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倩女幽魂3》:当小倩采臣成为小卓十方,爱情露出了生活的底色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04 结语

作者:梧含

《倩女幽魂1》诠释了一段刻入心魂的人鬼情缘,成为一代经典;《倩女幽魂2》搞笑之余,映射了人间万象;但我个人最喜欢的却是这部收官之作。《倩女幽魂3:道道道》中,宁采臣变成十方,聂小倩变成小卓,燕赤霞已经更新换代,每个人都怀揣着一方辛酸事在这个世道上活着,他们无论或人或鬼,在这一部中都有了一个更加立体的形象。

《倩女幽魂3》:当小倩采臣成为小卓十方,爱情露出了生活的底色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04 结语

对待爱情,金钱,生活,我们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本文将从三个主角的维度分别对这部电影中导演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

<h1 class="pgc-h-arrow-right">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h1>

导演为第一部电影赋予的主题是:爱情大于生命和自由。而这一部导演讲了一个接近于世俗男女的普通故事。第一部的小倩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人鬼情缘让人们如痴如醉;这一部的小卓成为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人物,她化身从小寄人篱下看懂生活真相的“简爱”:她不会为了男人去跟姥姥作对,行事之间总会犹豫再三。

当十方建议小卓离开时,小卓答道:我已习惯了,我以前挨过苦,我宁愿像目前,有一天过一天,也总比你们好,连明天去哪儿都不知道。我在这吃好,穿好…..。

《倩女幽魂3》:当小倩采臣成为小卓十方,爱情露出了生活的底色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04 结语

人们感叹一代风流女鬼“堕落”了,做鬼竟然也要躲在舒适区里。但小卓的选择错了吗?

现代社会价值观鼓励人人都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现实是舒适区和恐慌区只有一线之隔。盲目跳出舒适区,多半是跳坑,很多人一大步就迈到了恐慌区,坚持不一会儿就要退回舒适区,极大消耗了毅力和自信。走出舒适区是需要资源和能力的,而资源和能力的积累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小卓利用姥姥身边这个舒适区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同时利用姥姥的信任又不断获得机会跟十方和他的师傅接触。事实证明小卓的选择是正确的,哪怕后来被姥姥发现,小卓也成为活到最后的角色。

所以,对待舒适区的最好办法就是首先在舒适区里精耕细作,扩大舒适区,最终将舒适区变成学习区。但是,最大的陷阱就是进入“恐慌区”的诱惑:在那里,很多人将“奴隶道德”作为信仰。

齐泽克嘲讽中产阶级的新宗教的时候说“如果有一天没有长跑或者吃有机食物,中产阶级就和中世纪的苦行僧进行了一次手淫一样痛苦”。

如果脱离舒适区只是为了脱离而脱离,那么就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焦虑行为,而这种焦虑行为会让人成为情绪和道德的奴隶。小卓有多悲惨,隐藏在她淡定气质下的焦虑就有多强烈。但小卓一直等待,到姥姥和十方需要做最终决斗的时刻,才被动却从容地离开了舒适区。

<h1 class="pgc-h-arrow-right">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h1>

对于“恶臭”的环境,小卓并不是磨平了自己所有的棱角,若削足适履,则没有后面的小卓。

《倩女幽魂3》:当小倩采臣成为小卓十方,爱情露出了生活的底色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04 结语

成长的过程是认识世界的过程,而适应环境是认识世界的最佳途径。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小时候可能只有5%,长大了或许到10%,到老了可能到20%,但始终是在管窥这个世界一角的状态。对现实环境的“妥协”是在这个阶段暂时放下自己的“假面人格”,去找到跟这个世界共振的可能。

这个过程长到可能要花几千年的时间,长到宁采臣变十方,小倩变小卓。

对于环境的适应,心理学上分为四个阶段:感觉适应,行为适应,认知适应,人格适应。

感觉适应是面对陌生环境的最初的印象,跨越这个阶段较容易;行为适应建立在对事物的掌控能力上,较强的解决问题和人际关系能力带来行为上更快的适应,人在陌生环境中更有安全感;认知适应是指对于新环境中的人和事物的评价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行为适应只是代表有能力适应,但不代表意愿强烈;人格适应是适应的最高层次,意味着从特质模式到行为倾向全部都很好的融入这个集体。

