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华轩:江南各地小笼的江湖派系

“小笼”,全称“小笼馒头”,是江浙人对这类面食的统称,可以有馅料,也可以没有。关于小笼的起源,上海小笼最早起源于南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光绪年间南翔镇上一家名为“日华轩”的经营糕团类食品的小店的南翔小笼馒头,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

日华轩:江南各地小笼的江湖派系

小笼在上海绝对是标志性的存在,除了那熟悉的口味,更是一份不变的老上海情怀。在上海,我们说到的小笼,基本上都是面皮不发酵,馅料带了汤汁的“灌汤包”,揭开笼屉的盖子,一个个皮薄肉嫩,热气腾腾的小笼,简单又精致,馋虫立刻就被勾起来了。至于小笼的江湖派系,虽说是统称,但在江南各地却有各自的特色,吵得不亦乐乎。

日华轩:江南各地小笼的江湖派系

南翔小笼

上海小笼“南翔派”的说法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南翔镇的“日华轩”老板黄明贤将北方传来的大肉包子做了改良,变成薄皮,肉馅含汤汁的小笼,并且渐渐在民间流行起来。南翔小笼也以不发酵的面粉做皮,馅料以猪肉居多,也会根据不同时令推出蟹粉、虾肉等入馅,上海小笼大多不在馅料里放酱油,汤汁透亮,口感微甜偏咸。

日华轩:江南各地小笼的江湖派系

无锡小笼

在上海,也吃得到无锡小笼,也算“不是冤家不聚头”了。无锡小笼据说当年很受乾隆帝的喜爱,一枚无锡小笼的面皮属于半发酵,个头比上海小笼大,充分体现了无锡人嗜糖的特性,馅料中的酱油和糖是绝不会吝啬的,所以汤汁呈酱色,很多还会加了姜末去腥。这么“一汪糖水”,口感略咸偏甜,很多北方人都很难吃得惯。

日华轩:江南各地小笼的江湖派系

常州小笼

常州小笼外形看起来和上海小笼比较像,一定要现蒸现吃才算地道。常州小笼分为随号、对镶和加蟹三种。“随号”就是普通肉馅;“对镶”则是一笼里一半加蟹,一半不加;“加蟹”的话,就是一笼个个都能吃到蟹,这样的讲究让常州小笼自觉身价贵气了不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