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年产阳光玫瑰葡萄6万斤
在南沙智正农场的田间大棚内,60亩阳光玫瑰葡萄硕果累累,年产量有六万多斤,种植规模明年还将会进一步扩大。南沙智正农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研究阳光玫瑰种植技术、改善土壤环境和科学的田间管理,可以实现从6月份到明年1月份持续不断供应阳光玫瑰葡萄,而这是以前的传统农业做不到的。同时,智正农场还开发“互联网+农业”模式,将田间采摘下的阳光玫瑰葡萄,通过互联网销售方式,在当天就直接运送到广州市的小区居民家中,这里生长的阳光玫瑰葡萄每个月都卖断货。
据悉,智正农场也是万顷沙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除了阳光玫瑰葡萄,还有黄金百香果、巨峰葡萄、蓝宝石葡萄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通过引进种植高品质和高价值的特色水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的方式高标准建园,大量施用有机肥改良土壤、进行病虫害绿色防控,从而减少农药使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该基地现有面积180亩,今后将打造成一个集赏花品果、采摘游玩、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以及新品种引进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博士养鱼”打造科技渔业品牌
2018年,南沙区水产养殖面积10.33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0%;水产总产值34.59亿元,规模和产值均位居全市第一位。诚一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创始人阳会军是中山大学博士,“博士养鱼”也让诚一水产具有了特殊的科技氛围。池塘边的自动投料机、气象检测站,节省了养殖人力使用。“以往每天一位工人只能照料50亩鱼塘左右,现在每位工人可以照顾200亩鱼塘。”诚一水产相关负责人表示。
该公司也正在建设智慧渔业管理系统,研发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养殖场中央控制中心、水质在线监测控制系统、智能投饵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现代科技的应用,更加科学地管理鲩鱼养殖全流程。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年产鲜鲩1.5万吨,产值约2亿多元,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草鱼养殖示范基地。
争取两年内完成市农科院整体搬迁,聚集科研资源
目前南沙全区农业总面积35.5万亩(含区属国企6.6万亩),其中种植业25.2万亩、水产养殖10.3万亩。南沙耕地规模在全市各区处于前三位。南沙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其实也是个农业大区,致力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会进一步推动南沙的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此,南沙开展《南沙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20-2035年)》等规划编制工作。在种业小镇建设方面,中化南方现代农业、中种(华南)种业有限公司、中化生命科学(广州)有限公司、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已进驻;在现代渔业产业建设方面,南沙渔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作为广州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园区之一,种业小镇将建设科研、企业总部大楼、人才公寓、院士工作站等功能区。据了解,南沙将争取两年内完成广州市农科院的新址建设和整体搬迁工作。市农科院希望与南沙合作共建“南沙农业科学创新中心”,同时拟利用现有基地开展生态综合农业循环经济探索工作。另外,中科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与冠胜集团合作成立了冠胜种业研究院,已有数名博士在南沙工作。
采写:南都记者 李鑫 通讯员 舒霞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何玉帅 实习生 陈嘉锐