人最好的状态是:完成前三个状态的适应,而保持人格上的长时间不适应。

人本心理学派代言人罗杰斯说过,一个人的人格是动态的流动过程,比起房子,更像一条河流:河流的整体形态是稳定的,但河水却是流动的,河内的状态也随环境而变换。

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灵活的“流动性”,只要不变成沼泽,我们就始终既能汇聚于海洋,也能淙淙于山涧。

行为和认知适应是能让人更积极的去面对目前的状况,也就是“既来之,则安之”,并为下一个新环境做好准备;而人格上的探寻常常是一生的任务,若是过早地将自己锁定于一个特定的环境,我们在自身完善的道路上则不能长远。

小卓处于一个行为和认知适应的状态:但凡有勾引男人的任务,姥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卓,这代表了她的能力和意愿;而在人格方面她不断探寻:跟其它女鬼姐妹本质上的不融合,这正是人格上不适应的体现。

<h1 class="pgc-h-arrow-right">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h1>

燕赤霞,一个一心想要行侠仗义的男子,因为看到了“老燕赤霞”因为空有理想却没钱晚年落得了悲惨的下场,于是下定决心要赚钱。

他的金钱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行侠仗义大于天,钱财乃身外之物;第二个阶段:钱财大于天,一切不谈金钱的合作都是耍流氓;第三个阶段:不是所有梦想的实现都跟钱有关。这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

第一个阶段的燕赤霞,并“不认识”金钱。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两样东西,只有拥有它的人才有资格说它不重要,一个是金钱,一个是学历。“老燕赤霞”没有拥有过金钱,一辈子也没明白金钱对于自己的意义。直到他的孤老终死,让“新燕赤霞”明白了一个道理:行侠仗义或重不重要是其次,钱一定很重要。钱是可以买来命的。

《倩女幽魂3》:当小倩采臣成为小卓十方,爱情露出了生活的底色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04 结语

生命的确是有价的,但价格很贵。赌王何鸿燊最近去世,据港媒报道,在最后的一年里,他住ICU的每日花费高达86万元。换句话说,他拿天价换回了一整年的生命。

老燕赤霞一辈子“不认识”金钱,自然也没有用钱救命的机会。

第二个阶段的燕赤霞,拼命赚钱。

杜月笙说: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一是体面,二是场面,三是情面。

然而想要钱,就要放下面子赚。罗永浩直播带货被群嘲,却是实实在在的“明智”。在直播时,罗永浩说错了产品的名字,立刻起身给观众鞠了深深的一躬,并调侃道:“希望你们看到我秃了的头皮后,原谅我的老年痴呆”。“明智”的原因是这场三小时的直播带来了超过1500万的销售额。

燕赤霞也懂这个道理。为了赚钱,他杀人,他被和尚嘲笑,他爬到臭水沟只为几个铜板。这种搞笑与夸张的表现方式,观众捧腹之余,也看着燕赤霞迷离的眼神不禁有些心酸。

比拉下面子赚钱更让人怜惜的是面子没了,钱也没赚到。燕赤霞到最后两手空空。原因是:道家对于赚钱的主张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作为道士的燕赤霞却违背了这两点。燕赤霞进入了一个赚快钱的跑道。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赚快钱,快钱好赚的背后一定有只多不少的坑。

第三个阶段的燕赤霞,放弃了,失望了,梦想却也成真了。

《倩女幽魂3》:当小倩采臣成为小卓十方,爱情露出了生活的底色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04 结语

金钱本身是中性的,不会主动去做坏事和善事。但是金钱自带的流量和影响力却成为了人们行善和作恶的驱动器。

燕赤霞没有再去触碰雷区和底线,本来想从小和尚身上发一笔财的他却没有如愿,心理上的受挫让他在赚钱的路上“原地踏步”。

行将放弃之余,导演给了燕赤霞应有的结局,他成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行侠仗义:在黑山老妖的除害他有着绝大多数的功劳。

