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图:上海市高中生在校园观鸟学校(下同)

  上周是第40届上海爱鸟周,一群高中生为他们心爱的有翼精灵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通过近6年的不断记录和更新,上海市高中观鸟会学生编制了《校园观鸟指南》,记录了校园内发现的94种鸟类。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2017年第一版《观鸟指南》收录了44种鸟类,记录在常规翠鸟的封面上

  这本上百页的观鸟手册从书写、图片拍摄、整理排版到校对修改,都是由同学们完成的,不仅介绍了鸟类种类,还以频率图表的形式分析了每只鸟在不同月份的频率,并配备了科普校园内的主要观鸟场所, 观鸟时间、观鸟技巧等科普常识。

  "如果你每天早上和放学后在校园里看到一群人拿着长枪和双筒望远镜,那就是他们。观鸟会导师曾琼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现年90岁,同学也是老师和朋友。她坦言,她被学生带入观鸟的世界,对学校的生物多样性感到惊讶,但也被大家的热情和坚持所感动。

反复摘观鸟王冠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学生在植物园里看鸟

  绿化覆盖率达42%,有池塘、草坪、树林等环境,毗邻上海植物园...绿色校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观鸟条件。

  无论是普通的翠鸟、戴晟、白蛞蝓、灰喜鹊、黄眉柳、棕背陋居等校园常客,还是偶尔掠过校园的红、灰脸的老鹰,还有上海地区的珍稀物种,如勘察胆、佩奇啄木鸟、深灰色蜻蜓、紫丝带和栗子, 无法逃脱校园观鸟者的火眼。在全球观鸟日,上海观鸟协会以单日101种鸟类排名全国第一,上海市民观鸟协会也在上海市民观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图:在壁虎角中发现的铜蓝色鼻涕虫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图:中兴湖鲤鱼雕塑上的一小群黑尾蜡喙静置饮用水

  他们通过微信公众与老师和学生分享了他们的发现。随着大量蓝灰色喜鹊翅膀的出现,声音洪亮,往往有三十五组,大喇嘛们停在教室窗台上聊天,特别容易引起注意。观鸟社毕业后,灰喜鹊被授予"校鸟"称号,也成为校园里学生独特的记忆。在2021年的牛年,观鸟机构正在微信上用"牛背蜻蜓"送上祝福。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eBird上,上海中学成为观鸟热点

现任观鸟协会会长程思远和上海国际部12年级学生石轩分别被英国剑桥大学和美国埃默里大学录取。他们的观鸟记录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 两人分别记录了578只和320只鸟。他们引领校园观鸟社区,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建立的数据库"eBird"上传观鸟记录,将"上海中学"变成了上海的观鸟热点。有人不小心在天空中发现了猛禽的身影,第二天,程思远早早地来到学校等候,果然,用他的话说,浓密的猛禽"如河"在空中"冲锋"。通过识别翅膀指数和头体比等形状特征,他确定这是灰脸鹰部队。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图:程思源回答帮助网友识别各类生物近1万次

阅读人与自然

  在学生眼中,每只鸟的发现都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附图:在对加柳的调查中发现了壁虎角

  冷杉树是世界上部的标志性景点,但由于植物种类相对单一,它不是观赏鸟类的最佳场所。学校礼堂西侧的一片小森林一年四季都有壁虎,被称为"壁虎角",但已成为校园观鸟神社。因为它有高大的树木,吸引着各种柳树,蜡喙和洞穴,以及低矮的灌木和习惯于在地面上觅食的鸟类,例如不同种类的蟋蟀和蛞蝓。茂密的灌木也有助于鸟类抵御流浪猫。每年迁徙季节,远东树雁等鸟类都会选择壁虎角作为临时站。去年10月,一位社区成员发现了一种红喉脊椎病,这在上海非常罕见,学生们短暂地度过了2天,就离开了校园,向南飞去。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附图:淤积的念池吸引灰烬散步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图说:无人看管的水龙头在草坪上滴了一个小池塘,成了红尾歌园

  "人类的一个小动作会影响鸟类的生存。这是观鸟的过程,同学们最叹息。他们注意到,每次上海植物园举办花卉展,人流汹涌,很多鸟儿会选择过马路来到高等中学校园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很多新的鸟类,那就是发现的时候。在长途飞行中,鸟类需要喝水和清洁羽毛。但是,城市里的水不多。红尾鸣禽是一种特别害羞的鸟,同学们首先发现了它,但它是在宽阔的草坪上。原来,用来浇灌草坪的水龙头没有关闭,形成了一个小池塘。但书本大小的池塘是鸟类喝水和洗澡的好地方。上校区有两个湖泊,念池湖和中兴湖。年慈湖在淤泥中,露出几天的泥塘,没想到,立刻吸引了苍鹭和蕨类植物等稀有游客到湖底挖掘食物;有一年,湖底淤积,翠鸟消失了很长时间。就在大家担心再也见不到它的时候,没想到,直到湖水重新注入,翠鸟还是回到了它熟悉的家。

进行"鸟击"研究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附图: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发现受伤的矛斑蝗虫

