥斯陆》面世。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她起因于几年前,剧作家J.T.罗杰斯(J. T. Rogers)经导演巴特莱特·谢尔(Bartlett Sher )介绍,认识了挪威外交官塔瑞Terje Rød-Larsen,后者跟他讲述了自己和时任挪威驻联合国大使的妻子莫娜Mona Juul,参与奥斯陆和谈的一些趣闻轶事。

《奥斯陆》的故事架构基本忠于史实,“剧中的事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但人物所说的话是我的”,不仅如此,作者在剧中将巴以双方历时数月的14次秘密谈判浓缩在一次三个多小时的会谈兼聚餐中。

妻子莫娜变成外交官,显然是为了满足其在两国代表之间斡旋的剧情需要;而丈夫成为深谙人们心理和擅长解决矛盾的社会科学家,同样意味深长。

话剧被HBO改编成为电影,并且在5月28日日正式上映。

我有幸第一时间观看了此片。

可以说,这部片子很应景。如果在前不久巴以武装冲突发生期间上映,会有更好的票房价值。

要了解巴以冲突,这片子或许是大部分人恶补历史的一种手段。对中东问题,因为信息的缺失,我们的理解都十分片面。

巴以双方的接触十分艰难,要让双方在一份和平协议上签字就难以上青天了。

在电影《奥斯陆》里,让巴以双方走到谈判桌上的是一位挪威的外交官莫娜(前面提到,为了将故事叙述更有吸引力,进行了角色互换)。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莫娜之所以冒着勾结外国入狱的风险,帮助丈夫促成双方的谈判,是因为去中东后经历了同事因为战火身亡,尤其看到两位对峙的巴以青年最后还是放弃了互害后,决定努力促成双方的和谈。

对于一位外交官来说,没有比这更有价值的了。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奥斯陆和谈动因的真相肯定不是这样人性化,而是理性化的结果。

但是为了剧情的需要,我们还是欢迎这种改编,毕竟电影是最好的一种宣扬性善的手段。

任何相互对立的政治组织,在官方沟通的管道被堵后,往往会有社会的通道。

电影揭示了社会运作背后的一些真相。

智库往往就是这样的角色。

电影中,莫娜的丈夫是法弗智库的社会学者,和谈是以他为东道主的身份邀请双方来挪威。

现实中的智库,要么就是权力机构社会化的变种。

要第就是在寻找权力机构统战。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在谈判过程中,决裂的双方要找到公约数,

美食、美女是最好的道具。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奥斯陆》负责和谈的那位大姐的松饼缓解了双方第一轮会谈的紧张气氛。

作为外交的莫娜,他和丈夫一开始一直以第三方不干预的心态,作为平台方,对双方平等对待。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但是,双方谈判的主力慢慢地都对莫娜产生的依赖。

第二轮会谈,以色列的规格升级。外长总干事萨维尔取代了第一轮接触的代表——海法大家的两位教授:亚尔赫希菲德和朗恩彭达克。

初试锋芒,萨维尔认为对方的代表巴解组织财政部长阿赫麦库赖是值得信赖,可以谈判的对象。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作为外交官,他不能心喜于狂,而是邀请莫娜夫妇来到车库,检查车库内没有任何窃听器后,打开音乐在一曲曼舞中偷偷地将自己的心理话告诉了莫娜。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美食、美女之外就是亲情了。

塔瑞,作为社会学家,主动找到以色列,认为他们官方性的僵化对话毫无效果,需要开启第二条通话,私人通道。

塔瑞的依据,人是有人性的,即使是敌对的双方。

事实上,两位谈判代表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都叫玛雅。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如果历史的细节真的如此,那也太巧了。

或许是编剧的改编。

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和谈还在进行中。

第三轮会谈,以色列新增了一位法律顾问乔尔。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一开始谈判就进入了僵局,但是在以色列总干事的认可下,和谈到了最为敏感的耶路撒冷的问题上,双方互不让步。

就要一刀两断时,一向保持中立不介入的莫瑞一句话打动了双方。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50年了,双方纠缠那么久了,眼看和谈就要达成,如果此行一拍两散,不知道何时才能再走在一起,灾难继续~~~

此言一出双方再次走到了谈判桌上。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戏剧性的是,最后的条款确认是在瑞典王室的宫邸里进行。

因为事情十分特殊,王室根本对和谈以及帮助和谈没有任何照顾。

餐食不准备

打印机坏了没有人来修

不提供记录历史性时刻的拍摄器材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样事实的陈述就真的由外交官塔瑞说了算。

最后协议的确认,是这样进行的。

以色列的外交官佩雷斯在现场。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外交官阿布阿拉(阿赫麦库赖)却没有来到现场,他们在突尼斯。

双方是在塔瑞的见证下,通过电话对协议一条一条确认。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电话那端,巴解组织的一哥阿拉法特也在。

协议达成,电话那边传来了异样的声音。

喜极而泣的声音。

谷正中:为什么说《奥斯陆》是2021上半年最后的王炸

如果历史的细节真如电影陈述的那样,一方面隐喻协议十分脆弱,一击即破。

事实上也是这样,两年后,推动了和平进程的以色列的总理拉宾被刺杀。

奥斯陆这样的场景,历史并不鲜见。

她几乎是中美关系的一次历史复印。

蒋败走台湾后,大陆成立了新的政府。美国并没有与新政府建交,并且关系十分紧张,即便如此,官方还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后进行了秘密会谈。

1955年至1970年间,中美两国举行了136次大使级会谈,使尚未建交的两国有了接触和对话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甚至化解了双方的对抗情绪。在15年的会谈中,两国大使通过多次交锋、博弈,对中美关系和两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打开中美两国大门、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巴以和谈的地点在奥斯陆。

中美秘谈的地点波兰。

所以波兰大使这个角色就举足轻重了。

王炳南同美国大使谈了九年,会谈达120次,1964年4月奉调回国,任外交部副部长。新任中国驻波兰大使王国权走马上任,成为中美大使级会谈的中方代表。

可惜,这样好的历史题材,无法出现在电影作品中。

《奥斯陆》里面的一些细节,或许可以让我们偷窥到中美当年历史的一些细节。

从这个角度上说,《奥斯陆》值得中国影迷观看。

说她是王炸也不为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