<h1 class="pgc-h-arrow-right">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h1>

毛姆说:金钱好比第六感官,没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发挥作用。。。他们不知道贫穷会使你变得多么卑贱。它使你蒙受没完没了的羞辱。。。。

燕赤霞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光宗耀祖,而仅仅是为了想要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大多数人的目标亦是如此:他们想要诗和远方,但是第一步仍然是先有面包。道家出世,儒家入世。年轻时的我们要做一个儒家人,先争取到一个跟钱相处的机会。当我们拥有金钱,而后再决定是采取道家还是儒家的态度对待金钱。

《道德经》云:“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道家看来,财富非一人一家可私有,财富只有进入社会公益事业之中,才能周流无穷。有了金钱的你,有资格选择像道士燕赤霞一样去实现自己的梦想,亦可以选择抱紧面包不放弃。

罗伯特-清崎说:人人都都想要自由,但是在没有实现真的财务自由之前,你是无法体会到自由的真谛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h1>

十方是一个有能力爱小卓,帮师傅,最后普度众生的小和尚。“窄门思想”成就了他,让他首先有能力爱自己,再有余力爱别人。

窄门思维源自《圣经》,耶稣对众人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换句话说,宽门是前期选择做简单的事情,但是后期会挤满了竞争者;窄门是前期选择做很困难的事情,虽艰难但后期会更加容易。

对于十方来说,他选择的就是窄门。十方选择的门不是去往天堂的门,而是“普度众生”的和尚门。门是窄的,窄在修行路上多的是的寂寞和不安。

《倩女幽魂3》:当小倩采臣成为小卓十方,爱情露出了生活的底色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04 结语

十方作为一个小和尚,他寂寞,否则就不会在小卓勾引的时候不断念经,以防破戒;十方也有自己的不安:他出了家,当了和尚,每天过着有一搭没一搭的生活。

松浦弥太郎在《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中告诉大家,人生有两件事情不能不去爱,就是我们的“不安”和“寂寞”。

寂寞不安中过活,十方却是电影里面最“自洽”的一个人。首先,他是最合格的和尚:不吃荤;不近女色;吟诵佛经。相比之下,燕赤霞和小卓自己的生活都没有搞定:燕赤霞挣扎于金钱中却不得,小卓挣扎于生计中;小和尚却永远是那个乐观的小和尚。窄门思维的人常常看不到自己的门窄,所以每天快乐,但他们常常被世人当做傻子。

《倩女幽魂3》:当小倩采臣成为小卓十方,爱情露出了生活的底色01 小卓:舒适区里磨平棱角,精耕细作,不只为了做一个“平凡的女鬼”舒适区是用来扩大的,学习区是用来呆着的,恐慌区是用来避免的。行为和认知上的适应环境是成长,人格上的适应是堕落02 燕赤霞:金钱观的改变,是出世和入世的区别,也象征着苟且与远方的汇聚燕赤霞的金钱观改变的三个阶段,是完整的,也是不可逆的在赚钱的道路上,先做儒家,而后道家03 十方:窄门思维成就自己:爱自己,然后有余力爱别人04 结语

任正非曾经说过: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20多年来只知道爬呀爬呀,不被所谓的“风口”左右,只“傻傻”走自己的路。20年后,这个傻子已经成为了5G技术的世界领导者,承担起了中国技术革命的大任。

当你选择的路很难,很苦,很累,恭喜你选择了做一个“傻子”,傻人的傻福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十方最终做成了大事。在师傅的帮助下化身金佛,成为了除掉黑山老妖路上的最终一击。

<h1 class="pgc-h-arrow-right">04 结语</h1>

第一部的鬼想做人,第三部的鬼只想当鬼,这是对世道的讽刺;第一部燕赤霞驰骋肝胆,第三部却沉迷金钱,这是对现实的无奈;第一部宁采臣为情人愿牺牲性命,第三部十方有了更多的维度,这是导演主题的升华。三部《倩女幽魂》皆为经典,我唯此部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