随着上海城市绿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鸟类愿意来到上海,并经常给鸟类爱好者带来惊喜。班吉啄木鸟曾经在东南亚被发现,从2019年5月开始,学生们会发现它们来到校园。同学们还建议,在城市公园绿地的设计上,不要忘记鸟类的需求,例如,他们需要一些能吸引昆虫的树木,如桉树、柳树等原生树种错位的栖息地,如灌木丛和芦苇,是许多鸟类躲藏的好地方;有些鸟喜欢在堤岸上筑巢,但出于安全原因,许多鸟现在已经硬化并用水泥覆盖。这也迫使鸟类寻找另一个居住的地方。

  在繁华的城市,对鸟类的威胁仍然存在。"Bird Strike"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一位同学在停车场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矛斑蝗虫,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他们向观鸟俱乐部寻求帮助。观鸟协会的学生判断,80%的人被教学楼的玻璃撞昏了。于是他们找到了纸箱,戴上橡胶手套,把鸟放进纸箱里,把水放在一边。下午,矛斑蝗虫恢复了体力,重新展翅,飞向蓝天。

  "这些年来,我们还拯救了苍白的脚柳、北方的灰蛞蝓和灰喜鹊,我们在公众的标志上写了一篇文章,告诉我们的同学,我们如何帮助一只受伤的鸟。"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他说,他们还在公众号上发出了警告,"提示:不要追逐鸟类,以便清楚地看到它们!"其中一些在迁移过程中已经耗尽,因此您的中断可能会危及生命。"看到周围和新闻中频繁的"鸟击",观鸟会成员最近加入了昆山杜克大学和上海自然科学博物馆联合发起的公民科学研究项目,选择学校的龙门楼、第一棉花馆和陈涛楼作为观察点,开展城市"撞鸟"研究。

培养"无插件"的爱好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照片 八月下旬暴风雨过后,一只老鹰站在礼堂外的电线杆上

  在家长的带领下,轩从小学开始与上海野鸟俱乐部的老师们一起观鸟、观鸟,自然上瘾,跑遍了全国各地。傅玄说,看了很久的鸟儿,他觉得鸟儿在不同的地方,也反映了当地的文化。他最喜欢的黑白喜鹊有着微妙的东方之美,而南美洲的鸟类和那里的人一样丰富多彩。

6年来记录你身边的94种有翅膀的精灵 高中生编纂了《校园观鸟指南》

附图:一只苍鹭飞过学校足球场

  程思远在北京长大,爱玩泥,对大自然有着莫名其妙的亲近感,第一次在天坛附近黑头,让他觉得特别神奇,也渐渐地这些容易被忽视的小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外,他也是昆虫人,有一段时间,走在校园里,他会提着一个观察瓶。在普通人眼中长相一模一样的蚂蚁,在眼中却大相径庭。在全球自然爱好者交流平台iNaturalist上,程思源帮助网友识别了包括鸟类在内的各种生物近1万次。

拿到剑桥录取通知书后,程思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在社交网络上关注剑桥观鸟协会,他很高兴能在国外找到同样的录取通知书。鸟类的歌唱和歌唱是多种多样的,它们能通过声音识别它们的物种吗?在父亲的帮助下,程思远开始写小程序。现在,十几种常见鸟类的声音,如白头蛞蝓,黄腰柳树和黄眉柳,已被系统识别。曾琼宇介绍,除了程思源,社区其他成员也对不同课题进行了科学考察,比如调查了上海鸟类栖息地与运输时间的关系。

  有趣的是,虽然程思源和程轩都想在生物学或生物化学领域做研究,但观鸟并不是写大学申请的主要部分。就他们而言,爱好就是爱好。带你去写《校园观鸟指南》,是希望更多的人和自己能抬头仰望,找到美的一面,而不是出于功利的原因。

  "还有哪些活动可以融入艺术、科学和体育?"他们学习摄影;它们需要走路,奔跑,有时甚至长时间粘在地上以跟踪鸟类;他们学会观察;他们必须不断接受挑战。曾说。

  程思源和Xuan的实施告诉记者,观鸟界的小伙伴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电子游戏没有兴趣,毕竟周围的世界已经足够精彩了。

相关链接 http://www.scots

  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1年以来,上海在青少年开展一系列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从实践中,从周边事物出发,通过学校、社区或绿地开展植物、昆虫、鸟类识别等实践活动,树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理念, 真正自觉维护生态环境,践行生态文明。

  一个家庭燕子可以在一个夏天捕食数以万计的小昆虫;一个长长的鼓膜可以在夏天捕食大量的老鼠,有效保护人们的食物;秃鹫、鸟类和乌鸦都有吃腐烂肉的习惯,对恢复生态环境、能量流动等要素起着很大的作用;此外,鸟类在传播植物种子方面也很重要......鸟类是了解生态文明的窗口,青少年可以识别鸟类,写鸟类的自然笔记,鸟类摄影,校园鸟类调查等各种活动,让年轻人深入了解鸟类活动和自然生存,观察自己的特点,活动和习惯。

  "鸟类是大自然的精灵,是我们身边最基本的科学教育资源,你可以用鸟类来打分环境,看到越来越多的鸟类,说明周围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负责人说。

  卢伟华,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